刘隽一
- 作品数:7 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艺术更多>>
- 白居易讽喻诗在日本平安时期的传播被引量:1
- 2011年
- 白居易是日本人心目中最伟大的中国唐代诗人,生前就有《白氏长庆集》和《白氏文集》传于日本,日本的很多文学作品都有直接间接引用白诗的痕迹。这其中有一个特殊的现象存在,即是白氏自己将作品分为讽谕、闲适、感伤、杂律四类,其中评价最高的是讽谕诗,而日本人在欣赏使用白诗时却不约而同地拒绝了评价最高的讽谕诗,被接受与喜爱的反而是他的闲适感伤诗。本文试从诗词的审美特征、文学同政治的关系和平安时期的汉诗文传播三大方面出发探讨日本对白居易讽谕诗的拒绝。
- 刘隽一
- 关键词:白居易讽谕诗
- 北宋宋京夫妇墓志铭考释被引量:5
- 2013年
- 北宋宋京夫妇墓志铭自1998年出土以来,逐步进行了初步的整理、拓写、识读。作为四川地区出土的质量较好的墓志铭,虽有拓本图片发表,却一直未有系统的文字识读和研究,可谓是一个遗憾。宋京家族为四川双流望族,其父宋构与苏轼、苏辙交往密切;宋京妻蒲氏为蒲宗闵之女、蒲宗孟之侄,蒲氏兄弟都曾为显宦。宋京夫妇墓志铭的深入解读对了解北宋后期、南宋初期蜀地文人交游圈和双流宋氏、锦屏蒲氏世系具有重要意义。今据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整理之拓本进行文字识读和系统考释,使图文合一,以为今后宋史之研究提供一些新材料。
- 刘隽一
- 关键词:墓志铭
- 六次弹劾与辛弃疾词的创作
- 2011年
- 作为宋代最伟大的词人之一,辛弃疾从绍兴三十二年(1162)受耿京命"奉表南归"得到宋高宗赵构的召见并拜为右承务郎起,至开禧三年(1207)抱恨离世,四十余年宦海生涯中三起三落,其间多次遭到弹劾,其经历的宦海风波之惊心动魄不下于其词之波澜壮阔。在某种程度上,六次弹劾影响了辛弃疾的人生轨迹,并反映在辛弃疾的词作中,成就了辛弃疾的词史地位。六次弹劾对于辛弃疾的人生及其词风的形成影响至巨。
- 刘隽一
- 关键词:辛弃疾弹劾
- 《全宋文》补正五则
- 2012年
- 曾枣庄、刘琳等先生主编的《全宋文》体制庞大、收文甚丰,且为所收的大部分作者撰写了人物小传,为广大文史研究者提供了莫大的方便,该书的体例也便于学者随时对其进行增补、改正。笔者近年在撰写《王灼行年考》的过程中,对王灼友人的一些考证多借力此书,也同时发现书中的一些疏漏,故试对其中冯康国小传、李时雨小传补正一二,对王灼《贺监司正启》一文进行辨伪,同时补充宋炗《炎宋陕西转运副使宋公大卿内志》、宋衍《宋故太令人蒲氏墓志铭》两文,以就教于方家。
- 刘隽一
- 关键词:《全宋文》补正
- 论六次弹劾与辛弃疾词之创作
- <正>辛弃疾从绍兴三十二年(1162)受耿京命"奉表南归"得到宋高宗赵构的召见拜为右承务郎起,至开禧三年(1207)抱恨离世,四十余年宦海生涯,四起四落,其间多次遭到弹劾,其经历的宦海风波之惊心动魄,不下于其词之波澜壮阔...
- 刘隽一
- 文献传递
- 宋、金教坊之盛衰与靖康之变被引量:4
- 2012年
- 教坊是宋、金掌管俗乐的重要机构,在两者的艺术发展中发挥过重要作用。靖康之变在政治、军事上对于宋、金影响巨大,在音乐艺术上同样如此。作为宋朝俗乐艺术精华的教坊乐工、歌伎、相关器物等,在靖康之变中几乎完全北移,一方面为金教坊的兴盛创造良好条件,推动金朝音乐文学的繁荣;另一方面又造成宋教坊的一蹶不振,并在制度层面上促成宋词演唱的衰落及后来元曲的崛起。宋、金教坊的盛衰可谓金朝"借才异代"进程的一个细节。
- 董希平刘隽一
- 关键词:教坊盛衰音乐文学制度层俗乐
- 《文心雕龙·养气》篇主旨辨
- 2011年
- 历来学者探讨《文心雕龙·养气》篇主旨多从"气"的渊源与流变诸问题入手,围绕"气"的本体展开论述。其实刘勰对"气"的本体的相关论述已经从不同角度在《神思》、《体性》、《风骨》等篇中基本完成。《养气》篇主旨实则是将"养气"视为作家创作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阶段展开论述,强调的是作家创作之际要保养充沛的创作体能以达到并保持流畅的创作状态,重点在谈如何"养"气。
- 刘隽一
- 关键词:文心雕龙养气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