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霞
- 作品数:2 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遗传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 结核分枝杆菌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的筛选与鉴定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通过菌落表型变化并结合生物膜生长缺陷筛选并鉴定可能与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方法:利用带有Himar1转座子的MycoMarT7转座子系统建立结核分枝杆菌H37Ra随机插入突变库;筛选细菌表面结构发生变化和生物膜形成有变化的突变菌株;运用T-A克隆法并结合抗性标记挽救法获得突变菌株的随机插入基因侧翼序列从而鉴定突变基因,并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预测突变基因的功能。结果:通过菌落形态变化及生物膜缺陷表型筛选出39株突变株,成功鉴定其中16株突变株,涉及16个基因发生突变,其中5个与脂质代谢相关,4个与细胞壁合成相关、2个与中间代谢和呼吸作用相关、1个调节蛋白相关基因,1个毒力相关基因,1个PE/PPE家族基因,还有2个功能未知基因。结合生物膜形成缺陷分析,其中8个基因可能与H37Ra体外生物膜的形成相关。结论:成功构建库容量约为1×104结核分枝杆菌转座子随机插入突变文库,筛选获得生物膜生长受损突变株及可能与结核分枝杆菌生物膜形成相关的基因信息,为后续深入开展生物膜形成机制研究奠定基础。
- 刘霞郭庆龙王若珺王洪海裴秀英张雪莲
- 关键词:结核分枝杆菌菌落形态生物膜
- 新型先导化合物E体外抗结核分枝杆菌活性的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本文旨在评价抗结核分枝杆菌先导化合物E在体外抗H37Ra的活性,为新型抗结核药物筛选提供参考依据。应用96孔板微稀释法测定化合物E单独及与异烟肼(INH)、利福平(RIF)联合应用时对H37Ra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从肉眼未见细菌生长孔取培养物涂Middlebrook7H10-ADC平板,以没有细菌生长所对应孔的浓度为化合物E的最小杀菌浓度(MBC)。并采用棋盘滴定法计算分级抑菌指数(FICI),评价化合物E与其他抗结核药物之间是否存在协同作用。采用药物暴露法,将培养10d、6周的H37Ra暴露于不同浓度的化合物E中3d,涂板测定化合物E对不同生长时期H37Ra的杀菌作用。同法测定化合物E在酸性缺氧条件下对不同生长时期H37Ra的杀菌作用。测定H37Ra对化合物E、INH的耐药频率并分离耐药菌株。结果显示,化合物E对H37Ra的MIC为0.078μg/ml,MBC为0.312μg/ml;与一线抗结核药物INH和RIF联合应用时,MIC分别降至单独应用化合物E的1/2MIC、1/10MIC,FICI分别为0.6、0.27,表明化合物E与INH联用有相加作用,与RIF联用有协同作用。药物暴露实验结果表明,在正常条件下新型小分子化合物E对生长活跃期(10d)结核分枝杆菌有明显的杀菌活性;在酸性缺氧条件下,化合物E对生长2个月的结核分枝杆菌具有较好的杀菌活性。3轮实验均未筛选出耐化合物E的H37Ra菌株,而H37Ra对INH的耐药频率为3.4×10-6。这些结果显示,化合物E具有较好的体外抗结核分枝杆菌的活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 滕丽艳刘霞张雪莲王洪海
- 关键词:结核分枝杆菌先导化合物体外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