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月芳
- 作品数:19 被引量:28H指数:3
- 供职机构: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语言文字经济管理艺术更多>>
- 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中的问题与策略
- 2008年
- 具备一定程度的英语水平是全球化时代高技能人才的必备素质,也是高等教育大众化条件下实现职业教育价值的客观要求。针对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中存在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教材专业特色不显著,教学条件不足、教学手段和方法单一等问题,应围绕改革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段、变革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动机、加强课程建设等方面进一步深化英语教学改革,增进课程教学效益。
- 卞月芳
- 关键词:英语教学
- 基于课程改革视阈的高校英语隐性课程开发被引量:1
- 2013年
- 高校英语隐性课程的开发有利优化高校英语的课程体系结构,促进学生的个性化成长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从课程改革的视阈把握高校英语隐性课程开发,应坚持学科中心论,依托显性课程教学的环境、机制和条件,构建教学互动、环境共建、知识分享的隐性课程实践模式。
- 卞月芳
- 关键词:隐性课程英语教学
- 英语教师的角色认知与课程行为模式探析
- 2009年
- 针对教学中师生课程认同的显著差异,英语教师应有清醒的文化价值立场与明晰的主体意识,恪守课程教学与管理规范,改善自身角色认知,围绕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形成学习策略、促进学生社会化发展等,探索与构建课程行为模式。
- 卞月芳
- 关键词:教师角色认知
- 高职院校大学英语隐性课程的内涵与开发被引量:1
- 2012年
- 当今人们对隐性课程越来越重视,整个大学英语教学系统里面都含有隐性课程内容。由此,对高职院校英语隐性课程因素进行分析,并从三个方面论述了英语隐性课程的开发。
- 卞月芳
- 关键词:大学英语隐性课程课程开发
- 国际合作视角下农业科技人才英语能力的培养——评《农业英语》被引量:2
- 2019年
- 在《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精神的指导下,由王静萱为主编的《农业英语》一书于2015年正式出版,此书作为“甘肃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2013年度)”研究成果,旨在以教育部的指导原则下,培养高职教育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同时能够满足国内各行各业对农业科技人才专业英语知识的需求。本书内容包含12大板块,涉及农业、林业、生物、食品、外贸英语等众多知识体系,极大的提高了书本的适用性,不仅适合农科院校高职涉农专业学生学习农业英语,同时也适用于农林企业人员专业培训,为我国培养农业科技人才英语能力提供了宝贵的素材。下面作者将就本书的编排内容与特点进一步剖析文本,为广大读者在选择用书时提供些许指导意见。
- 卞月芳
- 关键词:农业科技人才专业英语高职教育知识体系应用型人才教育改革
- 传媒翻译视阈中的“中国英语”解析被引量:2
- 2011年
- "中国英语"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必然性、合理性、重要性。近年来,我国英语媒体传播体系的形成及其采用的"异化"翻译策略有力地促进了"中国英语"的发展。针对世界英语文化的强势,英语媒体构建的"中国英语"平台具有维护文化安全、促进英语教学的时代价值。
- 卞月芳
- 关键词:媒体异化翻译中国英语
- 论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构成及途径被引量:2
- 2010年
- 良好的职业承诺、扎实的知识结构、积极的自我发展意识与成熟的英语教学信念构成了高职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维度。相对于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的理智取向和实践反思取向,高职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现状决定了专业发展生态取向的基础性地位。
- 卞月芳
- 关键词:英语教师
- 我国英语媒体传播效果现状及对策分析
- 2019年
- 我国英语媒体的传播目标是宣传中国形象,并向不同国家的受众介绍中国的发展现状以及文化。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英语媒体形式有英语报纸、广播电台、电视新闻以及网络英语新闻。虽然种类繁多,但在对外传播过程中,接受英语媒体传播的大部分是海外华人,不同语种、文化的国外受众并不多。针对该现象,我国英语媒体应冷静思考,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及时改正。
- 卞月芳张学明
- 关键词:英语媒体
- 基于行动研究理论的高职英语阅读教学探微
- 2010年
- 行动研究是解决教学与研究分离问题的有效手段,也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基于教学行动研究理论的高职英语阅读教学,包括词汇学习、阅读技能训练、课外阅读等维度。该行动研究的实践表明,教师要形成教育实践性思维,联系实际条件和教学需要发现并解决问题,自觉增进教学活动的自我反思,并重视教学合力的形成。
- 卞月芳
- 关键词:阅读教学
- 高职院校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现状调查
- 2020年
- 调查表明,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网络媒介认知水平和网络传播能力有待提高,网络文化自信有待增强。高职院校大学生网络舆论的社群化、圈层化和差序性特征较为明显,网络互动意愿不强。高职院校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体系较为健全,但学校的网络文化建设、网络平台吸引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教育者的网络话语权意识需要进一步加强。
- 卞月芳吴俊翔
-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