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卢炜

作品数:4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丽水学院文学院中文系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文学
  • 1篇艺术

主题

  • 1篇大校
  • 1篇叙事
  • 1篇叙事比较
  • 1篇叙事策略
  • 1篇人学
  • 1篇人学观
  • 1篇视界
  • 1篇视界融合
  • 1篇手法
  • 1篇启蒙
  • 1篇青春
  • 1篇青春梦
  • 1篇情愫
  • 1篇主义
  • 1篇戏剧
  • 1篇戏剧叙事
  • 1篇萧伯纳
  • 1篇理性启蒙
  • 1篇美学
  • 1篇牡丹亭

机构

  • 4篇丽水学院

作者

  • 4篇卢炜

传媒

  • 1篇江西教育学院...
  • 1篇武汉科技学院...
  • 1篇韶关学院学报
  • 1篇丽水学院学报

年份

  • 3篇2005
  • 1篇200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论阎连科作品中的西方情愫被引量:1
2005年
九十年代后期阎连科尝试创作视角和技法的变异,以西学东渐来拓展“农民加军人”的细部刻画人物的小说模式。《大校》就是其中革新后的一个具有典范意义的作品。在达作品中作家注重文本的思想意识和叙事方法的中外合璧:中国本土农民意识和西方古典希腊悲剧意识融合,中国民间叙事手段和西方当下叙事掌技巧会通。“向西走”或许是间连科和其他作家文掌突围的必然目标之一。
卢炜
关键词:大校
古典名剧的现代诠释——论青春版昆曲《牡丹亭》被引量:1
2005年
名剧经典《牡丹亭》有多种古今中外版本的改编,应验了接受美学的读者介入的文学史理论。文章以接受美学方法论为维度,就白先勇《牡丹亭》的策划、制作和传播进行缕析,探索从文学经典到戏剧演绎的接受历程,探索作为读者的白先勇到作者的白先勇身份转换,探索西方现代理论对中国古典名剧改编的适应度。
卢炜
关键词:《牡丹亭》接受美学青春梦视界融合
萧伯纳与老舍的戏剧叙事比较被引量:1
2004年
全文以中外著名戏剧家萧伯纳与老舍为个案 ,进行戏剧叙事比较。从叙事的表层即文本叙事立场与视角、表现手法和叙事策略方面力图追溯文本的深层原因 ,探索中西艺术对话的可能性和必然性。
卢炜
关键词:萧伯纳老舍戏剧叙事表现手法叙事策略
论胡适的人学观被引量:2
2005年
近年胡适研究在大陆开展得如火如荼,"胡适现象"的研究和思考期待合理定位。人学观是胡适"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启蒙思想核心,他的自由知识分子的人学观又具有时代代表性和个人独立性。
卢炜
关键词:人学观个人主义理性启蒙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