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卢钰茜

作品数:3 被引量:101H指数:1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专项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韧皮部
  • 2篇水溶
  • 2篇水溶性糖
  • 2篇气象
  • 2篇气象因子
  • 2篇马尾松
  • 1篇对光
  • 1篇幼树
  • 1篇针叶
  • 1篇针叶树
  • 1篇杉木
  • 1篇生物量
  • 1篇生物量分配
  • 1篇物量
  • 1篇闽楠
  • 1篇季节性
  • 1篇光合特性
  • 1篇C值
  • 1篇不同光环境

机构

  • 3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福建省湿润亚...
  • 1篇万木林自然保...

作者

  • 3篇卢钰茜
  • 2篇朱锦懋
  • 2篇王振兴
  • 1篇汪滢
  • 1篇郑怀舟
  • 1篇王健
  • 1篇王健

传媒

  • 2篇生态学报

年份

  • 3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马尾松和杉木树干韧皮部水溶性糖δ^(13)C值对气象因子的响应被引量:1
2012年
通过测定亚热带马尾松和杉木树干韧皮部水溶性糖δ13C值的连日变化,及其对天气变化过程的响应,研究δ13C值对短期天气变化动态的响应特征。结果显示,春季马尾松和杉木树干韧皮部水溶性糖δ13C日均值分别介于-26.81‰到-26.49‰之间,以及-29.26‰到-27.47‰之间,平均值分别为(-26.58±0.12)‰和(-28.67±0.65)‰。进一步分析表明,马尾松树干韧皮部水溶性糖δ13C值与取样之前第4天的太阳辐射、水气压亏缺、相对湿度和空气温度显著相关(P≤0.05),杉木树干韧皮部水溶性糖δ13C值取样之前第3天的太阳辐射、水气压亏缺和相对湿度显著相关(P≤0.05),但与空气温度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在所测定的环境因子中,太阳辐射是影响马尾松和杉木树干韧皮部水溶性糖δ13C值的首要因素。当天降水事件可能导致马尾松和杉木树干韧皮部水溶性糖δ13C值连日变化出现异常波动。马尾松和杉木韧皮部水溶性糖δ13C值可以敏感记录短期天气变化动态。
卢钰茜王振兴郑怀舟朱锦懋
关键词:韧皮部水溶性糖针叶树
马尾松和杉木树干韧皮部水溶性糖δ13C值对气象因子的季节性响应
本研究测定了亚热带地区两种典型针叶树马尾松和杉木树干韧皮部水溶性糖δ13C值四季的连日变化,同步测定气象因子的变化情况,研究树木韧皮部水溶性糖δ13C值对短期天气及长期气候动态的响应特征。结果显示:1)马尾松树干韧皮部水...
卢钰茜
关键词:韧皮部水溶性糖马尾松杉木
闽楠幼树光合特性及生物量分配对光环境的响应被引量:100
2012年
设置100%光环境(L100)、40%光环境(L40)、8%光环境(L8)3种光照梯度,分析万木林闽楠(Phoebe bournei)幼树的光合特性及生物量分配特征对不同光环境的响应。结果表明:(1)闽楠幼树在不同光环境下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表观量子效率(AQY),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暗呼吸速率(Rd)均有显著差异(P<0.05),且随着光照强度的降低,Pnmax,LSP,LCP,Rd随之降低,而AQY却呈现升高的趋势。(2)总生物量、茎生物量、叶生物量、根生物量均表现为L100最大,根冠比、叶生物量比、茎生物量比及根生物量比在3种光环境下无显著差异。(3)闽楠幼树通过改变光合特性,生物量积累来适应光环境的变化,其中光照强度的降低限制了生物量的积累,但并未显著改变生物量地上地下分配比例。闽楠幼树在3种光环境下生物量分配比例并无显著的改变,生物量分配可塑性极低可能是闽楠零散分布的一个重要非人为干扰因素。(4)闽楠幼树所采取的生存策略以地上部分生长为主,光照强度降低时则采取保守策略进行缓慢的资源获取和消耗,全光照条件下采取快速的资源获取和消耗策略。未来造林时可以将闽楠与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混交来减少郁闭度,促进闽楠幼树的生长。
王振兴朱锦懋王健王健汪滢卢钰茜
关键词:不同光环境光合特性生物量分配闽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