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功富

作品数:412 被引量:2,175H指数:25
供职机构: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46篇期刊文章
  • 35篇会议论文
  • 14篇科技成果
  • 8篇专利
  • 4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41篇农业科学
  • 29篇生物学
  • 2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2篇经济管理
  • 9篇天文地球
  • 4篇建筑科学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文化科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航空宇航科学...
  • 2篇理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政治法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89篇木麻黄
  • 64篇护林
  • 64篇防护林
  • 55篇沙地
  • 51篇土壤
  • 37篇树种
  • 36篇海岸
  • 34篇人工林
  • 30篇滨海沙地
  • 25篇造林
  • 25篇混交
  • 24篇养分
  • 22篇生态系统
  • 22篇胁迫
  • 21篇混交林
  • 20篇沿海防护林
  • 19篇栽培
  • 18篇物量
  • 16篇海岸沙地
  • 16篇厚荚相思

机构

  • 394篇福建省林业科...
  • 119篇福建农林大学
  • 71篇厦门大学
  • 31篇福建省森林培...
  • 22篇中国林业科学...
  • 20篇福建师范大学
  • 20篇中国科学院
  • 20篇闽江学院
  • 14篇福建省林业厅
  • 14篇南京林业大学
  • 14篇福建省东山赤...
  • 14篇福建省惠安国...
  • 11篇惠安县林业局
  • 8篇浙江大学
  • 7篇中国科学院烟...
  • 5篇福建林学院
  • 5篇学研究院
  • 3篇福建省惠安赤...
  • 2篇教育部
  • 2篇泉州师范学院

作者

  • 407篇叶功富
  • 82篇林武星
  • 68篇徐俊森
  • 62篇谭芳林
  • 49篇高伟
  • 47篇林捷
  • 43篇卢昌义
  • 42篇张立华
  • 35篇聂森
  • 28篇林益明
  • 25篇张水松
  • 25篇罗美娟
  • 23篇洪志猛
  • 20篇吴锡麟
  • 20篇游水生
  • 20篇尤龙辉
  • 19篇郭瑞红
  • 18篇肖胜生
  • 16篇黄石德
  • 15篇侯杰

传媒

  • 72篇防护林科技
  • 35篇海峡科学
  • 27篇福建林业科技
  • 18篇福建林学院学...
  • 13篇林业科学
  • 7篇厦门大学学报...
  • 6篇生态学报
  • 6篇世界林业研究
  • 6篇林业科学研究
  • 6篇中国水土保持...
  • 6篇中国城市林业
  • 6篇中南林业科技...
  • 5篇江西农业大学...
  • 5篇中国生态农业...
  • 5篇西南林学院学...
  • 5篇湿地科学
  • 5篇福建林业
  • 4篇水土保持研究
  • 4篇林业科技开发
  • 4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7篇2023
  • 2篇2022
  • 10篇2021
  • 5篇2020
  • 4篇2019
  • 7篇2018
  • 8篇2017
  • 10篇2016
  • 5篇2015
  • 7篇2014
  • 19篇2013
  • 14篇2012
  • 19篇2011
  • 22篇2010
  • 24篇2009
  • 48篇2008
  • 18篇2007
  • 14篇2006
  • 26篇2005
  • 21篇2004
4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干旱胁迫对4种植物蒸腾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4
2007年
在温室条件下研究类芦等4种植物在干旱胁迫下的蒸腾特性。结果表明,在正常供水情况下,4种植物蒸腾速率和气孔阻力日变化规律明显;在干旱胁迫下,气孔阻力增大,蒸腾速率逐步降低,当水势下降到临界值时,气孔关闭,气孔阻力急剧增大,蒸腾速率降至最低。4种植物中,类芦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其次为百喜草和香根草,五节芒最低。4种植物的抗旱力以类芦最强,百喜草和香根草其次,五节芒最弱。
郑本暖叶功富卢昌义
关键词:类芦干旱胁迫蒸腾速率气孔阻力
福建省云中山福建青冈天然林群落特征分析被引量:6
2011年
采用相邻格子法,对安溪云中山福建青冈天然林进行群落调查,分析了福建青冈群落的种类组成、群落物种多样性、种群的生活型、物种的频度和年龄结构等群落特征。结果表明,该群落有明显的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及一定数量的层间植物。在调查样地内共有植物43科60属77种,其中乔木层有9科9属9种,灌木层有46种,草本层有54种,蕨类植物有3科3属4种;层间植物有4科5属5种。群落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均是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只有丰富度指数是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群落中高位芽植物最多,其次是地上芽植物,而地面芽植物和蕨类植物总共占了11.00%,未发现有隐芽植物和1年生植物。群落在主林层上占有明显优势,在演替层和更新层的频度分别为0.67和0.17,说明福建青冈林分更新慢,种群进展较难。福建青冈种群年龄结构呈纺锤型,即中间级别的个体数量多,而幼树和老树级别的个体数量较少,认为是衰退种群的表现。
黄雍容马祥庆叶功富庄凯陈杰黄河
关键词:福建青冈种群特征物种多样性
海岸带木麻黄防护林更新方式、树种选择和造林配套技术研究被引量:30
2000年
自1992年开始,在福建省东山县赤山林场和惠安县赤湖林场,对更新改造技术难度最大的海岸风口木麻黄基干林带更新方式和树种选择、林带内侧立地质量最差的木麻黄Ⅲ、Ⅳ类林的改造方法和树种选择以及海岸风口基干林带前沿干旱沙地换带更新造林技术等3大难点问题进行长期、深入和系统研究。主要目的是为了突破上述3种困难立地木麻黄防护林更新改造技术难点,在更新改造关键技术和树种选择方面取得突破,以期在较短时间内重建新1代稳定、高效、高产优质、结构合理和可持续经营的沿海防护林生态体系。经过长期的、综合性的较大规模试验和示范研究,在海岸带风口木麻黄基干林带更新方式方面,分别提出适宜不同类型林带的更新方式,如片状林带间隔带状采伐更新方式、低效林带渐伐后林下套种更新方式和前沿稀疏林带林下套种更新方式等,在研究过程中均有不断创新。经试验研究,提供了适宜的更新树种,厚荚相思、纹荚相思、刚果12~#桉、湿地松和木麻黄优良无性系_(9201)、东_1、粤_(701)等。同时,研究开发出以深挖整地、放适量客土、施磷肥、客土拌泥浆、春季雨天冒雨造林和容器苗大苗深栽等抗旱造林关键技术。由于更新造林技术的重大突破,使造林保存率普遍提高到90%以上,3年内郁闭成林,开始发挥防护效益。在林带内侧立地质量最差的木麻黄Ⅲ、Ⅳ类林改造关键技术研究方面,研究提出,一是更换造林树种,用新筛选出的优良树种火炬松、巨尾桉、厚荚相思、湿地松或木麻黄优良无性系_(9201)、粤_(501)、粤_(701)等取代当地木麻黄实生苗造林。几年来用木麻黄小枝切基沙培扦插繁殖木麻黄优良无性系苗300多万株,可供造林1500 hm^2。二是改造方法以砍掉木麻黄,用上述优良树种重造和抽行套种效果最好,幼中林生长量比第1代木麻黄可增�
张水松叶功富徐俊森林武星林光谭芳林傅忠华李永林陈胜黄荣钦高美玲曾国强
关键词:海岸带木麻黄树种选择
福建兰科植物不同区域物种多度分布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选取福建3个代表地区:ⅠA(ⅠA1南靖、ⅠA2戴云山、ⅠA3藤山)、ⅡB(ⅡB4梁野山、ⅡB5茫荡山)、ⅡC6(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进行兰科植物实地调查研究。运用物种多度模型对福建兰科植物3个区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3个区内共有兰科植物67属164种,其中ⅠA有49属106种、ⅡB有36属70种、ⅡC有47属96种;运用物种多度模型拟合ⅠA、ⅡB、ⅡC区兰科植物,得出在3个区内兰科植物物种多度既符合对数级数分布,又符合对数正态分布;ⅠA、ⅡB、ⅡC三个区的兰科植物多度分布均不符合分割线段模型。
黄启堂游水生叶功富董建文
关键词:兰科
木麻黄低效林改造方式、树种选择和改造效果研究被引量:5
2000年
通过对福建沿海大面积木麻黄低效林改造的定位试验,探讨不同类型低效林的改造方式、适宜树种和配套措施,确定木麻黄低效林改造的综合技术及其优化组合。5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在滨海前沿基干林带采用间隔带状改造方式的效果最好,在滨海沙地后沿采用块状改造方式的效果最佳。采取挖大穴深栽、客土施肥和抚育管理等配套措施,有助于提高防护林的保存率和生长势,恢复并增强林分的防护效能。木麻黄不同类型低效林改造方式、树种及配套措施的大面积推广应用,低效林改造后各树种保存率,以及树高、胸径和冠幅年平均生长率均显著提高,林分防护效能也有明显增强。
叶功富王维辉施纯淦张水松林武星徐俊森谭芳林隆学武
关键词:木麻黄低效林造林树种
林带结构对木麻黄海岸防护林的防风效能影响被引量:5
2008年
为了探讨林带结构和空间层次对防护效能的影响,从2006年11月到2007年3月在东山岛对不同林带结构和空间层次的海岸木麻黄防护林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疏透结构的林带防风效能明显地优于通风结构和紧密结构;木麻黄与湿地松、厚荚相思组成的复层林比木麻黄单层林的防护效能提高了3.3%。
叶功富郑锟徐俊森陈胜谭芳林
关键词:木麻黄林带结构防风效能空间结构
木麻黄基干林带更新改造试验被引量:2
2000年
对木麻黄基干林带分别采用不同采伐带宽度带状更新,不同树种和造林密度带状更新,多树种混交配置和林下套种更新,结果表明:10、20及30 m 采伐带宽度更新木麻黄无性系粤_(601),生长差异不显著,受风害程度随采伐带宽度增大而加剧;以木麻黄粤_(601)无性系、刚果12号桉、湿地松3个树种和品系采用挖大穴、下客土、雨天造林等技术对基干林带更新(带宽20 m),更新树种保存率高、生长量大;湿地松不同密度对基干林带更新(带度10 m),在造林初期密度效应不明显,不同密度生长差异主要由小环境造成;木麻黄、厚荚相思、刚果12号桉、湿地松等树种多行配置对林带更新形成合理的多层次结构,木麻黄主林层,厚荚相思、刚果12号桉亚林层,湿地松处于第三层次,这种结构既有利于防风,又达到改良土壤和改善林带气候条件目的。湿地松与厚荚相思、刚果12号桉单行混交受压严重;林下套种树种生长量随基干林带郁闭度增大而下降,郁闭度0.3以下的基干林带套种相思树、刚果12号桉、湿地松、木麻黄等树种保存率高、生长潜力大。
林武星陈胜王维辉李永林徐俊森谭芳林叶功富傅忠华
关键词:采伐带郁闭度套种
不同林龄的木麻黄林下土壤异养呼吸特征(英文)被引量:1
2009年
以中国亚热带木麻黄沿海防护林为研究对象,在2006年5月-2007年4月,利用LI-8100土壤呼吸自动观测系统对不同林龄(幼林、中林、成林)木麻黄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土壤异养呼吸特征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不同林龄木麻黄林地土壤异养呼吸季节动态均呈单峰曲线,最大值出现在6~7月份,最小值则出现在12~1月份。土壤温度和水分对土壤异养呼吸的季节变化存在显著影响,并有明显的交互作用,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土壤异养呼吸季节变化与5cm深的土温存在着较好的指数相关关系(p<0.05),与土壤表层含水量存在较好的线性相关关系(p<0.05)。双因素模型模拟结果显示,5cm土温和土壤表层含水量能够共同解释土壤异养呼吸变异的68.9%~91.9%(p<0.05)。不同林龄下土壤异养呼吸速率差异显著(p<0.05),其平均土壤异养呼吸速率呈现为中林>成林>幼林。随着林龄的增大,土壤异养呼吸对土壤温度的敏感性增强。土壤异养呼吸对土壤总呼吸的贡献在幼林、中林、成林中分别达到71.89%、71.02%和73.53%。幼林、中林、成林样地土壤异养呼吸CO2年释放量分别为29.072、38.964和30.530t·hm-2·a-1。
肖胜生叶功富张立华金钊刘丽香
关键词:沿海防护林木麻黄
沿海木麻黄无性系更新造林试验研究被引量:3
2000年
对沿海木麻黄无性系造林更新研究结果表明:木麻黄平_(10)、木麻黄平_(20)、木麻黄粤_(501)、木麻黄粤_(601)、木麻黄粤_(701)、木麻黄东_1、木麻黄东_2 等无性系作为基干林带更新改造材料其造林保存率高、生长量大、抗风力强、干形通直。木麻黄无性系混系造林生长效果优于本地实生苗造林,其生长量随与海岸距离增大而增大;后沿沙地选用闽_7、闽_(10)、闽_5、闽_2、闽_3 无性系造林其树高、胸径、材积生长均大大超过本地实生苗造林,抗逆性强、主干通直圆满是林带后沿迹地更新优良种植材料。
林武星林传凤施纯淦徐俊森谭芳林叶功富陈胜李永林
关键词:木麻黄无性系实生苗造林生长量干形
木麻黄营养器官变异株型选择及利用技术探讨被引量:3
2008年
通过对木麻黄科的短枝木麻黄、细枝木麻黄和粗枝木麻黄等3个树种的主要形态特征介绍,与本课题研究组选择的3株具有观赏型的变异型木麻黄的对照,初步探讨其利用与修剪技术及发展景观型木麻黄的必要性。
徐俊森叶功富柯玉铸
关键词:木麻黄营养器官
共4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