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学海

作品数:37 被引量:227H指数:8
供职机构:邯郸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邯郸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3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脑梗
  • 11篇卒中
  • 11篇急性
  • 11篇梗死
  • 10篇脑梗死
  • 9篇脑卒中
  • 8篇缺血
  • 6篇蛋白
  • 6篇吞咽
  • 6篇吞咽障碍
  • 6篇康复
  • 5篇血管
  • 5篇血性
  • 5篇桥脑
  • 5篇桥脑梗死
  • 5篇缺血性脑卒中
  • 5篇脑梗死患者
  • 5篇老年
  • 4篇血清
  • 4篇预后

机构

  • 35篇邯郸市中心医...
  • 3篇邯郸市传染病...
  • 3篇河北工程大学...
  • 2篇华北煤炭医学...
  • 2篇开滦总医院
  • 1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承德医学院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邯郸市第一医...

作者

  • 37篇吕学海
  • 13篇刘运平
  • 13篇段海丽
  • 7篇王志刚
  • 5篇刘新平
  • 5篇冯丽娟
  • 5篇何俊芳
  • 4篇王立哲
  • 4篇陈鹏杰
  • 4篇吴斐
  • 4篇马艳
  • 4篇赵玉芹
  • 3篇曹妍
  • 3篇王慧娟
  • 3篇袁建新
  • 3篇李献平
  • 2篇倪立新
  • 2篇赵建军
  • 2篇王斌
  • 1篇李壬子

传媒

  • 12篇河北医药
  • 5篇国际老年医学...
  • 3篇现代中西医结...
  • 3篇国际检验医学...
  • 2篇解放军预防医...
  • 2篇临床误诊误治
  • 2篇中国卒中杂志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康复
  • 1篇上海针灸杂志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疑难病杂志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解放军医药杂...

年份

  • 8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8篇2020
  • 3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9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神经内科医院感染患者病原学分布特征、耐药性和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0
2020年
目的研究神经内科医院感染患者病原学分布特征、耐药性和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神经内科2015年1180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确诊为医院感染的60例患者送检的临床标本进行培养、菌株鉴定和药敏实验。结果本次研究收集1180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中有60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5.08%(60/1180)。感染部位中发生呼吸道感染28例(46.67%);泌尿系统感染15例(25.00%);消化系统感染8例(13.33%);血液系统感染6例(10.00%)。60例医院感染患者共分离出病原菌7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2株,占55.26%,革兰阳性菌30株,占39.47%,真菌4株,占5.26%。革兰阴性菌中以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分别占19.74%、15.79%;革兰阳性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占15.79%;真菌中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占3.95%。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常用抗生素均存在不同程度耐药。通过分析发现,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与患者年龄、住院时间、意识障碍、合并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密切相关(P<0.05)。结论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病原体分布较广,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对常用抗生素存在不同程度耐药。患者年龄、住院时间、意识障碍、合并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是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段海丽吕学海刘运平叶秋桠陈鹏杰
关键词: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耐药性
PI3K/AKT信号通路介导脂联素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保护作用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 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rotein kinase B,PI3K/PKB)信号通路介导脂联素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随机将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脂联素治疗组和PI3K/PKB抑制剂LY294002组(抑制剂组),每组15只。通过线栓法构建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缺血1.5 h后再灌注。脂联素治疗组在再灌注2 h后,给予大鼠尾静脉注射脂联素(180μg/100 g);抑制剂组在再灌注2 h后给予大鼠尾静脉注射脂联素(180μg/100 g)+LY294004(0.03 mg/100 g);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尾静脉注射相应体积的0.9%生理盐水(0.09 mL/100 g)。各组缺血再灌注24 h后,检测各组大鼠脑梗死面积和脑含水量;采用Longa 5分法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鼠脑组织PI3K、PKB、磷酸化的蛋白激酶B(phosphorylated PKB,p-PKB)和脂联素蛋白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水平。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脑梗死面积、脑含水量、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MDA水平均升高(均P<0.001),SOD、脂联素、PI3K和p-PKB的表达水平均降低(均P<0.001)。与模型组比较,脂联素治疗组大鼠脑梗死面积、脑含水量、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MDA水平均降低(均P<0.001),SOD、脂联素、PI3K和p-PKB表达水平均升高(均P<0.001);与脂联素治疗组比较,抑制剂组大鼠脑梗死面积、脑含水量、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MDA水平均升高(均P<0.001),SOD、脂联素、PI3K和p-PKB表达水平均降低(均P<0.001)。结论 脂联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有明显保护作用,该保护机制可能与激活PI3K/PKB信号通路抑制氧化应激相关。
何俊芳刘新平吕学海王斌
关键词: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脂联素脑缺血再灌注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颅内-外血管狭窄的关系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选择符合TIA诊断标准的251例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观察TIA患者颈内动脉和椎动脉颅内、外血管有无狭窄及粥样硬化斑块。结果251例患者中发现211例有血管狭窄(84.1%)。其中狭窄程度≥70%73例(34.6%),50%~70%的111例(52.6%),<50%28例(13.3%),38例正常(15.1%)。颅内段狭窄占38.6%,颅外段狭窄占47.8%。发现1例永存三叉动脉,1例为寰前节间动脉,发现狭窄部位有粥样斑块137例,占狭窄动脉的73.2%。频发TIA患者血管狭窄程度多表现为重度(76%),且多数有粥样硬化斑块。结论颅内-外动脉狭窄是发生TIA的重要因素。对于高危人群,尤其是既往有频发TIA史的患者应及早行相关检查,以明确是否存在颅内-外动脉狭窄及严重程度。
倪立新吕学海袁建新
关键词:脑缺血发作短暂性血管造影术数字减影
星蒌通络饮联合氯吡格雷对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脑血循环及血清Netrin-1水平的影响
2024年
目的 探究星蒌通络饮联合氯吡格雷对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脑血循环及Netrin-1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5月邯郸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接受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给予星蒌通络饮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脑血循环指标[血流阻力指数(RI)、平均血流速度(Vm)和血管搏动指数(PI)]、血清学指标[Netrin-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认知功能[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RI和PI均下降,Vm上升,且观察组的RI、PI低于对照组,Vm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etrin-1均上升,MMP-9均下降,且观察组Netrin-1高于对照组、MMP-9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下降,MoCA评分均上升,且观察组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星蒌通络饮联合氯吡格雷能够有效改善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脑血循环和血清Netrin-1水平,提高认知功能。
胡芳吕学海徐艳芬马艳赵聪慧柴佳刘运平程晓娜郝棚娜
关键词:氯吡格雷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脑血循环NETRIN-1
神经内科病房环境微生物学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2018年
目的通过对神经内科医院感染病人病房环境微生物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为预防和控制神经内科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某医院神经内科1 180例住院病人发生医院感染的60例病人及所居住的病房为监测研究对象,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大、小病房之间空气、枕头、棉被、棉褥细菌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气的细菌数量明显高于枕头和棉被、棉褥(P <0.01);病房环境的菌种主要为G+球菌和G+杆菌,存在少量G-杆菌、微量G-球菌及真菌,以藤黄微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溶血性链球菌等为主;各菌种类型在空气、枕头、棉被及棉褥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580,P=0.056)。结论神经内科病房环境以G+球菌和G+杆菌为主,同时存在少量的G-杆菌、微量的G-球菌及真菌;细菌数量与病房大小、月份无关。病房空气环境是发生医院感染的重要感染源和传播途径,病房环境细菌学动态监测指导下制定个体化病房空气消毒方案,进行彻底清洁消毒,是降低神经内科病人感染发生的重要手段。
段海丽刘新平王欣冀茂昌王斌吕学海何俊芳李炜吴斐
关键词:神经内科病房环境医院感染环境微生物学
老年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管形态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老年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与颅内外血管狭窄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68例老年后循环TIA患者进行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检查,分析血管结构异常的类型、部位以及受累血管数目。结果在所有患者中,DSA发现颅内外血管病变60例,在没有明确血管病变的8例中,椎动脉发育不良3例,单纯胚胎型大脑后动脉5例。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明显高于颅内动脉。结论脑供血动脉的形态异常是老年后循环TIA患者发病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
李壬子吕学海侯晓强倪立新袁建新
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针刺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9
2021年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针刺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的90例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5例。对照组行西医常规及康复训练治疗,研究组行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针刺治疗,均治疗3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电视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评分、舌骨喉复合体动度、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分,营养相关指标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血清转铁蛋白sF水平,血清前白蛋白(PA)及总蛋白(TP)含量。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2.2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2组SSA评分降低,VFSS及SWAL-QOL评分升高(P<0.05),治疗组SS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VFSS及SWAL-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2组洼田氏饮水试验吞咽障碍分级均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2组舌骨、甲状软骨上移、前移活动度均显著增加(P<0.05),治疗组的活动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2组营养学指标ALB、Hb、sF、PA、TP水平均显著增加(P<0.05),治疗组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针刺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确切。
吕学海刘运平叶秋桠郭志娟吕莹段海丽王立哲赵玉芹
关键词:神经肌肉电刺激针刺卒中吞咽障碍
口腔内感应电刺激对脑桥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4年
目的:探讨口腔内感应电刺激对脑桥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脑桥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2组均实施常规吞咽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接受神经肌肉低频电刺激,观察组接受口腔内感应电刺激,均持续4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改良洼田饮水试验评分(MWST)、Rosenbek渗漏-误吸量表(PAS)评级以及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评分对2组患者吞咽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治疗4周后,2组PAS评级较治疗前降低(P<0.05),2组FOIS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PAS评级低于对照组(P<0.05),FOI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更高(P<0.05)。结论:口腔内感应电刺激可有效改善脑桥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并且提高临床疗效。
姚欢丽吕经纬李正凡杨暖李红玲向正茂高月敏吕学海
关键词:脑桥梗死吞咽障碍
一种用于脑卒中患者的肢体康复护理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医学脑神经领域的一种用于脑卒中患者的肢体康复护理装置,包括支撑板、阻力组件、活动组件、脚部组件、座位组件和液晶显示器组成;通过压力传感器和液晶显示器的信号链接,反应患者的恢复程度,再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确定是使...
吕莹吕学海马艳 宣慧 袁之馨 段晓洁 王晓莹 申梦然 柴佳 郭一诺 朱晓帅常成 王亚茜 胡芳
纤溶酶联合银杏提取物随氧吸入(药氧吸入)治疗急性脑梗塞对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影响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对纤溶酶联合银杏提取物随氧吸入(药氧吸入)治疗急性脑梗塞对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影响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收治的急性脑梗塞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实验组(53例)及对照组(5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纤溶酶联合单纯氧吸入治疗;实验组采取纤溶酶联合银杏提取物随氧吸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实验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31.53±5.44)分,对照组为(31.67±5.56)分,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2.79±4.65)分,对照组为(15.32±4.89)分。两组患者神经缺损评分均有所改善,但实验组改善幅度明显更大。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6.2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79%,实验组总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预后情况较对照组更优(P<0.05)。结论纤溶酶联合银杏提取物随氧吸入(药氧吸入)治疗急性脑梗塞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并促使其恢复,值得临床应用。
吕学海李献平石改平何俊芳吴斐王志刚
关键词:纤溶酶银杏提取物氧吸入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