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德文

作品数:70 被引量:549H指数:14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社会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7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3篇经济管理
  • 27篇政治法律
  • 15篇社会学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9篇农村
  • 9篇群众
  • 8篇钉子户
  • 8篇税费
  • 8篇乡村
  • 8篇村治
  • 7篇群众路线
  • 6篇乡村治理
  • 5篇行政
  • 5篇税费改革
  • 5篇城管
  • 4篇政治
  • 4篇农民
  • 4篇官僚
  • 3篇信访
  • 3篇学术
  • 3篇政权
  • 3篇社会
  • 3篇权力
  • 3篇主义

机构

  • 60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作者

  • 60篇吕德文
  • 1篇陈锋
  • 1篇刘升
  • 1篇董磊明

传媒

  • 3篇调研世界
  • 3篇云南行政学院...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中国图书评论
  • 3篇中国老区建设
  • 2篇人民论坛
  • 2篇社会
  • 2篇开放时代
  • 2篇中国党政干部...
  • 2篇长春市委党校...
  • 2篇社会科学论坛
  • 2篇古今农业
  • 1篇秘书
  • 1篇新华月报
  • 1篇江海学刊
  • 1篇领导科学
  • 1篇决策探索
  • 1篇人文杂志
  • 1篇开发研究

年份

  • 2篇2018
  • 4篇2017
  • 10篇2016
  • 7篇2015
  • 6篇2014
  • 3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11
  • 5篇2010
  • 5篇2009
  • 5篇2008
  • 6篇2007
  • 1篇2006
7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在“钉子户”与“特困户”之间--重新理解税费改革被引量:15
2008年
为了应对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的以农民负担为核心的乡村治理性危机,破解"三农"难题,中央政府决定从2000年开始在安徽省进行农村税费改革的试点,2002年试点范围进一步推进到河北、湖北等16个省份,至2006年,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取消农业税,并对种粮农民给予补贴。由于农村税费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在税费改革的同时还启动了一系列的配套改革,即乡村体制改革和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体制改革,主要措施是撤并乡镇、精简机构、分流人员、合村并组等。这一系列的改革在减轻农民负担、缓解干群矛盾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如基层财源枯竭,农村公益事业缺乏组织动力,农民集体观念、人际关系变化等新问题和新情况,构成了当前新农村建设所必须面对的环境和障碍。而当前农村政策的制定者和研究者显然对这一问题缺乏系统和明确的认识,也没有对农村税费改革政策实施过程进行跟踪调查研究。以下一组文章,是对税费改革及其在乡村社会造成的一系列政治社会现象的关注。这组文章在扎实的实证调查基础上,从不同的层面探讨了税费改革实施过程的逻辑归演、税费改革的深层原由及后果,对税费改革本身和相关配套改革的内在逻辑作出了与政策部门和学界主流不尽相同的新的解释,并提出了建设性的政策建议。
吕德文陈锋
关键词:税费改革特困户减轻农民负担农民负担问题乡村治理
闽粤赣客家边区的兼业与地方社会——以龙川县长洲村、寻乌县高头村为个案被引量:2
2008年
本文尝试在对闽粤赣客家边区的两个村庄的个案研究基础上理解兼业与地方社会的关联,所希望回答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理解兼业在不同时期的状况及意义,尤其关注农户兼业的行为逻辑,二是关注兼业与地方社会的关系,尤其关注兼业的行为逻辑与地方社会特征的关系。兼业所内含的生存逻辑和致富逻辑的交错,已经对人们的生活状态产生了全方位的影响,由此,兼业不仅仅在规定农户的经济行为方面具有意义,还在相当程度上规定了地方社会的特征。不过,致富逻辑下的兼业与历史以来的生存逻辑下的农业兼业状况具有传承性,兼业对于客家地域社会而言,在很长时间内起到的作用是维持村庄的内聚力,维持传统的儒家社会的理想,在这种情况下,商业的逻辑实际上是融入了农耕社会的逻辑之中的。
吕德文
关键词:兼业地方社会客家
在信访工作中找回群众被引量:1
2017年
近些年来,信访研究已成为学术界的热点。这一方面源于信访问题容纳了诸多突出的社会矛盾,某种程度上来说,解决信访问题实际上就是解决社会问题。另一方面则源于信访制度的独特性,信访制度是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窗口。从话语谱系上看,信访制度自有其历史实践逻辑。这个逻辑,根植于群众路线的理论和实践。
吕德文
关键词:信访工作信访制度社会主义制度实践逻辑信访问题社会矛盾
基层治理中的国家与农民的关系:一个文献综述被引量:10
2010年
当代中国农民跌宕起伏的遭遇与中国农村的巨大变化,与百年来中国农村和农民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沉浮,以及国家与农民关系的张弛之变紧密相连。围绕着中国农民历史创造者的动力及弱势群体的生存策略,关于中国农村的变革形成了两种不尽相同的解释路径,一种是"抗争/底层社会"的线索;一种是"权力/文化"的线索。前者在描述底层政治的显性特征和回应转型政治的突出特点上保持了足够的敏感性;后者则试图揭示基层治理的特征及其社会结构的基础。
吕德文
关键词:农民抗争底层政治国家政权建设乡土中国
都市研究刍议
2017年
都市社会是一种生活形态[1]142-153。在城乡一体化的今天,即便是农村,也叫都市社会,这是因为,社会运转的发动机在城市。比如新农村建设,需要依靠城市的政治权力和资本力量来加以推动,而由权力和资本所推动的"新农村",事实上是由城市视角所支配的,这便是我们常看到的新农村往往是千篇一律的原因。更为根本的是,甚至于农民自身对"新农村"的想象,也是源于对都市生活的学习和向往。2007年左右,笔者曾经去大别山区的一个村子进行关于面子竞争的调研,结果发现,第一家盖新房子有最新的样式,第二家马上超过他。
吕德文
关键词:都市社会城乡一体化资本力量乡村研究田园牧歌乡土社会
群众路线与基层治理——赣南版上镇的计划生育工作(1991~2001)被引量:50
2012年
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治理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赣南版上镇20世纪90年代的计划生育政策执行为例,关注群众路线在基层治理中的实现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群众路线是矛盾的结合体,行政体系的动员及群众动员,运动式的治理与科层制工作方法都是群众路线的有机组成部分,两者缺一不可。20世纪90年代农村基层治理的困境在于,强大的官僚动员能力与薄弱的分类治理能力之间存在巨大的反差,这最终导致了群众路线无法彻底执行。相对成功的制度建设和并不成功的群众动员,为基层治理转型埋下了伏笔,群众路线的内涵在计划生育转型过程中部分延续了下来。
吕德文
关键词:群众路线群众动员计划生育
城市治理与群众路线:以武汉为例的分析
2014年
群众路线与全能主义政治遗产仍然主导了当前的社会治理。这一遗产在控制街头官僚的自由裁量权,发挥街头官僚的政策创新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城管”体制是综合治理、中心工作、压力型体制等内在机制的有机统一,而柔性执法虽然具有文明执法的内涵,但遵循的是群众路线的谱系。由于传统的群众动员已经式微,志愿者服务机制及媒介动员并未有效融入城管实践中,这使得城市综合管理格局并未建立起来。
吕德文
关键词:群众路线压力型体制政治遗产街头官僚自由裁量权社会治理
治理钉子户——农村基层治理中的权力与技术
这是一篇关注当代中国农村基层治理的经验研究作品,通过分析钉子户的产生、构成及行为逻辑,揭示基层治理中的权力结构及技术特征,进一步检讨近代以来国家政权建设的成效。   本文的经验资料来源于河南扶沟、湖北京山、江西安远及福...
吕德文
关键词:农村基层治理钉子户行为逻辑权力结构计划生育边缘人
文献传递
媒介动员、钉子户与抗争政治 宜黄事件再分析被引量:96
2012年
宜黄事件具有某种标志性意义,它颠覆了当代中国抗争政治的刻板印象,创造了一个新的抗争政治类型。宜黄事件原本是一个普通的钉子户抗争事件,在进入媒体的视野之前,它只是底层政治的一部分,当事人采用的基本上属于"弱者的武器"的方式,并且是地方性的、特殊的和双轨的,显著性和协同性都不高。由于媒介动员将政策的内在张力呈现于公众视野,钉子户利用这一政治机遇结构,不断创新了抗争表演,从而使宜黄事件发生了规模转变和极化,最终使事件发展成为一场要求保护弱势群体利益,发动制度变革的专业化社会运动的一部分,宜黄事件也就具有了普适性的、模式化的和自主的特征。宜黄事件的遣散是因为钉子户和媒体的抗争目标出现了竞争,而并非明确的适度制度化所致,这是当代中国国家建设中"反体制"的体制重建的一部分。
吕德文
关键词:钉子户抗争政治
找回群众:基层治理的探索与重塑被引量:17
2016年
如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框架下重塑国家治理,成为理论界亟须探讨的重要问题。得益于国际上对"中国模式"的讨论,近年理论界也开始注意到群众路线在塑造新中国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一般认为,群众路线不仅在土地改革、改造旧官僚体系、形成新国家观念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还塑造了新中国独特的国家治理体系。
吕德文
关键词:信访制度官僚体系简约主义官僚制乡村治理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