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庆
- 作品数:14 被引量:206H指数:6
-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胃术后胃无力症的诊治(附9例报告)被引量:2
- 1998年
- 余佩武蔡志民吴国庆
- 关键词:胃手术手术胃无力症病例报告
- 43例高位直肠癌诊治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00年
- 目的 :提高高位直肠癌早期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我院收治的43例高位直肠癌的病例。结果 :该病与某些炎症性疾病相似 ,加之人为因素和对本病的认识不足 ,或指肛检查方法和病人的体型位置不当 ,或检查者手指短等原因 ,均易误诊或漏诊 ,故入院患者多为中晚期。本组43例中能行根治性切除的仅8例。生存5年者仅5例。结论 :对中晚期高位直肠癌便血、排便习惯、尾部坠胀与疼痛和指肛检查等进行综合分析 ,对提高本病的早期诊治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吴国庆王金萍余佩武
- 关键词:高位直肠癌体位
- 腹部术后胃瘫的诊断和治疗被引量:94
- 2001年
- 目的 探讨腹部术后胃瘫的可能危险因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 2 2例腹部术后胃瘫患者的潜在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手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中 ,术前长期流出道梗阻、恶性肿瘤、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无胃切除的胃空肠吻合术及O型血的病人发病率较高 ,胃镜、上消化道造影及核素胃排空试验是诊断本病有价值的方法 ,经保守治疗后胃肠动力一般可在术后 5周内恢复正常。结论 采用促动力药物在内的保守支持治疗是治疗腹部术后胃瘫的有效手段 。
- 刘全达蔡志民余佩武吴国庆何振平
- 关键词:腹部手术后并发症胃瘫
- 套扎治疗直肠粘膜内脱垂(附20例报告)
- 1998年
- 套扎治疗直肠粘膜内脱垂(附20例报告)Ligationtotreatprolapseofrectalmucosa(areportof20cases)吴国庆余佩武张超(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普通外科)重庆,400038直肠粘膜内脱垂又称直肠内套叠,...
- 吴国庆余佩武张超
- 关键词:直肠内套叠套扎术
- 胃大部切除术不同重建方式对胃液胆酸浓度和胃内菌丛的影响被引量:6
- 1998年
- 为了解胃大部切除术不同重建方式对胃液胆酸浓度和胃内菌丛的影响,观察了44例溃疡病患者胃大部切除术不同重建方式前后空腹胃液胆酸浓度及胃内菌量变化,并对术后1年的32例进行胃粘膜组织学检查。发现Bilroth-Ⅱ组和Bilroth-Ⅰ组术后胃液胆酸浓度及菌量均显著高于保留幽门、胃窦浆肌瓣式(PAFPG)组(P<0.05,P<0.01),前两组胃粘膜组织学异常改变的程度也较PAFPG组严重(P<0.05)。结果表明:胃大部切除术由于重建方式的不同对术后的胆汁反流可产生重要影响;残胃粘膜组织学异常改变与胃液胆酸浓度升高和胃内细菌增多有关;PAFPG能较有效地减少肠胃反流,使胃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
- 张超梅霞吴国庆蔡志民蔡志民
- 关键词:胃大部切除术胃手术胆汁反流
- 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47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6
- 2000年
- 目的 总结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常见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及诊断手段 ,探讨腺癌发生的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78~ 1998年我院收治并经病理学证实的 47例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结果 患者平均发病年龄 5 4 6岁 (2 0~ 84岁 ) ,男女之比 1 94∶1,中位病程 10 6d(7~6 40d)。病理学类型为腺癌 42例 ,平滑肌肉瘤 4例 ,类癌 1例。好发于十二指肠降部 (35例 ,75 % ) ,尤其是乳头区 (2 8例 )。常见临床表现依次为上腹疼痛 (6 8% ) ,黄疸 (6 0 % ) ,消化道出血 (47% ) ,呕吐(45 % ) ,体重减轻 (32 % ) ,乳头区以外肿瘤常有呕吐、消化道出血 ,平滑肌肉瘤多有腹块。诊断手段主要有纤维胃镜、胃肠钡餐、B型超声、CT和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 ,纤维胃镜对球部肿瘤确诊率高 ,B型超声和ERCP联合检查可提高十二指肠乳头区肿瘤检出率 ,胃肠钡餐对其它部位肿瘤有帮助。结论 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以腺癌为主 ,好发于十二指肠降段 ,早期临床表现无特异性 ,可根据症状选择系列或联合应用诊断手段 ;十二指肠腺癌与血型无关。
- 刘全达蔡志民余佩武姜军吴国庆
- 关键词:十二指肠肿瘤腺癌平滑肌肉瘤类癌瘤
- 介绍一种简便治疗低位结直肠息肉的方法
- 1998年
- 吴国庆余佩武王金萍
- 关键词:结肠肿瘤息肉
- 洛芬待因缓释片对癌痛和术后痛的双盲模拟对照研究被引量:6
- 2003年
- 目的阿片类与非甾体抗炎药的复方制剂已被广泛用于缓解各类疼痛。可待因作为中枢镇痛药既可单独使用也可与其他非甾体抗炎药联合应用。观察洛芬待因(布洛芬/可待因)缓释片治疗癌痛和手术后疼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双盲、双模拟、自身交叉对照法,18例癌痛患者均接受洛芬待因缓释片400/26mg、可待因片30mg、安慰剂3次服药。60例术后疼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洛芬待因缓释片400/26mg和可待因片30mg的治疗。结果纳入疗效分析的合格病例共78例,洛芬待因缓释片的临床镇痛效率与可待因片相当,两药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对于术后疼痛患者洛芬待因缓释片平均镇痛持续时间长于可待因,两药有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中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洛芬待因缓释片治疗癌痛和手术后疼痛的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 陈勇川朱卫民梁后杰吴国庆
- 关键词:疼痛术后非甾体抗炎药镇痛药癌痛
- 胃手术后胆汁反流和胃内菌丛变化对残胃粘膜病变的影响被引量:1
- 1999年
- 目的:了解不同的胃手术术后胆汁反流和胃内菌丛变化对残胃粘膜的影响。方法:观察了49例溃疡病患者手术前后空腹胃液胆酸浓度及胃内菌量变化,并对术后1年的患者进行胃粘膜组织学检查。结果:发现B-Ⅱ组和B-Ⅰ组及SV+V组术后胃液胆酸浓度及菌量均显著高于HSV组(P<0.05~0.01),胃粘膜组织学异常改变的程度较HSV组严重(P<0.05)。结论:由于胃手术方式的不同对术后胆汁反流可产生重要影响;残胃粘膜组织学异常改变与胃液胆酸浓度升高和胃内细菌增多有关;HSV能较有效地减少肠胃反流,使胃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
- 张超吴国庆蔡志民黄文
- 关键词:胃手术胆汁反流消化性溃疡菌丛
- 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诊断和治疗2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42
- 2003年
- 目的 探讨腹部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 (胃瘫 )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西南医院临床诊治 2 5例施行腹部手术后发生术后胃瘫病人的外科疾病、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手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前长期流出道梗阻或恶性肿瘤的病人 ,行不伴胃切除的胃空肠吻合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瘫的发病率较高 ;诊断方法主要依靠胃镜、上消化道造影及核素胃排空试验 ;经肠外营养支持为主的保守治疗后 18例 (72 % )胃肠动力在术后 4周内恢复 ,2 2例 (88% )术后 5周内恢复 ,2例 (8% )在手术 7周后恢复者均为再次手术的病人。结论 采用肠外营养联合促胃肠动力药物的保守支持治疗是治疗术后胃瘫的有关手段 ,应避免再手术。
- 蔡志民刘全达余佩武姜军吴国庆
- 关键词:肠内营养促动力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