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夏芫

作品数:48 被引量:94H指数:6
供职机构:南京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22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8篇环境科学与工...
  • 10篇电气工程
  • 5篇生物学
  • 3篇农业科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2篇电池
  • 12篇生物燃料电池
  • 12篇燃料电池
  • 12篇产电
  • 11篇微生物燃料
  • 11篇微生物燃料电...
  • 9篇阴极
  • 8篇废水
  • 7篇生物阴极
  • 6篇厌氧
  • 6篇生物电
  • 6篇生物膜
  • 6篇水处理
  • 5篇阳极
  • 5篇污泥
  • 5篇小球藻
  • 5篇降解
  • 4篇生物膜电极
  • 4篇微生物
  • 4篇铬废水

机构

  • 48篇南京工业大学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山西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成...
  • 1篇江苏加德绿色...

作者

  • 48篇吴夏芫
  • 21篇贾红华
  • 19篇周楚新
  • 17篇宋天顺
  • 14篇韦萍
  • 12篇雍晓雨
  • 7篇周俊
  • 7篇周俊
  • 6篇李环
  • 4篇张丽娜
  • 3篇韩硕
  • 2篇范平
  • 2篇谢欣欣
  • 2篇朱旭君
  • 2篇肖鹏
  • 2篇陈子璇
  • 2篇熊晓敏
  • 1篇朱晨杰
  • 1篇闫志英
  • 1篇张雪英

传媒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3篇可再生能源
  • 3篇生物加工过程
  • 2篇过程工程学报
  • 2篇南京工业大学...
  • 1篇环境工程
  • 1篇现代化工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化工学报
  • 1篇生物学通报
  • 1篇环境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Agricu...
  • 1篇创新创业理论...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 1篇第五届全国化...

年份

  • 5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7篇2013
  • 7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9
  • 4篇2008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24年
生物工程专业是我国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实施《中国制造2025》、实现制造业升级进程中不可或缺的核心专业,也是江苏省发展生物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必不可少的专业。随着生物工程产业的蓬勃发展,社会对于相关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迫切,该文立足新形势下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大背景,以南京工业大学生物工程专业为例,探索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与成效,从而更好地促进生物工程专业教育事业的发展。
陈佳佳朱晨杰吴夏芫计磊贾红华
关键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生物工程大学生制造业
Optimization of the Conditions for Using Sewage to Cultivate Navicula tenera被引量:14
2009年
[ Objective] This study was to improve the biomass of Navicula tenera, and thu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achieving the industrial production of Navicula tenera. [Method] The feasibility of using sewage to cultivate Navicula tenera was preliminarily investigated based on the consideration of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a series of culture conditions including the nutrient source of nitrogen(N), phosphorus(P), iron(Fe), silicon( Si ) and the salinity in medium for culturing Navicula tenera, were optimized by single factor test and orthogonal design.[Result] The optimized conditions for cultivating Navicula tenera using sewage are as follows: the water from Xiaoerlou Artificial Lake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s basic solvent; 360 mg/L urea; 150 mg/L N2HPO4 · 12H2O; 50 mg/L ferric citrate; 2 000 mg/L Na2SiO3 · 9H2O; 2.0 mol/L salinity. Navicula tenera was strongly adaptive to sewage and could well uptake the nutrient sources in the sewage. Under the optimized conditions, the culture cost decreased, and meanwhile the biomass of Navicula tenera reached 4. 766 g/L which is 3.57 multiples over original medium and 1.9 multiples over optimized medium No. 1.[ Conclusion] This study laid a foundation for the combination of culturing Navicula tenera in large scale and sewage treatment.
吴夏芫李环韦萍
关键词:SEWAGE
用于合成生物燃料的装置及其用途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合成生物燃料的装置及其用途。该用于合成生物燃料的装置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内限定出反应空间;隔膜,所述隔膜设置在所述反应空间中,并且将所述反应空间隔为阳极腔室和阴极腔室;阳极,所述阳极设置在所述阳极腔室...
宋天顺吴夏芫周楚新
文献传递
能源微藻——葡萄藻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08年
简要概述了葡萄藻的生物学特性、下游回收处理技术、基因工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吴夏芫李环韦萍
关键词:葡萄藻生物学特性
一株降解氯霉素并同步产电的菌株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降解氯霉素同步产电的菌株及其应用。所述的菌株根据16S rRNA序列将其鉴定为一种柔武氏菌(Raoultella sp.)DB‑1,保藏编号为:CGMCC No.1.19109。所述的柔武氏菌(Raoul...
雍晓雨李春蕊吴夏芫周俊贾红华孙佳栋程小龙
以加热预处理污泥上清液为底物的微生物燃料电池基础特性被引量:3
2012年
以单室空气阴极微生物燃料电池(MFC)为反应器,考察了以加热预处理污泥上清液为底物的MFC产电情况.结果表明,污泥90℃下加热3h时MFC输出功率最高(44.4mW/m2),是未加热的105倍.在此预处理条件下,污泥上清液中所含有机物成分最有利于阳极微生物的代谢产电.加热后的污泥再次加热作为MFC底物产电,输出功率只有5.8mW/m2.加热预处理可提高以污泥上清液为底物的MFC的输出功率,且易与现有工艺结合,更接近实际应用.
宋天顺吴夏芫范平周楚新
关键词:污泥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
一种微生物电化学装置及利用秸秆产电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生物电化学装置,主要由阳极、阴极、隔膜、阴极室、气孔、电阻、导线组成,其中,阴极与阴极室相连,隔膜位于阴极室和阳极之间,阳极、隔膜、阴极三合一构成膜电极,导线将阳极、阴极以及电阻之间串联成一个回路;所述...
宋天顺吴夏芫周楚新
文献传递
萘的微生物降解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9年
萘是一类具有严重“三致”效应(致癌、致畸、致突变)的多环芳烃类有机化合物,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萘的微生物降解由于具有操作简单、经济实用及不产生二次污染等优点,近年来成为治理萘污染的主要手段之一。对不同环境中筛选的萘降解菌的系统生物学分类、培养条件对萘微生物降解效率的影响、萘的微生物降解途径、关键基因和酶及其实际应用方面进行了综述,指出了目前萘微生物降解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做出了展望。
刘小娜李彪唐晨吴夏芫周俊贾红华雍晓雨
关键词:微生物降解降解途径关键基因
一种复合阴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在生物电芬顿法中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阴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在生物电芬顿法中的应用,属于环境电化学材料的制备和高级氧化技术处理废水领域。所述方法包括将经过表面氧化改性的清洁碳毡浸于铁、锰、钴的混合盐溶液中,然后加入还原剂,使得所述碳毡表面还原...
雍晓雨李彪周俊贾红华吴夏芫谢欣欣仉丽娟
文献传递
舟形藻的污水培养及条件优化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提高舟形藻培养的生物量,为实现该藻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地域特点对利用污水培养舟形藻的可行性进行初探,并通过单因子和正交试验研究了一系列主要培养条件(N、P、Fe、Si营养源和培养基盐度)对该藻生长的影响。[结果]适合舟形藻生长的最佳培养条件为:以南京工业大学小二楼人工湖水为培养基基础溶剂、尿素360 mg/L、Na2HPO4.12H2O 150 mg/L、柠檬酸铁50 mg/L、Na2SiO3.9H2O 2 000 mg/L、盐度2.0 mol/L;舟形藻适应污水能力较强,并且能够很好地利用污水中的营养源,通过培养条件的优化,既降低了培养成本,也使该藻最高生物量干重达4.766 g/L,是原始培养基的3.57倍和优化培养基1号的1.90倍。[结论]该研究为舟形藻的室外大规模培养与污水治理相结合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吴夏芫李环韦萍
关键词:舟形藻污水营养源正交试验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