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金海
- 作品数:50 被引量:124H指数:7
- 供职机构: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脓毒症患者免疫调节与预后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讨重症脓毒症患者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022年9月至2024年1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阳市脓毒症转换重点实验室)收治的86例重症脓毒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所有患者按照进行肠内营养的时机分为研究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肠内营养治疗,在入院24 h内留置胃管,其中研究组患者在入院24 h内接受肠内营养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入院48~72 h内接受肠内营养治疗。研究组中,男24例,女19例;年龄(64.32±15.21)岁;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19.85±4.10)分;感染部位:呼吸道32例,泌尿道6例,皮肤3例,其他2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18例;年龄(64.17±14.89)岁;APACHEⅡ评分(20.06±3.87)分;感染部位:呼吸道33例,泌尿道7例,皮肤2例,其他1例。对两组患者治疗第1天、第7天肠黏膜屏障指标、炎症反应相关指标及免疫功能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对两组患者入住ICU时长、28 d病死率进行对比。采用t检验、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治疗第7天,两组患者肠黏膜屏障相关指标水平均较治疗第1天下降,且研究组患者治疗第7天上述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第7天,两组患者免疫球蛋白A(IgA)、IgG、CD4^(+)、CD4^(+)/CD8^(+)比值均较治疗第1天上升,且研究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第7天,两组患者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均较治疗第1天下降,且研究组上述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患者ICU入住时长较对照组短[(11.32±4.50)d比(15.02±3.78)d](P<0.05);研究组患者28 d病死率较对照组低[2.33%(1/43)比4.71%(2/4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延迟肠内营养,早期肠内营养用于重症脓毒症患者,可对肠道微循环起到改善作用,有助于提升机体免疫功能水平,减轻炎症反应,�
- 胡小路赵菊馨王维玖孙航李淑娟张清华吴金海
- 关键词:重症脓毒症早期肠内营养免疫调节预后
- 脓毒症患者血清IL-6、TNF-α、IL-10水平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被引量:8
- 2022年
- 目的分析脓毒症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细胞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64例脓毒症患者作为脓毒症组,其中生存48例,死亡16例,并以1:1配比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4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均使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LISA)检测血清IL-6、TNF-α、IL-10水平。对比脓毒症组与健康对照组血清IL-6、TNF-α、IL-10水平和脓毒症组不同预后患者血清因子表达水平差异,分析血清IL-6、TNF-α、IL-10水平和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关联性。结果脓毒症组血清IL-6、TNF-α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IL-10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者血清IL-6、TNF-α表达水平低于死亡者,血清IL-10表达水平高于死亡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L-6(r=-0.598)、TNF-α(r=-0.632)水平和脓毒症患者预后呈负相关,IL-10水平(r=0.659)和脓毒症患者预后呈正相关(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和脓毒症预后呈负相关,IL-10水平和脓毒症预后呈正相关。脓毒症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越低,IL-6水平越高,预后情况越好,死亡风险越低,临床可据此进行疾病诊断和预后评估。
- 孙航吴金海赵菊馨刘斐李京
- 关键词:脓毒症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预后
- 限制性输血对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的影响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限制性输血,有限控制血红蛋白水平,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止血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病房2013年6月1日至2014年6月1日间,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就诊的成年住院患者73例,所有患者住院期间行胃镜检查明确出血病因,按照患者血红蛋白水平分为三组:A组16人(70g/L≤HGB<80g/L),B组28人(80g/L≤HGB≤100g/L),C组29人(HGB为>100g/L),评价各组5d内不同时间点止血效果。结果 1B组第3d止血效果优于A组、C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C组第5d止血效果优于A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限制性输血、控制血红蛋白在合理水平有利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尽早止血。
- 刘小伟韩淑辉吴金海
- 关键词: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限制性输血血红蛋白
- 急诊PCI联合体外心肺复苏术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骤停患者抢救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9
- 2021年
- 目的分析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联合体外心肺复苏术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脏骤停患者抢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9年2月至2020年11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AMI后心脏骤停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43例)与对照组(43例),对照组采用体外心肺复苏术,研究组采用急诊PCI联合体外心肺复苏术。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心功能、血流动力学、不良事件发生率、预后情况。结果研究组抢救成功率(93.02%)较对照组(76.74%)高(P<0.05);治疗后,研究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对照组高,心胸比值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24 h、48 h,研究组平均动脉压(MAP)较对照组高,心率(HR)较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心源性休克发生率(2.50%)较对照组(17.50%)低(P<0.05);研究组心梗复发率(2.50%)、心绞痛复发率(2.50%)、再入院率(5.00%)较对照组(17.50%)、(20.00%)、(20.00%)低(P<0.05)。结论急诊PCI联合体外心肺复苏术应用于AMI后心脏骤停患者抢救中,可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并可降低心源性休克发生风险,提高预后效果。
- 李翠英吴金海孙航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脏骤停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效果观察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研究血液灌流(HP)联合血液透析(HD)治疗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OPP)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OPP患者82例,按治疗方法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每组41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治疗,联合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实施HP联合HD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血清因子、生化指标水平、机体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95.12%,39/41)高于常规组(73.17%,30/41),P<0.05;治疗后,联合组血清因子、生化指标水平均低于常规组(P均<0.05)。联合组患者意识恢复时间、胆碱酯酶活性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常规组(P均<0.05)。联合组并发症发生率(2.44%,1/41)低于常规组(19.51%,8/41),P<0.05。结论HP联合HD治疗OPP能改善机体炎症状态和生化指标,有利于患者意识和机体功能的改善,具有较高安全性,治疗效果确切。
- 王维玖赵菊馨吴金海
- 关键词:血液灌流血液透析有机磷农药中毒
- 适度调控中心静脉压对改善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预后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适度调控中心静脉压对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将120例失代偿期的肺心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中心静脉压波动在10—15cm H2O;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扩血管、利尿等措施,调控中心静脉搏动在2~6cm H2O,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改善情况及使用呼吸机时间。结果治疗组心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调控中心静脉压可明显改善肺心病患者的预后。
- 刘小伟吴金海
- 关键词:中心静脉压肺心病预后
- ECMO联合IAPB在急性心源性休克患者急救中的应用价值及对血气状况、预后的影响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研究体外膜肺氧合(ECMO)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PB)在急性心源性休克(CS)患者急救中的应用价值及对血气状况、预后的影响。方法根据治疗方案将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急性CS患者分为对照组(45例)和联合组(51例)。对照组给予IAPB,联合组给予ECMO联合IAPB。比较两组病情程度[采用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和多器官功能障碍评分量表(MODS)进行评估],血气指标[血乳酸(Lac)、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pH值]、心功能指标[射血分数(EF)、心脏指数(CI)、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其他相关指标[B型脑钠肽(BNP)、心肌肌钙蛋白I(cTnI)、分泌型磷脂酶A2(sPLA2)、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因子2(sST2)]水平及住院期间病死率。结果治疗后联合组APACHEⅡ、MO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Lac水平低于对照组,SaO_(2)水平和pH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EF及CI、SV、CO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BNP、cTnI、sPLA2、sST2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住院期间病死率[9.80%(5/51)]与对照组[13.33%(6/4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CMO联合IAPB可改善CS患者血气相关指标,提高心功能,促进临床症状消退,降低病死风险,减轻炎症反应。
- 焦相赟吴金海左远航杨振坤
- 关键词:体外膜肺氧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心源性休克分泌型磷脂酶A2
- 血液灌流在脓毒症患者中的应用现状被引量:1
- 2020年
- 脓毒症是由宿主对感染反应失调引起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血液净化技术作为调节炎症反应的辅助治疗手段,广泛应用于脓毒症患者的救治。但近年来发现,连续肾脏替代疗法对于炎性细胞因子的清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血液灌流对清除炎症细胞因子具有一定的优势。本文回顾脓毒症的血液净化技术治疗现状以及血液灌流在脓毒症中的应用新进展做一综述。
- 赵菊馨吴金海秦历杰
- 关键词:脓毒症炎性因子血液灌流
- 基于ABC-X模型的护理干预在创伤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23年
- 目的探讨基于ABC-X模型的护理干预对创伤性休克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创伤性休克患者17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红蓝球法分为干预组和参照组,各88例。参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在参照组基础上接受基于ABC-X模型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及干预前后焦虑、抑郁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疾病不确定感[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A)]、应对方式[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睡眠质量[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自护能力[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生活质量[Barthel指数(BI)、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结果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干预组干预后SAS、SDS、MUIS-A、SRSS评分均低于参照组(P<0.05);干预组干预后TCSQ-积极评分高于参照组,TCSQ-消极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干预组干预后ESCA、BI、WHOQOL-BREF评分均高于参照组(P<0.05);干预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基于ABC-X模型的护理干预可减少创伤性休克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 罗芳吴金海李君刘瑞雪韩卫卫
- 关键词:创伤性休克焦虑抑郁护理干预
- 大量持续应用氯解磷定治疗口服剧毒类有机磷杀虫药中毒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8
- 2008年
- 吴金海郭清晓赵璟赵文轩
- 关键词:杀虫药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