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锡浩

作品数:80 被引量:1,490H指数:23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攀登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7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8篇天文地球
  • 10篇生物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5篇黄土
  • 14篇季风
  • 13篇气候
  • 11篇青藏
  • 11篇青藏高原
  • 10篇第四纪
  • 10篇古气候
  • 9篇古季风
  • 8篇黄土地层
  • 8篇更新世
  • 7篇孢粉
  • 7篇古环境
  • 7篇冰川
  • 6篇地层
  • 6篇晚更新世
  • 6篇黄土高原
  • 6篇磁性地层
  • 5篇第四纪冰川
  • 5篇新生代
  • 5篇土壤

机构

  • 53篇中国地质科学...
  • 49篇中国科学院
  • 16篇地质矿产部
  • 4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同济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地...
  • 2篇成都理工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南京大学
  • 2篇南京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植...
  • 2篇国家地震局
  • 2篇学研究院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西北大学
  • 1篇西安地质学院
  • 1篇中国地震局
  • 1篇华盛顿大学
  • 1篇里丁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兰...

作者

  • 80篇吴锡浩
  • 34篇蒋复初
  • 22篇肖华国
  • 19篇安芷生
  • 19篇王苏民
  • 17篇田国强
  • 15篇薛滨
  • 13篇王书兵
  • 13篇赵志中
  • 12篇孙东怀
  • 9篇殷伟德
  • 9篇钱方
  • 9篇徐和聆
  • 7篇刘萪
  • 6篇王苏民
  • 6篇董光荣
  • 5篇童国榜
  • 5篇刘科
  • 4篇刘晓东
  • 4篇孙湘君

传媒

  • 23篇地质力学学报
  • 6篇海洋地质与第...
  • 6篇第四纪研究
  • 6篇中国科学(D...
  • 4篇地球学报(中...
  • 3篇科学通报
  • 2篇地质学报
  • 2篇地质论评
  • 2篇中国科学(B...
  • 2篇冰川冻土
  • 2篇自然科学进展...
  • 1篇气象科学
  • 1篇人类学学报
  • 1篇Acta B...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微体古生物学...
  • 1篇中国沙漠
  • 1篇成都理工学院...
  • 1篇地学前缘
  • 1篇山地研究

年份

  • 1篇2007
  • 1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2
  • 4篇2001
  • 8篇2000
  • 9篇1999
  • 13篇1998
  • 7篇1997
  • 4篇1996
  • 4篇1995
  • 2篇1994
  • 3篇1993
  • 4篇1991
  • 2篇1990
  • 2篇1989
  • 2篇1988
  • 7篇1982
8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羌塘组和曲果组磁性地层的研究
<正>自1975年以来,我们对东昆仑山地区和唐古拉山地区的第四纪地质和地貌进行了考察和研究,同时采集了古地磁标本。现将这些标本所做出的磁性地层学资料,整理成文,予与报导。
钱方马醒华吴锡浩浦庆余
文献传递
黄土高原南缘午城黄土底部火山碎屑的来源和成因被引量:2
1997年
一种与多类撞击记录共存的灰黑色碎屑,发现于黄土高原南缘段家坡黄土地层剖面午城黄土底部Ga/M边界(2.48MaB.P.)附近,通过对此碎屑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它们最初是源自青藏高原北部及其邻近地区碱性玄武质火山喷发的碎屑物,后来又在表生条件下与黄土层一起经历了包括水解、成土化和氧化等作用在内的风化改造。此外,本文更为强调的是,在火山碎屑形成过程中存在具有富Ni和Ce,高Sm/Nd比以及低Eu/Sm比等特点的地外物质的参与,据以论证这种火山活动确系N/Q界面撞击事件引发。在黄土地层中,深入研究各种类型的火山碎屑,无疑对全面探讨第四纪环境变迁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关键词午城黄土底部松山-高斯边界火山碎屑风化作用地外物质新近的研究表明,第四纪气候和环境变迁往往与起因于撞击和火山事件的大量尘埃物质有关[1],而地外物体的撞击又常能引发火山活动[2、3],因此第四纪沉积物中的火山喷发空落堆积物研究,无疑应该引起更大的关注。火山学发展至今,对各种火山碎屑物质,已有十分详尽的研究[4、5]。从国内第四纪火山碎屑的研究现状来看,虽然丁国瑜等早在1964年就曾在河北平原及太行山东麓的黄土地层中,首次发现了火山碎屑堆?
徐和聆吴锡浩蒋复初邓寄温肖华国殷伟德孙东怀马配学
关键词:黄土高原火山碎屑风化作用
最近150ka黄土高原夏季风气候格局的演化被引量:32
1996年
通过覆盖黄土高原的30个黄土-古土壤剖面磁化率的测量,绘制了倒数第二冰期(约150kaBP)、末次间冰期(约130~74kaBP)、末次冰期间冰段(约59~24kaBP)、末次冰期极盛期(约18kaBP)及全新世气候适宜期(约9kaBP)共5个特征气候期的磁化率等值线略图。以末次冰期极盛期黄土的磁化率作为风成粉尘的原始磁化率,相对于这个本底值的磁化率增量可作为夏季风气候活动在相应地区的指示及其相对强度。据此,初步恢复了由磁化率等值线所反映的各个时期夏季风气候的空间格局,并估计了夏季风平均锋面的活动范围及其北界的可能位置,从而粗略地再现了最近150ka黄土高原夏季风气候格局的演化过程。同时提出,这一演化过程不仅包含了控制东亚季风环流的各个成员的位置、强度及它们之间的相互配置方式等重要信息,而且可能也与极地和穿越赤道的气流有关。
孙东怀安芷生刘东生吴锡浩
关键词:黄土古季风夏季风
黄土与古土壤容重指标与季风气候变化关系的初步研究——以郑州邙山赵下峪剖面为例被引量:9
1998年
本文以郑州邙山赵下峪剖面为例,研究了黄土-古土壤序列的容重及其与磁化率、粒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容重与磁化率反映的夏季风变化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粗颗粒含量反映的冬季风变化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天然压实作用对S10以上黄土与古土壤容重的贡献可以忽略不计。所以,风成沉积的容重指标综合反映了冬季风与夏季风气候组合关系的变化。
肖华国吴锡浩蒋复初田国强田国强殷伟德
关键词:古土壤容重季风古气候
三门峡地区的红粘土磁性地层及环境记录被引量:2
2002年
位于黄土高原东南缘的三门峡红粘土地层 ,以陕县指望剖面为其典型代表。厚度为 74 .3m的指望剖面由上部厚 34m的黄土地层和下伏厚 4 0 .3m的红粘土沉积组成 ,黄土为 L2 4 — L33的连续风尘沉积 ,下部红粘土为RS1 — RS5的沉积。磁性地层研究显示 :M/Ga界线位于 33.8m处 ,黄土与红粘土界线之上 2 0 cm ,Ga/Gi界线位于5 6 .2 5 m处的 RS3中下部。该区红粘土为近 5 Ma至 2 .6 Ma的风尘沉积夹河湖相沉积。指望剖面的红粘土地层磁化率较黄土高原内部偏高 ,总体特征一致 ,说明近 5 Ma来东亚季风在区域演化上的一致性。
赵志中王书兵蒋复初吴锡浩肖华国田国强刘科殷伟德薛滨王苏民
关键词:红粘土环境记录磁性地层古环境风尘沉积
太白山最近1000年的孢粉记录与古气候重建尝试被引量:17
1998年
秦岭太白山佛爷池最近1000年的孢粉记录及据此所重建古气候参数的时间序列,揭示了历史时期小冰期和中世纪温暖期的气候特征。小冰期的起止时间为1420—1920aAD。其1月与7月平均温度反映本区夏季风与冬季风的变化有很大的不一致性。小冰期开始时,冬季风突然增强,夏季风显示不稳定波动,并相对变弱,而降水一度增多。小冰期的结束是以冬季风逐渐减弱为先导,而夏季风呈突然增强势态,降水偏少。在中世纪温暖期中,1200—1340aAD发生快速气候波动,出现暖夏、冷冬等特征气候,成为历史上少见的灾害性气候时段。
童国榜吴锡浩童琳肖华国
关键词:季风气候古新世古气候孢粉记录
川西高原甘孜黄土地层学被引量:38
1997年
本文初步研究了甘孜黄土地层,实测了甘孜县城西南郊新市区和满地两剖面,它们分别厚23.7m和26.0m。根据岩性、磁性地层特征、磁化率、CaCO3质量分数测定和热释光测年结果,甘孜黄土可划分为冰后期S0复合古土壤,末次冰期L1复合黄土和末次间冰期S1复合古土壤等3个地层单位。布莱克反向极性亚时记录于底部S1LL1黄土中。甘孜黄土沉积始于晚更新世早期,大约为120kaBP。甘孜黄土的磁化率变化反映了最近120ka来的高原季风演化和气候环境变迁,6个磁化率高值段指示了6个夏季风环流增强的时段,6个磁化率低值段则代表了6次夏季风减弱时期。甘孜黄土可与黄土高原同期黄土进行对比,但又存在明显差异。
蒋复初吴锡浩肖华国赵志中田国强刘科
关键词:黄土地层学磁化率晚第四纪
江西九江地区晚更新世生态变迁的土壤有机质碳同位素证据被引量:7
1998年
根据我国江西九江地区4个土壤剖面的土壤有机质及其δ13C值的分析结果,认为末次冰期旋回内生态转型是由于季风效应和CO2共同作用的表现;北大西洋末次冰期内的Heinrich事件对中国东部的气候也产生剧烈的影响,其分布直接控制着C3和(或)C4植物的转型及其沉积物的类型.CO2及其温室气体可能是Heinrich事件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
张平中王先彬王苏民沈永平刘光秀羊向东薛滨吴锡浩
关键词:碳同位素土壤有机质晚更新世
秦岭太白盆地晚更新世晚期环境变迁被引量:3
1997年
本文依据太白盆地拐里村晚更新世晚期沉积物中花粉谱,重建当时主要为含桦树的森林草原或灌丛草原,未见森林。孢粉波动幅度明显,记录了气候的强烈变化。该剖面存在四次孢粉贫乏事件(深度为15.6-15.8m、10.7-10.9m、5.6-5.8m和3.4-3.6m),其特点为木本植物花粉急剧减少,乔本植物花粉几乎为零,草本植物花粉增多。上述孢粉贫乏事件与渭南黄土古风化强度、磁化率以及SPECMAP氧同位素曲线具有较好的可比性,反映气候的冷暖波动基本一致。
范淑贤赵景波吴锡浩童国榜张俊牌
关键词:盆地晚更新世古植物孢粉植物群环境变迁
中国大陆阶梯地貌的基本特征被引量:14
1993年
本文通过中国大陆山顶面高程等值线图和大河河床高程等值线图来研究和讨论中国大陆阶梯地貌的基本特征。大致沿大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和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龙门山—玉龙山—喜马拉雅山存在两条明显的山顶面高程等值线和大河河床高程等值线梯度带。它们是重要的构造地貌界线,将我国大陆分成三级由西向东逐级降低的地貌阶块。中国大陆阶梯地貌于晚期喜马拉雅运动中初具雏形。在新构造运动中,特别是发生于1.4—1.2MaB.P.的构造运动以来,使其得到进一步加强和发展。现今中国的地貌格局,主要是近100万年期间新构造运动造成的。
蒋复初吴锡浩
关键词:河床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