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伦

作品数:24 被引量:73H指数:5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药动学
  • 10篇等效性
  • 10篇生物等效
  • 10篇生物等效性
  • 9篇人体生物
  • 9篇人体生物等效...
  • 9篇人体生物等效...
  • 9篇色谱
  • 9篇生物等效性研...
  • 7篇液相色谱
  • 7篇相色谱
  • 6篇人血浆
  • 5篇药代
  • 5篇药代动力学
  • 5篇液相
  • 5篇质谱
  • 5篇高效液相
  • 5篇高效液相色谱
  • 5篇LC-MS/...
  • 5篇LC-MS/...

机构

  • 24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作者

  • 24篇周伦
  • 23篇文爱东
  • 15篇宋薇
  • 10篇贾艳艳
  • 10篇鹿成韬
  • 10篇杨静
  • 9篇冯智军
  • 9篇杨林
  • 7篇李雪晴
  • 7篇宋颖
  • 7篇丁莉坤
  • 6篇王茂湖
  • 6篇陈敏纯
  • 4篇杨志福
  • 4篇王志睿
  • 3篇吴寅
  • 2篇朱艳荣
  • 2篇李薇
  • 2篇赵培西
  • 2篇常瑛

传媒

  • 7篇中国药师
  • 6篇中国新药杂志
  • 2篇中国医院药学...
  • 2篇中国药房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中国新药与临...
  • 1篇西北药学杂志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抗感染药学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2013全国...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1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7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非索伪麻缓释片在人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2013年
目的研究非索伪麻缓释片单次及多次给药后非索非那定和盐酸伪麻黄碱在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并与普通制剂那敏伪麻胶囊比较,判断盐酸伪麻黄碱的缓释特征。方法 12名受试者在单次给药试验完成后进行多次给药试验;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药代动力学比较研究采用双周期交叉试验设计。采用LC/MS/MS法测定受试血浆中非索非那定和盐酸伪麻黄碱的质量浓度。结果受试者单次口服非索伪麻缓释片后,测得非索非那定的Cmax,tmax,AUC0-t和t1/2分别为(133±44)μg·L-1,(2.2±1.4)h,(1 088±288)μg·h·L-1和(9.97±2.14)h;盐酸伪麻黄碱的Cmax,tmax,AUC0-t和t1/2分别为(319±47)μg·L-1,(4.0±1.4)h,(4 046±857)μg·h·L-1和(5.81±0.93)h。多次口服非索伪麻缓释片后,测得非索非那定的Cmax,tmax,AUC0-t和t1/2分别为(464±95)μg·L-1,(1.1±0.4)h,(3 005±425)μg·h·L-1和(9.81±2.12)h;盐酸伪麻黄碱的Cmax,tmax,AUC0-t和t1/2分别为(381±54)μg·L-1,(3.1±1.0)h,(4 608±802)μg·h·L-1和(5.78±0.47)h。非索伪麻缓释片中盐酸伪麻黄碱AUC和Cmax的90%置信区间分别为那敏伪麻胶囊中盐酸伪麻黄碱相应参数的99.6%~119.3%和77.6%~94.7%,tmax显著延长。结论口服非索伪麻缓释片后,非索非那定吸收较快,而伪麻黄碱则表现出缓释特征,但吸收程度与普通制剂相同。非索非那定多次给药后血药质量浓度明显高于单次给药。
杨静宋薇王钊鹿成韬丁一周伦丁莉坤李健康文爱东
关键词:非索非那定伪麻黄碱药动学
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的依地普仑及其药动学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建立人血浆中依地普仑浓度的LC-MS/MS测定方法,并研究其在健康人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以吲哒帕胺为内标,色谱柱:Inspire-C18(150 mm×4.6 mm,5μm,Dikma),流动相:甲醇-10 mmol.L-1的醋酸铵水溶液(含0.1%甲酸)(85∶15),流速:0.6 ml.min-1;质谱检测依地普仑和内标吲哒帕胺离子对分别为m/z 325.2→109.1,366.1→132.1。20名健康受试者分成两组,分别进行低(10 mg)、高(20 mg)单次给药,其中低剂量单次给药结束后继续进行多次给药的药动学试验。结果:依地普仑的线性范围为0.102 1~102.1 ng.ml-1(r=0.999,n=5),定量下限为0.102 1 ng.ml-1,提取回收率>82.9%,日内和日间RSD≤4.2%。依地普仑单剂量给药后t1/2分别为(47.42±7.87)和(41.51±6.34)h;tmax分别为(5.70±1.64)和(5.50±2.37)h;Cmax分别为(15.35±2.71)和(34.39±2.16)ng.ml-1;AUC0-144分别为(723.61±191.77)和(1 683.37±242.29)ng.h.ml-1;呈线性动力学特征。多剂量给药后Cmax为(16.60±4.21)ng.ml-1;AUCss为(253.89±44.22)ng.h.ml-1;Cav为(10.58±1.84)ng.ml-1和DF(0.95±0.19)。结论:该方法适用于依地普仑血药浓度测定及人体药动学研究。
周伦鹿成韬贾艳艳宋颖宋薇齐俊玲文爱东
关键词:药物动力学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的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研究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在健康人体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并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比较,评价两者生物等效性。方法:20例健康男性志愿者随机交叉单剂量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受试制剂)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参比制剂)625 mg后,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血浆中阿莫西林及克拉维酸钾的血药浓度,用Win Nonlin 6.2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并评价生物等效性。结果:阿莫西林药动学参数为:Cmax为(8.95±1.55)和(8.52±1.94)μg·m L-1;Tmax为(1.11±0.36)和(1.36±0.51)h;t1/2为(1.55±0.44)和(1.41±0.29)h;AUC0~t为(19.43±3.18)和(20.12±3.93)μg·h·m L-1。克拉维酸钾药动学参数:Cmax为(3.14±0.39)和(3.14±0.55)μg·m L-1;Tmax为(1.41±0.59)和(1.43±0.68)h;t1/2为(1.23±0.31)和(1.23±0.37)h;AUC0~t为(7.14±1.62)和(7.34±1.45)μg·h·m L-1;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单次给药后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7.3%(阿莫西林)和96.6%(克拉维酸钾)。结论: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具人体生物等效性。
周伦杨静宋薇葛洁冯智军王茂湖宋颖文爱东
关键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生物等效性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浆中吡非尼酮的含量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浆中吡非尼酮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Inspire-C18(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2%的磷酸溶液(59∶41,V/V),检测波长为310 nm,流速1 mL.min-1;血浆样品经10%高氯酸溶液沉淀蛋白后直接进样。结果吡非尼酮在0.2~25 mg.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1.000)。方法回收率98.7%~106.7%,提取回收率大于73%,日内RSD小于2.6%、日间RSD小于5.9%。结论该方法灵敏,无杂质干扰,分析时间短,简便、准确,可用于临床吡非尼酮血药浓度的定量检测。
陈敏纯王茂湖曹青贾艳艳李海燕周伦文爱东
关键词:吡非尼酮色谱法高压液相血药浓度药动学
富马酸替诺福韦酯胶囊与片剂的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被引量:11
2007年
目的:评价口服富马酸替诺福韦酯胶囊和片剂在健康人体的生物等效性。方法:采用标准双周期交叉设计自身对照试验方法,18例男性健康志愿者单剂量口服2种富马酸替诺福韦酯制剂300mg,用HPLC/MS/MS法删定替诺福韦酯血药浓度。结果:富马酸替诺福韦酯胶囊与片剂的主要药动学参数t1/2Ke分别为(15.32±2.74)和(15.67±2.12)h;Cmax分别为(262.28±61.05)和(336.35±77.18)ng·mL^-1,Tmax分别为(2.81±0.89)和(1.14±0.29)h,AUC0~48h分别为(2547.46±394.77)和(2940.65±568.79)ng·h·mL^-1,AUC0-∞分别为(2851.56±466.34)和(3285.25±602.52)ng·h·mL^-1。受试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88.10±13.62)%。经方差分析和双单侧t检验结果显示,富马酸替诺福韦酯的2种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结论:两种富马酸替诺福韦酯制剂生物等效。
文爱东吴寅杨春娥杨志福王志睿周敏周伦
关键词:替诺福韦酯生物等效性
马来酸依那普利片的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用HPLC-MS测定健康受试者口服马来酸依那普利制剂后的血药浓度,估算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药动学参数,评价两种制剂的生物等效性和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采用随机二交叉设计试验,20例男性健康志愿受试者,单剂量口服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马来酸依那普利片。以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血浆中依那普利和依那普利拉的浓度。采用SPSS及BAPP2.2软件处理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血浆中马来酸依那普利的t1/2分别为(1.33±0.22)和(1.25±0.37)h;ρmax分别为(238.59±55.40)和(230.61±78.29)μg.L-1,tmax分别为(0.70±0.20)和(0.80±0.20)h,AUC0-8h分别为(339.03±70.66)和(373.23±108.83)μg.h.L-1,AUC0-∞分别为(343.51±71.15)和(378.36±107.35)μg.h.L-1。依那普利拉的t1/2分别为(6.26±0.63)和(5.72±0.54)h;ρmax分别为(83.75±25.91)和(99.13±29.61)μg.L-1,tmax分别为(3.80±0.60)和(3.40±0.70)h,AUC0-36h分别为(812.02±181.88)和(803.35±199.50)μg.h.L-1,AUC0-∞分别为(832.99±180.85)和(817.36±201.78)μg.h.L-1,以依那普利和依那普利拉计算的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90.84±39.6)%和(102.8±31.3)%。结论两种制剂在健康人体内具有生物等效性。
文爱东杨志福王志睿周伦杨林李薇
关键词:马来酸依那普利依那普利拉药动学生物等效性
重组抗肿瘤坏死因子-α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体内药动学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研究连续静脉滴注重组抗肿瘤坏死因子-α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anti-TNF rcMAb)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体内的药动学。方法:按GCP指导原则设计试验方案,选择9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年龄(41±16)岁,在2h内匀速静脉滴注anti-TNF rcMAb,每次3mg·kg-1,共给药5次,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人血清中各点anti-TNF rcMAb浓度。采用DAS2.1.1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受试者多次静脉滴注anti-TNF rcMAb,按非房室模型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t1/2为(9.2±1.8)d,Cssmax为(0.008±0.001)mg·L-1,Tssmax为(0.092±0.018)d,AUCss为(248±38)mg.d.L-1,Vss为(0.10±0.08)L·kg-1,DF为(5.5±0.6)。受试者在给药期间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本研究在给药后第3次时血药浓度可达到稳态,连续给药5次后体内未见蓄积,该方案适宜在临床推广使用。建议临床按此方案用药时,使用时间不宜过长,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王静贾艳艳贾艳艳周伦高晓华冯智军杨林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静脉注射药动学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尼莫地平浓度及其药动学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建立LC-MS/MS法测定人静脉滴注尼莫地平脂质微球注射液后血浆中尼莫地平浓度的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尼莫地平脂质微球注射液在健康人体内的药动学研究。方法:健康受试者单剂量静脉注射尼莫地平脂质微球注射液1.0mg·h-1,给药前抽取空白血样4 ml,给药后5,10,20,30,35 45 min,1,1.5,2,3,4,5,6,8 h分别采集静脉血4 ml。含药血浆冻存于--80℃冰箱中待分析。色谱柱:Agilent TC-C18(4.6 mm!150 mm,5"m),流动相:甲醇与4 mmol·L-1醋酸铵缓冲液(含0.4%甲酸)体积比为80∶20,流速为0.5 ml·min-1,硝苯地平为内标,采用电喷雾离子源,以多反应监测(MRM)方式进行正离子检测。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分别为m/z 419.2→343.2(尼莫地平),m/z 347.1→254.1(硝苯地平,内标)。结果:尼莫地平的线性范围在0.15~30 ng·ml-1,定量下限为0.15 ng·ml-1,方法提取回收率为79.7%~81.5%,相对回收率为92.6%~97.6%,日内、日间RSD均〈10%。结论:该法准确、灵敏、重现性好,适用于注射用尼莫地平脂质微球注射液人体药动学研究。
马忠英鹿成韬宋薇周伦葛洁李健康李帆丁莉坤文爱东
关键词:尼莫地平血药浓度
盐酸左氧氟沙星片的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
目的:评价国内不同厂家左氧氟沙星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方法:24名健康受试者单次口服受试制剂(A)、受试制剂(B)和参比制剂(R)后,用HPLC法测定血清中左氧氟沙星浓度。结果:以参比制剂为标准对照,受试制剂(...
李雪晴杨静杨林宋颖冯智军宋薇周伦王茂湖文爱东
关键词:盐酸左氧氟沙星片生物等效性药代动力学
文献传递
国产与进口班布特罗片的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
2012年
目的:研究国产班布特罗口腔崩解片在人体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并与进口片比较,评价两者生物等效性。方法:20例健康男性志愿者随机交叉单剂量口服国产盐酸班布特罗口腔崩解片(受试制剂)或进口盐酸班布特罗片(参比制剂)20 mg后,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血浆中班布特罗及其代谢产物特布他林的血药浓度,用DAS 2.0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并评价其生物等效性。结果: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药代动力学参数为:Cmax(6.22±1.51)和(5.96±1.39)ng.mL-1;Tmax(2.52±0.72)和(2.70±0.86)h;t1/2(11.06±3.60)和(10.64±2.24)h;AUC0~72 h(56.69±16.82)和(52.86±14.57)ng.h.mL-1。特布他林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10.04±2.92)和(9.38±2.87)ng.mL-1;Tmax(4.35±1.04)和(4.60±1.14)h;t1/2(19.60±4.26)和(18.27±4.22)h;AUC0~72 h(199.60±68.89)和(179.55±50.18)ng.h.mL-1。国产盐酸班布特罗口腔崩解片单次给药后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7.4±16.9)%(班布特罗),(110.9±18.6)%(特布他林)。结论:国产班布特罗口腔崩解片与进口班布特罗片在人体内生物等效。
宋薇杨静周伦冯智军杨林鹿成韬宋颖文爱东
关键词:班布特罗特布他林液-质联用生物等效性药代动力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