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健明
- 作品数:7 被引量:4H指数:2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 链霉菌噬菌体1010和P13启动子在大肠杆菌中的克隆和表达
- 1990年
- 将螺旋链霉菌噬菌体1010和红霉菌噬菌体P13的San3A和HindⅢ酶切片段分别插入启动子探测质粒pGA46的BgIⅡ和HindⅢ位点,在大肠杆菌中获得了氯霉素抗性、四环素抗性的重组质粒。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产物的电泳分析和DNA分子杂交分析结果表明重组质粒确由载体pGA46和噬菌体酶切片段连接而成。以限制性内切酶HindⅢ、BamHⅠ、EcoRⅠ、PstⅠ、SolⅠ等对重组质粒进行酶切分析,并应用限制性内切酶和核酸酶BAl-31酶切重组质粒pSS31中的噬菌体DNA插入顺序。得到分子量由1.2Kb缩短至0.25Kb而仍保留启动子功能的片段,用大肠杆菌的启动子探测质粒pGA46作为载体分别克隆于San3A和HindⅢ酶切的大肠杆菌的启动子和探测质粒,在含有抗生素的培养基上分别选择T_c^r和C_m^r转化子。
- 王筠陈孝康周健明朱逸忻沈仁权盛祖嘉
- 关键词:启动子克隆
- 绛红色小单孢菌噬菌体启动子在大肠杆菌中的克隆和表达
- 1991年
- 绛红色小单孢菌是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小诺霉素的产生菌。长期以来,人们对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作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对小单孢菌也进行了细胞融合、质粒抽提及感染噬菌体等方面的研究。
- 周健明阵孝康杜艳朱逸忻王建红
- 关键词:启动子大肠杆菌克隆小单孢菌
- 绛红色小单孢噬菌体MPh1在大肠杆菌中有启动子功能的DNA片段的克隆及顺序测定
- 1995年
- 从绛红色小单孢噬菌体Mph1DNA中,用大肠杆菌启动子探测质粒pGA46克隆到在大肠杆菌中具有启动子功能的DNA片段,筛选到的启动子功能片段具有抗四环素能力达100μg/ml以上。对这些活性片段进行分子杂交,证明确实来自绛红色小单孢噬菌体Mnh1。在此基础上,对其中一个250bp长的片段从克隆位点的一端进行了DNA序列分析,其结构类似于大肠杆菌启动子。并进行了G+C百分比的统计和限制性内切酶位点分析。
- 周健明陈孝康杜艳王建红汪训明王顺德江行娟杨庆云
- 关键词:噬菌体克隆DNA测序
- 螺旋霉素链霉菌噬菌体的分离和鉴定被引量:2
- 1989年
- 从螺旋霉素的异常发酵液及土壤样品中分离到19株螺旋霉素链霉素噬菌体,对每一噬菌体进行了纯化,根据血清中和反应,这些噬菌体可分为4种血清型(P_(11)型、1010型、1012型及4031型)。P_(11)型和1012型噬斑小而清晰,4031型和1010型大而不清晰。观察了4种血清型的代表性噬菌体形态和它们的DNA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片断长度,多态性。
- 周健明朱逸忻陈孝康刘玉顺朱建华沈仁权盛祖嘉
- 关键词:螺旋霉素链霉菌噬菌体
- 螺旋链霉菌溶源性菌株的确证及生物学特性被引量:2
- 1991年
- 用螺旋链霉菌噬菌体1010、1012、P11、4031分别感染S.spiramyceticus n.sp.298-36,培养后经分离得到了四株不同品系的溶源菌,并且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经多次单菌落分离试验及用抗血清处理溶源菌菌丝,在培养过程中发现这些菌株仍具有释放噬菌体的能力,并对其自身释放的噬菌体具有免疫性。溶源菌所释放的噬菌体经增殖后抽提DNA并酶切和电泳,结果表明这些噬菌体DNA的酶切位点及片段大小与相应的用于溶源化的噬菌体DNA的酶切位点及片段大小完全相同。溶源菌合成螺旋霉素的能力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用紫外线或丝裂霉素C诱导噬菌体P11的溶源化菌株,结果表明噬菌体的释放量没有显著增加。
- 杜艳陈孝康周健明王建红
- 关键词:生物学特性
- 螺旋链霉菌一个菌株14^#的特性被引量:1
- 1994年
- 用紫外光诱导螺旋链霉菌的溶源化菌株,得到一个不释放噬菌体的品系。这个品系。14°对温和噬菌体P11还有免疫性。瑟慎吸印-分子杂交的结果表明菌株14°染色体DNA和温和噬菌体P11的DNA有同源性。推测茵株14°可能是一个缺陷溶源性菌株。
- 周健明陈孝康杜艳王建红
- 关键词:菌株
- 绛红色小单孢菌烈性噬菌体Mph1的分离及其特性
- 1989年
- 从庆大霉素产生菌——绛红色小单孢72~#异常发酵液中分离到一株烈性噬菌体,能裂解绛红色小单孢菌,形成清晰的噬菌斑,直径2mm左右,侵染指示菌的潜伏期为2小时,增殖期为1.5小时,当pH小于3或大于10及温度高于60℃时明显失活.用限制性内切酶酶解噬菌体发现有EcoRⅠ、HindⅡ、BamHⅠ、SaIⅠ切割位点,DNA分子量约为30kb,电镜观察表明该噬菌体有一六角形头部和一短尾部。
- 周健明朱逸忻陈孝康刘玉顺朱建华沈仁权盛祖嘉
- 关键词:噬菌体庆大霉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