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兴陆
- 作品数:84 被引量:176H指数:7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语言文字更多>>
- 学术范式的两次变革——新中国70年古代文学研究回顾与反思被引量:1
- 2019年
- 新中国70年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大致可以分为前30年和后40年两个阶段。如果把文学研究分为考据、阐释和评价三个层次的话,新中国成立前的古代文学研究的学术范式可以称为“考据—阐释型”,即重视实证主义、提倡科学精神,对传统文学先是“疑古”,继而采取“释古”的态度,注重对文学资料的收集整理、考辨厘析,借鉴欧美的哲学思想和文学理论,对自身的传统进行新的阐释。新中国成立后30年里,考据型研究遭到批判,古代文学研究的学术范式发生变革,转向以马克思主义阶级论为核心的“阐释—评价型”,研究重点不在于文学史的事实本身,而在于抽取文学史的现代价值和当下意义,从新的理论观念和价值标准出发,审理古代文学的历史,注重对古代文学作现代意义的阐释和价值评判。进入新时期以后,古代文学研究纠正了过去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僵化庸俗化理解,有意识地恢复过去的优良传统,确立文献考据的基础性地位,同时响应改革开放新时代的文化建设的需要,探索新的学术方向,逐渐形成了从社会历史、文化和人性心灵等多层次阐释中国古代文学的学术范式,实现了研究范式的第二次转向。
- 周兴陆
- 关键词:学术范式中国文学批评
- “非战”论与现代杜诗学
- 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战争是严重的社会问题,关于战争的各种观念,各派势力的战争宣传,竞相登场,展开角逐,现代杜诗学就参与这场舆论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衰败景象,促使梁启超重新思考中西文化问题,发表《情圣杜甫》的讲演;20年...
- 周兴陆
- 清代名家手批诗集五种提要
- 2007年
- 王士禛批跋黄庭坚《精华录》《黄太史精华录》八卷,是宋代任渊选辑黄庭坚诗的一部诗选。王士禛所批跋者为宋刊本,封面题签'先文简公手跋宋椠黄豫章精华录',署'亿年珍藏,杨籙之署签'。扉页有王士禛的一段识语,介绍此书辗转流传的过程.
- 周兴陆
- 关键词:扉页名家题签诗集
- 彭士望的诗集、诗论与诗作被引量:2
- 2013年
- 彭士望是明遗民,清初"易堂九子"之一,兼善诗文。他的诗集通行者为咸丰二年刊刻十六卷本,然而上海图书馆尚藏有八卷和十二卷两种抄本,通过对勘可知十六卷刻本对于直击时事、具有政治性和思想意义的诗篇作了大量删削。彭士望论诗,重视人格胸襟和理识,强调诗与人为一,将宋入标举的人格"不俗"论与经世致用精神相结合;针对李攀龙的"视古修辞,宁失诸理",他提出"视理修辞,宁失诸古",纠正复古派和性灵派的偏失。彭士望的诗歌可谓是"志士之诗",议时言事不忌俗,体现出以古文为诗的特征。
- 周兴陆
- 关键词:遗民抄本
- 20世纪上半叶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史述略
- 周兴陆
- 关键词:古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 从汉代宾客之盛衰谈班固《答宾戏》之主旨
- 2018年
- 对班固《答宾戏》的主旨,学界存在不同的阐释。《答宾戏》与东方朔《答客难》、扬雄《解嘲》之间存在"互文性",班固与东方朔、扬雄对"大汉"与"战国"的认识是截然不同的。他借主客问答来批评二人"处皇代而论战国,曜所闻而疑所觌"。汉初游士宾客繁盛,武帝一面打开选拔官吏的通道,让士人有为官的途径,一面采用极端严厉的手段诛灭游士宾客。此后每况愈下,宾客甚至沦落为鸡鸣狗盗之徒。这是东方朔、扬雄二人作文的背景。而东汉光武帝、明帝、章帝都大力推崇儒学,再次抑制豪侠宾客。崇儒抑侠成为主流的价值观,马援、冯衍都表现出这样的态度,这也体现在《答宾戏》中。《答宾戏》既为作者"专笃志于儒学,以著述为业"确立合理的思想根基,也为当时的士人指出"立德"、"立言"的正道。
- 周兴陆
- 关键词:班固宾客
- 叶昌炽《辛臼簃诗■》与晚清政坛
- 2015年
- 叶昌炽在晚清光绪年间任国史馆总纂官等职,接触上层政坛,了解清廷内政,耳闻目睹了光绪朝政局的动荡和危机。他用一组组七言律诗记录下当时的见闻和感受,结集为《辛臼移诗谯》,然而度词谯语,微文讥刺,意思深隐,难以索解。刊刻后,朱祖谋、夏孙桐、叶景葵、王季烈、刘承幹、费树蔚、翁廉、张志潜、顾彦聪、沈祖绵等各人纷纷批注索隐。这些批注本,经单镇、顾廷龙、王欣夫等苏州籍藏书家汇集、庋藏,流传了下来。依据这些批注,结合郭则沄、夏敬观等的零星解释,可窥探《辛臼簃诗谯》所咏之事涉及中日甲午战争、维新变法运动、光绪帝与慈禧太后宫廷斗争,以及八国联军入侵的'庚子事变'。《诗谯》影射当时政坛,是晚晴光绪朝的一部'诗史'。幸而有批注本保存于世,我们才可揭开谜底,体会叶昌炽在晚晴乱世中的一腔悲愤。
- 周兴陆
- 关键词:晚清叶昌炽批注
- 刘勰论鸿都门学发微被引量:1
- 2015年
- "鸿都门学"是东汉灵帝时重要的政治文化事件,遭到阳球、杨赐和蔡邕等儒学士大夫的激烈反对。刘勰在《文心雕龙·时序》篇转述杨、蔡之论,也表达对鸿都门学的鄙夷。但刘勰对鸿都门学的抨击,已不是政治立场的是非问题,而是基于他的文学思想观念所做出的考量。对于鸿都门学的评论,历来褒贬不一,存在较大的分歧。其实,应该把历史上的政治事件本身的性质与它产生的间接影响分开来认识。设置鸿都门学士,是昏聩荒唐的汉灵帝的一桩荒唐事,但客观上对于曹魏时期文学的发展起了一定作用。刘勰所谓"其余风遗文,盖蔑如也",一笔带过,是有失允当的。
- 周兴陆
- 关键词:鸿都门学蔡邕
- 试论曹寅的《北红拂记》被引量:3
- 2007年
- 曹寅杂剧《北红拂记》的康熙刻本藏于上海图书馆。本文联系前代的红拂故事和清人的评批,介绍曹寅《北红拂记》关目精细、思想正统,以及情节处理颇具匠心等特点。
- 周兴陆
- 关键词:杂剧
- 建立具有实践品格与个性化的中国文论
- 实践品格,一直是中国几千年文论传统的基本特征。中国古代少有纯粹意义上的文学理论家,而更多的是论、评、作集中一身。文论家的某种理论主张有时来源于创作实践,并贯彻在对前代和同代作品的评论之中。
实践品格的另一层含义...
- 周兴陆
- 关键词:中国文论实践品格个性化人学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