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夏亮

作品数:19 被引量:65H指数:5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卫生厅临床医学应用技术项目安徽省临床医学重点学科应用技术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骨髓
  • 6篇肿瘤
  • 5篇增殖
  • 5篇增殖性
  • 5篇基因
  • 5篇骨髓增殖
  • 5篇骨髓增殖性肿...
  • 4篇性疾病
  • 4篇增殖性疾病
  • 4篇突变
  • 4篇细胞
  • 4篇骨髓增殖性疾...
  • 4篇JAK2V6...
  • 3篇血栓
  • 3篇血栓栓塞
  • 3篇血液
  • 3篇栓塞
  • 3篇免疫
  • 3篇免疫性
  • 3篇基因突变

机构

  • 13篇安徽医科大学...
  • 4篇安徽医科大学
  • 4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安徽省立医院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19篇夏亮
  • 9篇夏瑞祥
  • 9篇曾庆曙
  • 6篇杨明珍
  • 5篇王永庆
  • 3篇丁凯阳
  • 2篇李庆生
  • 2篇吴炜
  • 2篇葛健
  • 2篇蔡晓燕
  • 2篇王霖
  • 2篇鲍静
  • 2篇皖湘
  • 2篇王兴兵
  • 2篇刘欣
  • 2篇武琳琳
  • 1篇杜雯
  • 1篇孙自敏
  • 1篇贺艳丽
  • 1篇赵凯

传媒

  • 4篇安徽医学
  • 3篇安徽省第十二...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安徽医药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国际输血及血...
  • 1篇国际内科学杂...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4
  • 2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E102.小剂量利妥昔单抗联合TPO治疗激素无效/复发的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临床分析
夏亮夏瑞祥杨明珍曾庆曙王永庆
文献传递
87例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JAK2及MPL基因突变位点研究被引量:14
2010年
目的:探讨JAK2V617F及MPLW515L/K点突变在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中的发生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87例MPN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AS-PCR)及序列测定方法,检测MPN患者骨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JAK2V617F及MPLW515L/K点突变的发生情况,结合JAK2V617F及MPLW515L/K点突变阳性与阴性2组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指标,探讨其在疾病诊断及分子发病机制中的意义。结果:87例MPN患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36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33例,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18例]中共检出55例患者存在JAK2V617F突变,总突变率为63.2%(55/87),其中PV28例,突变率77.8%(28/36);ET17例,突变率51.5%(17/33);PMF10例,突变率55.6%(10/18)。JAK2V617F阳性PV和ET患者WBC及Hb水平高于阴性患者(P<0.05);JAK2V617F阳性PMF患者WBC及PLT高于阴性患者(P<0.05)。JAK2V617F阳性MPN患者血栓发生率高于阴性患者(P<0.05)。24例JAK2阴性的ET及PMF患者中未能检测到MPLW515L/K。结论:MPN患者JAK2V617F发生率较高,JAK2V617F阳性MPN患者血细胞计数高于阴性患者,更易罹患血栓栓塞。
夏亮吴竞生丁凯阳蔡晓燕朱微波曾庆曙刘欣皖湘武琳琳
关键词:骨髓增殖性疾病骨髓增殖性肿瘤突变JAK2V617F
小剂量利妥昔单抗联合重组促血小板生成素( rhTPO)治疗糖皮质激素无效/复发的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小剂量利妥昔单抗联合hTPO治疗糖皮质激素无效/复发的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近期疗效及治疗相关不良反应。方法 小剂量利妥昔单抗,100mg静脉滴注,第1,8,15,22天应用;rhTPO 300U/kg皮...
夏亮夏瑞祥杨明珍曾庆曙王永庆
关键词:利妥昔单抗
文献传递
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分析505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跨系列表达方式(英文)被引量:2
2009年
跨系列抗原表达是白血病免疫表型的一个重要特征。对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跨系表达方式,目前国内尚缺乏大样本多参数的研究报道。本研究利用三色流式细胞术探讨505例ALL(431例B-ALL,74例T-ALL)患者23种系相关抗原的跨系表达方式。结果显示:全部ALL病例中,髓系抗原的表达率为56.4%,其中以CD13(32.7%)的表达最常见,其次为CD33(29.5%)、CD15(19.2%)和CD11b(7.7%)。CD13/CD33在CD34+病例中的表达高于CD34-病例。在B-ALL中,T系抗原CD4、CD5、CD7和CD2的表达率依次为6.3%、2.8%、1.9%和1.4%,并且CD7+、CD2+和CD4+病例通常共表达CD13和(或)CD33。在T-ALL,B系抗原cCD79a、CD19和CD22的表达率分别为8.1%、6.8%、和2.8%,而全部CD19和CD22表达者均伴CD13/CD33表达。结论:ALL的跨系表达多存在未成熟的阶段,以跨髓系抗原的表达最常见(B+M+,T+M+),偶有B系、T系和髓系抗原的共表达(B+T+M+),仅有B系和T系跨系表达的极少(B+T+M-)。
王兴兵杜雯夏亮郑金娥刘隽贺艳丽孙自敏黄士昂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分型
伊沙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评价口服蛋白酶体抑制剂伊沙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接受含伊沙佐米治疗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80例,其中复发/难治(relapsed/refractory multiple myeloma,RRMM)患者38例,硼替佐米初始诱导治疗有效而因不良事件(adverse events,AEs)转换治疗患者42例,治疗方案为含伊沙佐米的两药或三药方案。评价伊沙佐米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RRMM患者总体反应率(ORR)为50%,≥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率为21.05%;转换治疗患者ORR为83.33%,与转换前ORR(78.57%)相比,缓解率进一步提高,其中45.24%(19/42)患者缓解加深;主要的血液学AEs包括粒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减少以及贫血,非血液学AEs主要是腹泻和乏力等。结论:伊沙佐米对RRMM、硼替佐米不耐受MM均表现出良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鲍静陈晓文夏亮赵雨辰夏瑞祥夏海龙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疗效安全性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合并自身免疫性肝病一例报道
夏亮杨明珍夏瑞祥曾庆曙葛健吴炜王霖
文献传递
卡泊芬净治疗4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卡泊芬净治疗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40例接受卡泊芬净治疗(首日70mg/d,之后50mg/d,疗程依患者病情而定)恶性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40例患者男性26例,女性14例,中位年龄38(16—72)岁。确诊患者4例,临床诊断10例,拟诊26例。血培养光滑念珠菌及热带念珠菌阳性各1例,胸腔积液培养曲霉菌阳性2例;合格痰液培养阳性10例,其中白色念珠菌4例,曲霉菌2例,光滑念珠菌2例,克柔念珠菌1例,热带念珠菌1例。40例患者中痊愈17例(42.5%),显效8例(20.O%),进步8例(20.0%),无效7例(17.5%),总有效率为62.5%。有效患者中位退热时间为4.5(1~11)d。初治组21例,有效17例,有效率为81%;挽救组19例,有效8例,有效率为42.1%。卡泊芬净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较轻,一般经治疗可恢复。结论恶性血液病合并IFI应用卡泊芬净治疗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轻,可以作为IFI患者抗真菌的首选或挽救性治疗药物之一。
夏亮夏瑞祥曾庆曙杨明珍王永庆
关键词:卡泊芬净侵袭性真菌感染恶性血液病
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JAK2V617F、MPLW515L//K基因突变及与血栓栓塞相关性研究
目的了解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JAK2V617F、MPLW515L//K点突变发生情况,探讨上述突变位点在MPN诊断及分子发病机制中的意义,同时进一步探讨JAK2V617F与血栓栓塞发生的相关性。 ...
夏亮
关键词:骨髓增殖性肿瘤骨髓增殖性疾病JAK2V617FAS-PCR基因突变血栓栓塞
文献传递
JAK2V617F及MPLW515L/K在骨髓增殖性肿瘤中的表达和意义被引量:1
2009年
骨髓增殖性肿瘤(MPNs)是一类起源于多能造魄干细胞的疾病。近年来,JAK2V617F等突变基因的发现使得人们对MPNs发病机制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认识到JAK2V617F可引起蛋白酪氨酸激酶信号途径(JAK-STAT)过度活化,进而导致疾病发生。此外,MPLW515L/K等其他一系列新发现的异常基因更进一步阐明了JAK2-MPNs的发病机制。本文就BCR/ABL-MPNs中的特征性突变基因的结构功能、在MPNs发病中所起的作用、对于疾病诊断的意义以及应用JAK2抑制剂靶向治疗MPNs的前景作一综述。
夏亮吴竞生(审校)丁凯阳
关键词: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骨髓增殖性肿瘤JAK2V617F
手法对颈椎病模型兔颈椎间盘炎性因子的影响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观察手法干预对实验性家兔退变颈椎间盘组织IL-6、TNF-α活性的影响,以探讨手法治疗颈椎病的抗炎作用机制。方法 34只6月龄新西兰大白兔,体质量2.0~3.0 kg,雌雄不分。随机分为模型组(n=22)、假手术对照组(n=12)。模型组采用静力失衡法及低头法相结合改进造模,在4周末、8周末两个时间点拍摄颈椎X线侧位片和8周末两组各取C4、C5椎间盘行病理观察,证实模型复制成功后,将模型组分为模型对照组(n=10)和手法治疗组(n=10)。模型对照组和假手术对照组正常饲养,不处理;手法治疗组给予手法治疗,每日1次,连续治疗8周,取各组大白兔C4、C5椎间盘,制备成组织匀浆液,用放免法检测IL-6、TNF-α的含量。结果与假手术对照组相比较,模型对照组颈椎间盘组织中IL-6、TNF-α的含量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法治疗组较模型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手法干预能降低退变颈椎间盘组织中IL-6、TNF-α的含量,具有抑制炎性反应的作用,从而发挥对颈椎病的防治作用。
赵凯盛杰夏亮
关键词:颈椎间盘退变手法治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