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华
- 作品数:30 被引量:94H指数:6
- 供职机构: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 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嬗变的文化向度被引量:9
- 2010年
- 意识形态理论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要主题,对意识形态的研究与关注贯穿西方马克思主义始终。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家围绕对文化的关注,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并且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由于对文化的关注有不同的侧重,因此,对意识形态的研究视角和价值取向也不尽相同,其意识形态理论经历了一个从早期争夺文化领导权,到法兰克福学派以文化批判为中心建立其意识形态批判理论,再到阿尔都塞把文化作为意识形态来分析的理论嬗变的过程。
- 姜华
- 关键词: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文化
- 大卫·哈维的时间异化批判理论研究被引量:1
- 2022年
- 作为马克思经典历史唯物主义及政治经济学的继承者,大卫·哈维旨在探究一种作为内在体验模式的异化了的时间概念。这一概念的产生与20世纪70年代所发生的“空间转变”息息相关。资本逻辑通过时空压缩和时空修复的塑造作用,持续性地对空间与时间产生影响,使得主体始终处于一种控制状态之中,继而引发了人与自身、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非正常关系等恶果。探究哈维时间异化批判理论,既有利于对西方文化侵略和文化霸权的防微杜渐,又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理论借鉴意义。
- 姜华孙忠良
- 关键词:哈维资本逻辑文化塑造
- 法兰克福学派与英国文化研究大众文化理论的比较研究被引量:3
- 2010年
- 法兰克福学派与英国文化研究是西方大众文化研究史上具有卓越理论贡献的两大学派,代表了西方大众文化研究的两种路径。二者在理论上既有一定的相似性,也存在鲜明的理论分歧,二者的理论分歧主要表现为理论背景与视角的不同、主动与被动的受众观及对大众文化悲观与乐观的不同态度。深入研究和利用法兰克福学派与英国文化研究的理论资源,有利于形成关于当前文化研究与文化批判的理论,对于研究当代大众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 姜华
- 关键词:大众文化受众观大众文化批判
- 列斐伏尔规训批判思想论析被引量:2
- 2019年
- 列斐伏尔是20世纪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大师,其规训批判思想具体分析了日常生活、语义场、空间和节奏等四个主要方面的内容,概括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规训的多维度、多层次、多向性的本质特征。同时列斐伏尔以日常生活批判为基础,阐释了资本主义社会利用时间和空间这两个向度来布展面向现代人的生存宰制和支配。规训批判思想是列斐伏尔异化理论和现代性批判理论的进一步延展和深化,因而,对其规训批判思想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 姜华潘禹非
- 关键词:列斐伏尔规训异化马克思主义
- 西方现代文化的普遍性表述与哲学反思被引量:1
- 2017年
- 西方现代文化对自身的普遍主义的价值主张和宣称,是建立在其对自身文化化的普遍性理解和认识的基础之上的。因此,本文旨在通过研究西方现代文化普遍性表述的形成和确立过程,揭示其在内在本质上是一个把自己和世界等同起来的文化概念。从而,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批判和揭示其普遍性价值主张的实质,以应对西方现代文化的普遍主义的意识形态的宣称和挑战。
- 姜华
- 关键词:西方现代文化马克思主义
- 比较视域下中国式现代化话语的文化理路
- 2024年
- 中国式现代化的话语表述,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不同于西方式的现代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从而打破了西方主导的关于现代化的单一话语秩序框架,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从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与西方现代化话语的差别入手,探讨中国式现代化话语的历史演变及对建构文化主体性的意义,有助于揭示其不仅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的创造性表达,而且是新时代中国对自身发展的文化构想和价值主张。这样一种话语回应了“中国向何处去”的中国之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主体性的有力体现。
- 姜华
-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文化主体性
- 马克思主义对传统儒学的超越与发展
- 2019年
- 儒学自身存在的理论局限性理论缺陷主要源于“儒学自身存在的缺乏客观化问题”。关于传统儒学自身存在的理论局限性,争议颇多、学派纷杂,但本文认为传统儒学文化发展进程中自身所存在的“缺乏客观化问题”(劳思光)一直没有得到理论超越和解决,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也就是说,自先秦孔孟儒学成立以来,客观化的问题就一直成为整个儒学思想传统所普遍存在的一个内在理论局限性,不是某一个别儒家学者思想存在的个别性或特殊性的问题,而是传统儒学自身存在的普遍问题。
- 姜华郑帅
- 关键词:传统儒学儒学思想孔孟儒学个别性劳思光
- 劳思光文化哲学思想研究
- 2017年
- 劳思光把文化看作源于人的自觉意识的活动的产物。通过借鉴黑格尔文化理论模型、帕森斯理论模型等,劳思光探讨了文化成长与文化变迁的机制,文化成长是一种文化内部的发展、完成过程,文化变迁则是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促进;区分了文化建设意识和文化解放意识,文化建设意识是一种文化原始目的的层层进步和创造,文化解放则是一种文化对自身功能限制的突破。
- 姜华
- 关键词:劳思光文化意识文化危机
- 大众文化理论的后现代转向
- 大众文化理论的后现代转向主要是指,以利奥塔、福柯、博德里拉、杰姆逊等为代表的后现代理论家对大众文化的研究相对于早期以法兰克福学派为代表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研究来说,在内容和价值评价上都体现了一种整体的转向,赋予了后现代大众...
- 姜华
- 关键词:大众文化文化批判理论后现代主义理论
- 文献传递
- 物化的遮蔽:韦伯的合理化原则——青年卢卡奇对韦伯合理化思想的分析与批判被引量:1
- 2017年
- 韦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合理化论证和他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质疑产生了广泛的社会理论影响。青年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通过全面分析韦伯的资本主义合理化而揭示出,韦伯所谓的资本主义合理化过程实质上是一个物化的过程,是一个使人的生活非人化的不合理性的过程。通过这种分析,青年卢卡奇把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深入至现代人在文化层面上所遭遇到的普遍的物化困境。由此,青年卢卡奇开创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批判的理论传统,对20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演进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 姜华
- 关键词:文化批判马克思主义卢卡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