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太碧
- 作品数:48 被引量:326H指数:11
- 供职机构: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社会学更多>>
- 合作博弈框架下的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策略
- 2015年
- 本文运用纳什讨价还价理论,探讨合作博弈框架下民族地区提升经济发展总体利益分享份额的影响因素与策略。研究发现:在合作经济中,民族地区分享利益份额大小主要受自身资源"优势程度"、资源利用率等因素影响;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策略应围绕适度调整民族地区拥有资源的经济制度特性、提高民族地区资源利用率等方面展开。
- 姚瑞卿姜太碧
- 关键词:合作博弈讨价还价民族地区
- 农村城市化源动力研究被引量:1
- 2003年
- 要提高农民收入和农业生产效率 ,必须减少直接从事农业产业的农民数量。农村城市化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然选择。农村城市化的真正源动力 ,不是表面上的经济发展水平 ,而是决定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的资源要素禀赋结构和考虑决策目标的制度安排。为此 ,本文分析了几种主要制度安排对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化的影响 ,并提出了相关制度安排的政策建议。
- 姜太碧
- 关键词:农村城市化源动力农民收入农业生产效率经济发展
- 论我国公共政策管理方式的转换被引量:1
- 2003年
- 公共政策管理是对公共政策全过程进行的管理。根据我国实际 ,我国公共政策管理方式应实行几个转变 :转变政策制定方式 ,加强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转变政策执行方式 ,强化政策执行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转变政策的分析评价方式 ,强化政策分析评价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 姜太碧
- 关键词:公共政策
- 经济增长极理论与农村城镇化研究被引量:5
- 2002年
- 根据经济增长极理论 ,影响经济增长极形成的因素可归纳为资金、技术和人才、制度。本文详细分析了在农村城镇化过程中这三个因素对农村城镇增长极形成的作用 ,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 姜太碧
- 关键词:经济增长极理论农村城镇化户籍制度
-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民增收的现实选择——对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马铃薯产业发展的调查分析
-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指以市场为导向,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依靠各类龙头企业和组织的带动,将生产、加工、销售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产、加、销一体化经营的新的农业经营组织形式,是农业微观经济主体自发的制度创新,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
- 姜太碧李岩
-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民增收
- 文献传递
- 城乡统筹发展中农户生活污物处理行为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成都试验区”农户行为的实证被引量:12
- 2013年
- 农户生活污物处理行为对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具有重要影响。文章以城乡统筹"成都试验区"农户为例,利用Logit模型对农户生活污物处理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农户居住方式、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环保意识、污物处置收费、非农收入比重等因素对农户生活污物处理行为都有正向影响作用,会引导农户妥善处理生活污物,其中影响最显著的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居住方式,而农户家庭收入水平对农户行为影响不明显。
- 姜太碧袁惊柱
- 关键词:农业非点源污染LOGIT模型成都试验区
- 农户行为与“邻里效应”的影响机制被引量:25
- 2015年
- 在现有市场体系下,"有限理性"和"邻里效应"使农户倾向于生产不安全农产品。要改变这种行为取向,需要政府树立安全农产品生产的农户行为"榜样",并使生产安全农产品农户与同期生产不安全农产品农户比较时,生产安全农产品农户能获得正的相对收益,而毋须考虑生产安全农产品农户绝对收入的变化,即可通过农户"邻里效应"引导农户由非安全生产行为向安全生产行为转变。
- 姚瑞卿姜太碧
- 关键词:安全农产品农户行为
-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内涵和动力被引量:42
- 2005年
- 城乡统筹发展的内涵包括:城乡制度统筹、城乡经济发展要素统筹和城乡制度统筹。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动力因素主要表现为三种模式:自上而下型、自下而上型和自上自下混合型。
- 姜太碧
- 关键词:城乡协调发展就业制度财政分配
- 我国粮食新品种的增收效应及影响因素——以小麦新品种“川麦42”为例被引量:2
- 2012年
- 推广粮食新品种能显著增加农户收入,但其增收效应、影响因素及增收途径却有待深入研究。本文以小麦高产优质新品种"川麦42"的农户实际种植调查数据为依据,运用投入产出法分析了"川麦42"的投入产出效应,并对"川麦42"生产中各投入要素对产值的影响进行回归分析,揭示了"川麦42"的增收效应、影响因素和增收途径,最后提出促进粮农增收的政策建议。
- 袁惊柱姜太碧
- 关键词:增收效应
- 企业制定农产品差别收购价格契约行为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基于在农产品收购市场中企业对农产品制定差别收购价格现象,本文运用信息经济学的委托—代理模型,分析了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企业制定农产品差别收购价格契约行为,揭示了企业与农户不同主体对农产品差别收购价格形成的影响机理,并提出了改进农产品收购价格契约设计的建议。
- 张哲姜太碧
- 关键词:农产品不完全信息契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