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大铭

作品数:13 被引量:56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骨折
  • 3篇外固定
  • 3篇外固定器
  • 3篇微动
  • 3篇坏死
  • 3篇固定器
  • 3篇关节
  • 2篇蛋白
  • 2篇血性
  • 2篇诱导成骨
  • 2篇皮瓣
  • 2篇缺血性坏死
  • 2篇重组腺病毒
  • 2篇髋关节
  • 2篇外科
  • 2篇细胞
  • 2篇腺病
  • 2篇腺病毒
  • 2篇骨头
  • 2篇骨形成

机构

  • 13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军医进修学院
  • 1篇邯郸市第四医...

作者

  • 13篇孙大铭
  • 7篇侯树勋
  • 5篇张洪
  • 4篇张伟佳
  • 3篇乔林
  • 3篇马云青
  • 3篇张树明
  • 2篇刘敏
  • 2篇杨润功
  • 2篇付小兵
  • 2篇吴克俭
  • 1篇章亚东
  • 1篇武冰
  • 1篇王庆雷
  • 1篇张宇鹏
  • 1篇高亚兵
  • 1篇于洋
  • 1篇郑彬丽
  • 1篇郑晓勇
  • 1篇张建

传媒

  • 3篇中国骨肿瘤骨...
  • 2篇创伤外科杂志
  • 2篇中华创伤骨科...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感染、炎症、...

年份

  • 3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药复方托毒生髓方治疗慢性骨髓炎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托毒生髓方治疗慢性骨髓炎的疗效。方法:45只家兔随机分成4组:空白对照组正常饲养;其余3组制备慢性骨髓炎动物模型:右胫骨内侧钻开0.5cm×1.0cm骨窗,注入鱼肝油酸钠0.5ml和5×10^6CFu/ml金黄色葡萄球菌悬液0.5ml,骨蜡封闭骨缺损,3周后X线检查证实模型复制成功。托毒生髓方组以托毒生髓方提取液灌胃(5ml,每日2次)和局部外洗(10ml,每日4次),庆大霉素组和模型组分别以庆大霉素稀释液10m1或生理盐水10ml外洗,每日2次或4次。治疗2个月,于治疗开始后第20、40、60天行白细胞计数、血清溶菌酶含量检测和动物病变肢体X线检查。结果:模型组白细胞计数和血清溶菌酶含量于各观察时间点均较空白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庆大霉素组虽有所恢复,但仍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托毒生髓方组则较模型组和庆大霉素组明显升高(P〈0.01),治疗第60天均接近空白对照组(P〉0.05)。治疗第60天,托毒生髓方组X线诊断分型明显轻于模型组和庆大霉素组(P〈0.01)。治疗第20天X线影像显示,模型组则出现新的骨内脓肿及高密度坏死骨影像,庆大霉素组髓腔狭窄或消失,而托毒生髓方组炎症反应消退,原有的骨干畸形重新塑形。结论:托毒生髓方对于慢性骨髓炎兔模型病变部位的炎症控制以及骨结构恢复和髓腔再通有较好疗效,其机制可能与提高免疫力和促进成骨(没有检测促进成骨的指标,建议删除)有关。
李素那钱丽旗郑彬丽于洋高飞杨丁友武冰孙大铭
关键词:慢性骨髓炎免疫指标X线动物实验
Gustilo Ⅲ型胫骨干开放性骨折的治疗与临床分析被引量:23
2010年
目的 探讨Gustilo Ⅲ型胫骨干开放性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案与对策.方法 2001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收治46例胫骨干开放性骨折患者,男30例,女16例;年龄16~55岁,平均31.2岁;受伤至手术时间为4~24 h,平均8.5 h.按Gustilo分型:ⅢA型22例,ⅢB型17例,ⅢC型7例.骨折AO分型:A3型3例;B2型7例,B3型9例;C1型5例,C2型11例,C3型11例.44例一期清创,2例先行负压封闭引流(VSD),1周后二次清创.创面清洁后,返削或取皮植皮12例,局部或岛状皮瓣修复29例,游离皮瓣修复5例.骨折固定:外固定器23例,接骨板11例,交锁髓内钉12例.结果 46例患者术后获8~24个月(平均14.2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均顺利保肢成功.39例创面一期愈合,2例发生浅表感染,2例皮缘坏死,1例皮瓣边缘坏死感染,2例发生深部感染,总体感染率为10.9%.41例患者术后未改变初次固定方式,于4~10个月(平均4.5个月)获临床愈合;5例更换了固定方式,其中3例外固定器固定术后6周更换为髓内钉固定,4个月后骨折愈合,1例钢板断裂,1例畸形愈合.按Johner-Wruhs方法评价:优29例,良14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93.5%.结论 制定良好的手术计划,Gustilo Ⅲ型胫骨干开放性骨折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手术时限可适当放宽.
杨润功张宇鹏侯树勋张伟佳吴克俭张建孙大铭
关键词:胫骨骨折骨折开放性外科皮瓣
膝关节特发性骨坏死(附8例报告)
2011年
目的分析总结膝关节特发性骨坏死的临床特点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4月至2008年10月诊治的8例膝关节特发性骨坏死患者资料。根据Aglietti的影像学分期,Ⅱ期1例、Ⅲ期1例、Ⅳ期2例、Ⅴ期4例。手术方法:Ⅴ期4例患者分别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和单髁置换术,Ⅳ期2例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其余采取保守治疗。结果随访2年,保守治疗患者中有1例进展为V期,6例手术患者疼痛症状明显缓解,未见假体松动及骨质塌陷,疗效满意。结论膝关节特发性骨坏死的临床诊断、治疗及分级主要依靠影像学辅助。早期病例主要以保守治疗为主,多进展缓慢。晚期病例需手术治疗,手术选择多样,其中全膝关节置换术远期疗效较好。
马云青张洪张伟佳孙大铭曹海亮
关键词:外科治疗
同种异体骨打压植骨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骨打压植骨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效果。方法 2010年5月至2011年12月,收治17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患者。年龄25~50岁,平均年龄34岁,男11例13髋,女6例7髋左侧5例,右侧9例,双侧3例。按照国际骨循环研究学会(ARCO)分期,Ⅰ期5例6髋、Ⅱ期12例14髋。同种异体骨取自25~40岁健康人群,异体骨经过深低温冷冻处理手术采用经股骨颈通道去除坏死组织许打压植入同种异体骨碎块。同种异体骨取自健康人群,异体骨经过深低温冷冻处理。术前及术后随访行X线平片及MRI检查。术前,术后及随访时采用进行Harris评分对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价,随访时间为6个月至2年,平均为13.5个月。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术后1例2髋患者疼痛无明显缓解,其余患者的髋关节疼痛获得缓解。术前Harris评分为(74.0±6.2)分,最后一次随访的Harris评分平均为(89.4±7.6)分随访结果优11髋,良5髋,优良率为89.4%。术后X线片冠示,减压植骨的通道内成骨现象日渐明显,3-6个月现新生骨柱影。1例双髋患者出现股骨头塌陷,行全髋置换术。1例出现排异反应。结论同种异体骨打压植骨移植适于治疗无塌陷的早期股骨头坏死,远期效果尚需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孙大铭张洪张伟佳章亚东马云青
关键词:打压植骨同种异体骨髓芯减压
骨折端微动对骨形态发生蛋白-2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0
2007年
目的 研究骨折端微动时轴向应力对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表达的影响。方法 72只新西兰大白兔分为微动组与固定组,利用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方法检测两组动物骨折端BMP-2蛋白及mRNA表达的不同。结果 BMP-2蛋白及mRNA表达于间质细胞、成骨细胞、成软骨细胞、骨细胞及骨基质。在骨折愈合过程早期高度表达,峰值位于骨折后14d,其后表达水平降低。BMP-2蛋白及mRNA染色阳性指数术后14、21、28d微动组大于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折端微动时BMP- 2蛋白及mRNA表达在特定时间增强。
乔林侯树勋张树明孙大铭刘敏高亚兵
关键词:微动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外固定器
骨形成蛋白7重组腺病毒的构建及诱导成骨的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骨形成蛋白7(BMP7)重组腺病毒异位诱导成骨的作用。方法将BMP7基因克隆到转移载体pAdTrack-CMV中,在细菌BJ5183中与pAdEasy腺病毒基因组进行同源重组,得到BMP7重组腺病毒基因组,通过转染HEK293细胞包装出重组腺病毒,然后在裸鼠小腿肌肉中进行异位诱导成骨实验。结果经过PCR及酶切鉴定证明获得了BMP7转移质粒pAdTrack-BMP7和BMP7重组腺病毒基因组,并包装出重组腺病毒。组织学观察显示2周时实验局部大量纤维样细胞聚集,软骨细胞分化;5周时骨小梁形成,软骨细胞已退化。结论BMP7重组腺病毒的构建以及其异位诱导成骨的成功,为BMP7基因治疗的研究提供了确切的实验依据。
孙大铭侯树勋付小兵
关键词:腺病毒基因转染
微动对骨折端骨痂生物力学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研究骨折端微动时应力对骨痂的弯曲刚度、扭转刚度和扭转强度的影响。【方法】6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微动组与固定组,利用万能材料实验机检测两组动物骨折端骨痂弯曲刚度、扭转刚度和扭转刚度的变化。【结果】①术后14d、21d、56d时固定组、微动组弯曲刚度差异无显著性;28d、42d时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术后14d、21d时固定组、微动组扭转刚度差异无显著性;28d、42d、56d时差异有显著性(P〈0.05)。③术后28d、42d、56d时固定组、微动组扭转强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
乔林侯树勋张树明李文峰孙大铭
关键词:骨折骨痂生物力学
膝关节骨坏死:自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的区别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比较自发性和继发性膝关节骨坏死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并总结两者的区别。方法分析2004年1月至2008年1月诊治的25例(29膝)膝关节骨坏死病例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对自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的膝关节骨坏死进行鉴别诊断分析。结果 8例诊断为自发性骨坏死病例均为老年女性,平均年龄63岁。临床表现为单侧膝关节突发剧痛,损伤局限在单侧股骨髁或胫骨平台,好发于股骨髁中部,软骨下骨剥脱为主要表现。17例继发性骨坏死病例中青年男性患者多见,平均年龄35岁。诱发因素明确,酗酒与激素为主要诱发因素。临床症状表现为轻微疼痛或隐痛,损伤范围广泛,累及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的骨髓腔,较少累及关节面。MRI是临床重要的诊断手段,也是临床分类的重要依据。结论自发性和继发性膝关节骨坏死由于发病机制不同而引起不同的损伤病理变化导致两者在临床表现、损伤部位、范围及影像学表现的本质不同。
马云青张洪孙大铭
关键词:骨坏死骨梗死膝关节继发性核磁共振
骨折端微动应力对局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影响(英文)被引量:3
2007年
背景:研究表明骨折端一定形式的微动可以促进骨痂的形成,但微动影响骨折愈合的分子生物学机制还不明确。目的:研究骨折端微动时应力对断端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的动物实验。单位:解放军第二炮兵总医院骨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药剂科。材料:实验于2003-03/2004-04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动物实验室及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八室完成。选取健康纯种新西兰大耳白兔72只,清洁级,月龄5~6个月,体质量2.5~3.0kg,由军事医学科学院动物中心提供。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微动组和固定组,每组36只。两组动物又分别分为术后7,14,21,28,42,56d6个时间点进行观察,每个时间点6只。方法:应用氯胺酮、速眠新肌注麻醉所有动物,于胫骨平台下3,3.5,5.5,6cm分别旋入固定针,安装外固定架,夹具距内侧骨皮质1.5cm,胫骨平台下4.5cm处横行截断胫骨,固定组、微动组骨折间隙分别为2.0,2.5mm。固定组动物应用单臂外固定架固定,解剖复位骨折端。微动组动物截骨固定后使外固定架中间杆有0.5mm的轴向移动。术后动物自由行走,依靠自身体质量使外固定架产生微动。术后7,14,21,28,42,56d处死动物。以骨折端为中心,切取1cm长标本,分割,固定12h。术后7,14,21,28,42,56d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JVC图像分析处理系统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定量分析和显色强度判定。主要观察指标: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显色强度判定;②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定量分析。结果:纳入72只白兔均进入结果分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存在于间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成骨细胞、成软骨细胞、骨细胞胞浆内表达。术后14,21,28d微动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蛋白阳性指数分别为1.98±0.14,2.04±0.12,2.13±0.17,明显大于固定组(1.59±0.14,1.68�
乔林侯树勋张树明刘敏孙大铭
关键词:微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外固定器
单臂外固定架结合游离(肌)皮瓣治疗胫腓骨下段开放性粉碎性骨折并严重皮肤软组织缺损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 总结单臂外固定架结合游离(肌)皮瓣治疗胫腓骨下段开放性粉碎性骨折并严重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经验。方法 对21例符合标准的病例的治疗进行回顾分析,本组均获得随访,时间6-28个月,平均20.5个月。结果骨折Ⅰ期愈合19例(90.5%),延迟愈合2例(9.5%),平均愈合时间4.6个月,无骨髓炎和骨不连发生。(肌)皮瓣均顺利存活,1例于术后12小时出现血管危象,经急诊手术探查后皮瓣顺利存活。结论单臂外固定架与游离(肌)皮瓣的结合是治疗胫腓骨下段开放性粉碎性骨折并严重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
郑晓勇杨润功吴克俭孙大铭王庆雷张伟佳李文锋侯树勋
关键词:外固定器皮瓣胫腓骨骨折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