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再灌注
  • 3篇藻蓝蛋白
  • 3篇神经保护
  • 3篇缺血
  • 3篇缺血再灌注
  • 3篇脑缺血
  • 3篇脑缺血再灌注
  • 3篇灌注
  • 2篇再灌注损伤
  • 1篇预防措施
  • 1篇置换术
  • 1篇缺血再灌注损...
  • 1篇人工椎间盘
  • 1篇人工椎间盘置...
  • 1篇人工椎间盘置...
  • 1篇椎间盘
  • 1篇椎间盘置换
  • 1篇椎间盘置换术
  • 1篇疗效
  • 1篇临床疗效

机构

  • 4篇青岛大学医学...

作者

  • 4篇孙峰
  • 3篇郭云良
  • 3篇丁晓洁
  • 2篇张冬梅
  • 2篇王超
  • 2篇陈红兵
  • 1篇郑修军
  • 1篇寇建强
  • 1篇孙元亮
  • 1篇王超

传媒

  • 1篇中国海洋药物
  • 1篇中华骨与关节...
  • 1篇第七届全国心...
  • 1篇第七届全国新...

年份

  • 1篇2020
  • 3篇200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藻蓝蛋白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
超早期溶栓疗法使血栓阻塞的脑血管再通,缺血脑组织血流恢复,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溶栓最关键的问题是要在极短的治疗时间窗(3h)内实施,超过治疗时间窗反而会加重缺血脑组织的再灌注损伤,因而限制了该疗法的应用....
郭云良丁晓洁孙峰王超陈红兵张冬梅
关键词:藻蓝蛋白脑缺血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保护
文献传递
颈椎邻近节段病变的研究进展及预防措施被引量:1
2020年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CDF)是治疗颈椎病最常用的手术方式,尽管该手术在临床已取得显著成效,但术后每年约3%的患者出现邻近节段的退行性改变,多数邻近节段病变(ASP)的发生不可避免,且发病原因复杂多样。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CDR)可以更好地保留颈椎的自身活动度,相比融合手术可以减缓或避免ASP的发生。现有研究证实,手术方式及术者操作对ASP的发生有着重要影响,非融合代替融合治疗方案、恢复颈椎矢状面曲度以及合理选择手术节段可以有效预防ASP的发生。
孙峰寇建强刘洋孙元亮郑修军
关键词: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
藻蓝蛋白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
超早期溶栓疗法使血栓阻塞的脑血管再通,缺血脑组织血流恢复,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溶栓最关键的问题是要在极短的治疗时间窗(3h)内实施,超过治疗时间窗反而会加重缺血脑组织的再灌注损伤,因而限制了该疗法的应用。...
郭云良丁晓洁孙峰王超陈红兵张冬梅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藻蓝蛋白神经保护临床疗效
文献传递
藻蓝蛋白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探讨藻蓝蛋白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52只,应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MCAO/R)模型,应用藻蓝蛋白进行治疗,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其受体(FGFR-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及其受体(IGF-1R)、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表达,以及藻蓝蛋白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动物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缺血损伤区神经细胞数量减少,凋亡细胞增多。藻蓝蛋白治疗组再灌注12h^3d细胞凋亡数量明显减少,再灌注7~14d动物神经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②对照组皮质区和纹状体区bFGF和FGFR-1表达自缺血再灌注6h逐渐增强,1d达高峰,之后逐渐减弱。治疗组bFGF和FGFR-1阳性细胞数量较对照组相应时间点增加,分别于再灌注1d和12h^3d有显著性差异。③脑缺血后神经细胞IGF-1和IGF-1R表达增强,主要位于皮层区和纹状体区。经藻蓝蛋白治疗后,各时间点IGF-1和IGF-1R阳性细胞数量较对照组有所增加,其中再灌注6h^1d有显著性差异。④缺血再灌注后皮质区和纹状体区iNOS和SOD表达增强,再灌注6h^7d维持较高的水平,1d达高峰。治疗组iNOS表达降低,而SOD表达增强,其中iNOS于12h^1d,SOD于6h^1d与对照组同一时间点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藻蓝蛋白可能通过上调SOD和下调iNOS表达激活内源性抗氧化机制而发挥抗凋亡作用,通过诱导内源性bFGF和IGF-1及其相关受体的表达促进神经细胞修复。
郭云良丁晓洁孙峰王超
关键词:藻蓝蛋白脑缺血IGF-1SOD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