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建卫

作品数:12 被引量:330H指数:4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经济管理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碳排放
  • 3篇生态
  • 3篇生态环境
  • 3篇生态绿当量
  • 3篇土地利用
  • 2篇循环经济
  • 2篇生态环境功能
  • 2篇农业
  • 2篇农业循环
  • 2篇农业循环经济
  • 2篇足迹
  • 2篇环境功能
  • 2篇灰色关联
  • 2篇灰色关联分析
  • 2篇感应力
  • 2篇碳足迹
  • 1篇地貌
  • 1篇地貌特征
  • 1篇循环经济发展...
  • 1篇指标体系

机构

  • 12篇南京大学
  • 3篇华北水利水电...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作者

  • 12篇孙建卫
  • 10篇黄贤金
  • 3篇陈志刚
  • 3篇赵荣钦
  • 1篇赖力
  • 1篇马其芳
  • 1篇陈逸
  • 1篇方中友

传媒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四川环境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江苏农业学报
  • 1篇江西科学
  • 1篇环境保护科学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2006年全...
  • 1篇江苏省土地学...
  • 1篇2006’全...

年份

  • 2篇2010
  • 2篇2009
  • 5篇2007
  • 3篇2006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区域协调发展的动态耦合演进分——以江苏省为例被引量:4
2007年
区域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自适应系统,其构成要素及运行环境按照一定的方式实现状态之间的不断转移,表征出一定的发展轨迹和趋势。在分析区域支撑能力与区域压力之间交互耦合关系的基础上,借助于系统科学理论建立了区域协调发展的动态耦合演进模型。并通过耦合度的大小,划分了区域发展耦合演进阶段。并以江苏省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990年-2005年江苏省区域支撑能力与压力水平均呈上升态势;江苏省区域支撑能力和区域压力的演进速度表现出显著的差异,其中区域支撑能力的演进速度呈现不断下降的态势,而区域压力子系统的演进速度则呈逐年快速上升的态势;在选取的研究时段内,江苏省区域发展的耦合度呈快速增长的态势,由1990年的22.37°增长到了2005年的76.05°,根据区域发展耦合演进阶段的划分,江苏省区域发展的耦合状态经历了由区域可持续发展阶段过度到区域不可持续发展阶段,如不加以控制可能进入极限增长阶段。
孙建卫黄贤金
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中国碳排放足迹研究被引量:105
2010年
结合IPCC的清单方法对中国历年碳排放进行了核算,以区域投入产出分析为基础,对生产我国满足国民经济最终消费的产品(服务)量所需要的直接或间接碳排放量进行了分析,并对碳排放足迹及各部门之间的碳关联进行了分析。结论如下:①中国2002年碳排放足迹为176 528.10万t,人均碳足迹为1.374 26t/人,其中大部分源于国内最终使用的排放。②从足迹类型上看,中国属于价值量顺差与碳排放足迹逆差共存型,即碳排放净输入国。贸易额增长对碳排放足迹的增加有较大的促进作用。③制造业、电力、热力行业与农业的排放足迹占到了总排放足迹的80%以上,是对碳排放依赖程度较大的产业部门。④足迹影响力分析显示,电力、热力行业占据了碳排放足迹需求的强势地位;足迹感应力分析表明,国民经济及其相关产业对电力、热力行业和制造业碳排放的拉动力最大。
孙建卫陈志刚赵荣钦黄贤金赖力
关键词:碳足迹碳排放感应力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以南京市为例被引量:51
2007年
构建了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建立了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模型,对南京市1985年~2005年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南京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不高,具有阶段性,具体可以划分为:发展快速下滑阶段(1985年~1988年)、发展缓慢下滑阶段(1989年~1999年)和发展快速上升阶段(2000年~2005年)。根据各类指标灰色关联度数值结果的变化形式,可将其划分为2种类型:第1种类型,包括了农业经济发展和农业产出2个类指标,其关联度数值都呈快速增长态势;第2种类型,包括了资源减量投入、资源循环利用以及生态环境这3项类指标,它们历年灰色关联度数值变化均具有先减小再增大的特点。
孙建卫黄贤金马其芳
关键词:农业循环经济灰色关联分析
1995~2005年中国碳排放核算及其因素分解研究
采用1995-2005年的统计数据,基于IPCC温室气体清单方法,对中国历年的碳排放进行了核算,并应用因素分解模型对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及其变化的因素进行了时间序列分析。结论如下:(1)中国碳排放总量呈先缓慢减少后快速增...
孙建卫赵荣钦黄贤金陈志刚
关键词:碳排放
文献传递
基于生态绿当量的江苏省土地利用现状研究
利用生态绿当量的方法将不同利用类型土地的生态环境功能以林地为标准进行了折算,得出了2003年江苏省及各市基于生态绿当量的林地覆盖率,量化了区域土地利用现状的生态环境效益。并以此为基础结合江苏省地形、地貌特征分析了江苏省土...
孙建卫黄贤金
关键词:生态绿当量生态环境功能土地利用类型
文献传递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工业行业资源环境节约水平评价——以南京市为例被引量:4
2007年
构建了工业行业资源环境节约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建立了工业行业资源环境节约水平评价模型,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原理依据灰色关联度的大小划分了工业行业资源环境节约水平的等级标准。在此基础上,以南京市为例,对工业行业的资源环境节约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南京市的13个工业行业的资源环境节约水平可以分为四个等级,并且文章结合行业产值贡献水平,提出了各工业行业发展的调控方向。
孙建卫黄贤金
关键词:灰色关联分析
基于生态绿当量的江苏省土地利用现状研究
本文利用生态绿当量的方法将不同利用类型土地的生态环境功能以林地为标准进行了折算,得出了2003年江苏省及各市基于生态绿当量的林地覆盖率,量化了区域土地利用现状的生态环境效益.并以此为基础结合江苏省地形、地貌特征分析了江苏...
孙建卫黄贤金
关键词:生态绿当量生态环境功能土地利用地貌特征
文献传递
南京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对策被引量:34
2007年
基于农业循环经济的内涵、目标以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构建了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经济和社会发展、资源减量投入、资源循环利用和资源环境安全4方面共18项指标。利用相应的数据对南京市1990年、1995年、2000年和2005年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指数进行了分项评价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近年来南京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综合指数呈逐步提高的趋势,说明近年来南京市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总体呈优化趋势;而各分项评价指数则表现为波动的变化态势,说明南京市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在某些方面还不稳定,甚至有局部恶化的情况。评价的结果也指出,南京市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还需要坚定不移地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严格控制化肥、农药和农膜等产品的使用强度,并不断创新农业循环经济发展途径等。
方中友陈逸陈志刚孙建卫黄贤金
关键词:农业循环经济
南京市工业系统资源环境减量投入分析
2007年
本文将物质减量图解应用于工业系统的资源环境减量投入上,对南京市工业系统1986~2004年的资源环境的使用强度和减量化水平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南京市工业系统的资源环境使用强度在评价期间逐年降低,2004年的工业用水、能源消耗、废水排放、废气排放和“固废”排放的强度分别为1986年的18.14%、15.14%、4.36%、14.95%、15.72%;在评价期间南京市工业系统只有工业废水实现了绝对减量排放;而水耗、能耗、废气排放和“固废”排放四项指标均没有实现绝对减量,致使在此期间南京市工业系统水耗增加了384100.66万吨,能耗增加了1409.32万标准吨煤,废气排放量增加19852018.00万立方米,“固废”增加排放603.26万吨。
孙建卫黄贤金
1995—2005年中国碳排放核算及其因素分解研究被引量:146
2010年
采用1995—2005年中国各行业的相关统计数据,基于IPCC温室气体清单方法,构建了碳排放核算的项目框架,对中国历年的碳排放进行了核算;并应用因素分解方法对中国历年来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及其变化的因素进行了时间序列分析。结论如下:①中国碳排放总量呈先缓慢减少后快速增加的态势,2005年中国碳排放达22.02×108t,比1995年增加了66%,由于林业的碳汇功能,2005年净碳排放量为19.05×108t;②碳排放强度的变化量总体上表现为增长态势,2002年前碳排放强度逐年减小,2002年后碳排放强度变化量转为正值,其中技术进步是碳排放强度变化的主要因素;③GDP增长是碳排放总量增加的主要动力,技术进步因素是碳排放量降低的主导因素;④工业部门对碳排放总量和碳排放强度的变化起决定作用,因此工业部门是实现碳减排的关键。
孙建卫赵荣钦黄贤金陈志刚
关键词:气候变化碳排放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