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晓宇
- 作品数:39 被引量:519H指数:14
-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黄河三角洲湿地资源时空变化分析被引量:20
- 2011年
- 采用遥感与GIS相结合的方法,以1985年、1995年、2000年和2009年为时间节点对黄河三角洲湿地资源的数量、变化速度、类型转换、重心位移等进行了提取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湿地在研究期内的变化较为显著,各个时段的变化特点各有异同。整体上人工湿地呈逐年增长的趋势,1985年仅为零星分布,到了2009年则已处于主导地位,而且呈加速增长的趋势,2000年至2009年的增长速度达到了29.19km2/a;近岸湿地、沼泽湿地等自然湿地整体上呈逐年退缩趋势,其中沼泽湿地的退缩最为显著,多转变为了人工湿地和农业用地;黄河三角洲湿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力为养殖等人工湿地的扩张,另外黄河口的改道对湿地格局的变化也有一定的影响,尤其对近岸湿地影响最为显著,而湿地重心的空间变化在1995年-2000年间也显著受到黄河口改道的影响;由于整体上湿地的转出数量大于转入数量,且以陆域湿地的转出为主,造成湿地重心呈向海一侧的"东向模式"变化。
- 孙晓宇苏奋振吕婷婷仉天宇吴迪付敏
- 关键词:黄河三角洲湿地GIS
- 海岸带土地开发利用强度分析——以粤东海岸带为例
- 由于海岸带优越的自然资源条件和特有的区位优势,使之成为了人类活动最活跃和最集中的地域。我国广东沿海地区自改革开放以来得到了飞速发展,已经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中心区域之一,随着旅游业、航运业、养殖业等行业的发展,海岸带地区...
- 孙晓宇
- 关键词:土地利用强度分析数据处理
- 一种内拉湾海冰厚度模拟方法及系统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内拉湾海冰厚度模拟方法及系统,包括以下过程:获取内拉湾上一时刻海冰厚度、上一时刻到当前时刻的气温平均值以及上一时刻到当前时刻的天数;根据获取的上述数据,得到当前时刻的内拉湾海冰厚度模拟结果;本发明利用长时...
- 孙晓宇何亚文
- 文献传递
- 珠江口滨海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分析被引量:27
- 2010年
- 以专题地图和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集1986、1995和2005年珠江口滨海湿地数据,选取基于景观类型的景观聚集度指数、景观分维数和基于景观面积的景观多样性指数,从景观类型和景观水平研究珠江口滨海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结果表明:(1)在各湿地景观类型中,面积占绝对优势的是浅海水域景观,面积增加最多的是养殖水面,减少最多的是水田。(2)受人为开发因素影响,湿地总面积持续减少,1986―1995年和1995―2005年湿地总面积相继减少20821hm2和55708hm2,分别相当于研究区总面积的5.3﹪和14.2﹪。(3)湿地景观变化具有显著时间异质性,类型分布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人为开发和分割湿地景观导致各景观类型聚集度指数不同程度降低,而景观分维数增加,景观多样性指数先小幅增加后大幅下降。(4)湿地景观格局的变化导致湿地整体质心坐标经历了先向北移动0.4km,后向东南迁移6.1km。前后两个时期相比,湿地面积减少速度和质心迁移速度在后期明显加快,由此反映出岸线以上陆域湿地正在加速退化。研究珠江口滨海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可为保护和长期规划珠江口滨海湿地提供科学依据。
- 高义苏奋振孙晓宇薛振山
- 关键词:珠江口滨海湿地景观指数
- 遥感技术在海岸带监测中的应用——以天津滨海新区为例被引量:11
- 2010年
- 利用天津市1987—2008年5个时相的遥感影像、土地利用数据和海域使用规划资料,结合数字图像处理技术、GIS技术和目视解译方法,提取了不同年代的岸线和湿地信息,并对其进行定量监测和定性分析,剖析了天津滨海新区20年来岸线变迁和湿地变化规律及其原因。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沿海工业的不断发展,天津滨海新区岸线总长度和人工岸线长度不断增加,自然岸线逐渐减少;由于港口建设、土壤盐渍化、水库干涸、塘渠等人工湿地消失等原因,引起湿地面积大幅减少,但随着政府对湿地保护和恢复力度的加强,近两年湿地面积又有所增加。
- 王娟卜志国崔先国孙晓宇
- 关键词:海岸带岸线
- 基于格网的汶川地震场地灾害监测分析
- 2011年
- 本文利用格网技术(Fishnet),对龙门山地区"5.12"大地震震后的多期次遥感影像数据及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进行评价、整合并实现了动态管理,在此基础上得到覆盖整个龙门山构造带的、能够反映不同地物信息的影像群。汶川地震造成了大量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震场地灾害,这些灾害体表现为成群、成带分布的特征,并且单一的小灾害体分布面积较小,但总体规模较大,难以从影像上准确无误提取所有单一的灾害体等特点。鉴于上述原因,本文提出以灾害体分布密度,将地震场地灾害分成6个密度等级,并结合格网(Fishnet),通过不同时相、不同数据源的影像之间的对比分析,解决了高起伏度地区影像中阴影区的场地灾害的提取等问题,完成了汶川地震场地灾害监测分析及野外验证,最终得到汶川地震场地灾害分布面积为972.081km2。汶川地震场地灾害的分布平行和垂直于龙门山断裂带均表现出明显的分段和分带特征。平行于龙门山断裂带,地震场地灾害的分布表现出明显的分段特征:西南部灾害体呈连片集中分布,影响范围较宽;中部表现为细脖子化,影响范围较窄;到东北部灾害体表现为以小规模的灾害体散点状分布,但是影响的区域较广。垂直龙门山断裂带方向,地震场地灾害的分布表现为分带特征:汶川地震场地灾害约80%分布在中山带;后山带,地震场地灾害主要沿着汶川-茂汶断裂及部分河流两侧分布于汶川境内;而在前山带,地震场地灾害一部分在绵竹市和安县境内的北部呈现密集分布,另一部分在江油市辖区内多呈散点状分布。
- 张俊周成虎郭兆成杨攀新孙晓宇
- 关键词:汶川地震目视解译
- 基于分形的中国大陆海岸线尺度效应研究被引量:55
- 2011年
- 以DEM为基础,并参照卫星影像,提取了不同比例尺下中国大陆海岸线,从海岸地质构造特征和海岸类型角度出发,对我国大陆海岸线整体、沉降隆起岸段和不同类型海岸尺度效应进行分析,并探讨了引起尺度效应差异的地理环境因素。研究表明:(1)中国大陆海岸线整体分形维数为1.195,岸线长度受测量尺度影响显著,定量刻画海岸线长度不可忽略相应测量尺度;(2)岸线分形受地质构造特征和水动力因素控制明显,隆起段和沉降段海岸线分形维数有着显著差异:辽东半岛隆起段分形维数为1.153,辽河—华北平原沉降段分形维数为1.116,山东半岛隆起段分形维数为1.148,苏北—杭州湾沉降段分形维数为1.177,浙东—桂南隆起段分形维数则达1.239;(3)海岸线尺度效应同时随海岸类型不同有着显著差异,位于冀北平原和滦河三角洲平原岸段的砂质岸线分形维数为1.109;位于苏北平原的淤泥质岸线分维数为1.056,位于闽东南山地丘陵的基岩海岸线分形维数达1.293。海岸线是陆、海和气界面的交汇线,其分形性质的定量刻画,可为多尺度研究海气、陆气和海陆相互作用提供科学基础。
- 高义苏奋振周成虎杨晓梅孙晓宇张丹丹
- 关键词:海岸线分形维数隆起带
- 基于MODIS数据的柬埔寨基本农业信息提取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近年来,在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GMS)机制的带动下,我国和柬埔寨两国合作领域不断拓宽,其中农业是两国的重要合作领域之一,可靠的农业信息是推动两国农业合作的重要基础。基于农学知识,结合MODIS数据的具体特点,提取了柬埔寨农业的基本信息以及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的洪涝灾害信息。柬埔寨地区作物种植以一熟制为主,其中二熟制分布面积小且零散分布,主要集中在柬埔寨与越南相邻的茶胶省、波罗勉省以及干丹省;一年一季作物的生长期集中在7月中旬至9月底之间,峰值出现日期集中在8月下旬至11月中旬,生长结束期集中在11月至12月之间;每年5、6月西南季风给柬埔寨带来大量的降水,由于出海口不能及时处理如此庞大的水量,因此在周围的平原低地地区洪水泛滥。87%以上的洪水出现在5月上旬至9月中旬,7月上旬至10月下旬为84%以上作物(主要是水稻)的生长期,8月中上旬至11月中旬大约58%的洪水逐渐消退,9月中下旬至12月上旬大约83%NDVI峰值出现,11月底至1月中旬76%以上的作物生长期结束。
- 吕婷婷孙晓宇刘闯周翔
- 关键词:农业洪水
- 环渤海重点区域岸线、湿地提取及时空变化研究
- 改革开放以来,环渤海沿岸成为了我国经济建设的一个重点区域之一,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产业发展已成为环渤海经济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渤海渔业资源、港口资源、石油资源、景观资源、海盐资源等在国内占有优越的地位。环渤海地区的工业化、城...
- 孙晓宇
- 关键词:围填海工程
- 基于底质条件的广东东部海岸带土地利用适宜度评价被引量:14
- 2011年
- 1引言海岸带作为水圈、岩石圈、生物圈以及大气圈相结合的敏感地带,是地球上自然和人为双重作用力改造最为强烈的区域之一[1]。随着海岸带人为开发利用强度逐渐加大,其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发生了强烈的变化,人类活动所造成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是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人们已经认识到了海岸带土地的合理利用对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
- 孙晓宇苏奋振周成虎吕婷婷仉天宇
- 关键词:海岸带土地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