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孟征

作品数:3 被引量:15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篇低阻
  • 1篇低阻油层
  • 1篇地表破裂
  • 1篇地震
  • 1篇地震解释
  • 1篇断层
  • 1篇断层识别
  • 1篇油层
  • 1篇中段
  • 1篇三维可视化
  • 1篇盆地
  • 1篇挖潜
  • 1篇龙门山
  • 1篇龙门山中段
  • 1篇可视化
  • 1篇孔隙
  • 1篇孔隙度
  • 1篇老井
  • 1篇老井挖潜
  • 1篇滑脱层

机构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勘探...
  • 1篇台湾大学

作者

  • 3篇孟征
  • 2篇何登发
  • 1篇张克鑫
  • 1篇樊春
  • 1篇鲁人齐
  • 1篇高金尉
  • 1篇文竹
  • 1篇贺鸿冰

传媒

  • 1篇地质科学
  • 1篇新疆石油地质
  • 1篇油气井测试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3
  • 1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龙门山中段彭灌断裂带汶川M_S8.0地震同震破裂断层识别及其浅、表构造特征被引量:3
2011年
2008年汶川M_S8.0地震在龙门山中段的彭灌断裂带产生的地表破裂,是该地震产生的第二大地表破裂带。综合应用地质、钻井以及二维、三维地震数据,利用横贯前山带的多条人工地震反射剖面,对彭灌断裂带产生同震破裂的断层进行准确识别和解释。研究表明,龙门山中段的彭灌断裂带是一套由3条主要断层和次级广泛发育的断裂组合构成,浅层表现为叠瓦构造样式,断裂之间发育小型双重构造。汶川M_S8.0地震在彭灌断裂带产生的地表破裂是由该断裂带前缘③号主断层活动产生的。彭灌断裂整体看上陡下缓,为轴面多次转折形成断坪一断坡式组合样式。分析认为彭灌断裂初步形成于晚三叠世末期,晚侏罗世之后大规模逆冲推覆,新生代继续活动,是多期次继承性断层。根据浅表地质主要断裂构造以及同震地表破裂特征,龙门山中段彭灌断裂带沿走向可分为白鹿和汉旺两个次级构造段。对龙门山中段彭灌断裂带的浅、表构造特征进行研究,可为进一步认识前山带主要断裂构造带提供一定的依据和约束。
鲁人齐何登发John Suppe孟征高金尉贺鸿冰
关键词:地震解释地表破裂龙门山中段
奥连特盆地M油田海绿石砂岩低阻油层识别方法被引量:5
2019年
白垩系Napo组UT层内部的海绿石矿物铁元素含量较高,常规密度曲线评价孔隙度和应用阿奇公式计算储层含油饱和度等方法难以有效评价该套含海绿石砂岩低阻油层的含油性,导致长期以来该套储层含油性无法被正确认识。以岩芯分析所得海绿石含量为标定基础,通过多种测井曲线交汇对比,提出以密度和中子孔隙度曲线拟合计算海绿石含量的方法。应用计算所得海绿石含量拟合砂岩储层混合骨架密度,计算获得可靠的储层孔隙度。在此基础之上,可应用阿奇公式计算出该储层的准确含油饱和度。本方法应用于厄瓜多尔奥连特盆地M油田的老井挖潜中,完成了20口井测井解释复查,发现9口井具有生产潜力,实施换层作业后全部获得成功,印证了该方法的普遍适用性。
林士尧张超前万学鹏孟征张克鑫
关键词:低阻油层测井解释老井挖潜含油饱和度孔隙度
四川盆地北部米仓山冲断带多层滑脱系统构造分析被引量:7
2013年
根据野外地质、地震地质资料及平衡复原技术对米仓山山前二维构造特征进行解析,通过三维可视化分析对米仓山山前各断层的空间组合方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米仓山山前构造特征具有分层性:深部构造由震旦系滑脱层控制,发育基底逆冲断层;中部构造由震旦系与三叠系嘉陵江组滑脱层共同控制,具双重构造;浅层构造受三叠系嘉陵江组滑脱层影响,呈单斜构造。由于三叠系嘉陵江组顶部滑脱层向东逐渐抬升,导致了米仓山山前由西向东缩短率逐渐减小,中部双重构造中的断层主要呈5种组合特征:断层上发育次一级的调节断层,断层间彼此保持平行向两侧延展,断层与断层发生相交,断层逐渐向上抬升最终消亡,断层内部产生新的调节断层。
文竹何登发樊春孟征
关键词:滑脱层三维可视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