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孟杰

作品数:5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代偿
  • 1篇弹簧圈
  • 1篇导管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瘤
  • 1篇血管
  • 1篇循环代偿
  • 1篇叶状
  • 1篇症状
  • 1篇症状性
  • 1篇中风
  • 1篇入路
  • 1篇入路切除
  • 1篇手术
  • 1篇手术指征
  • 1篇术前
  • 1篇术前评估
  • 1篇栓塞
  • 1篇栓塞技术
  • 1篇破裂动脉瘤

机构

  • 4篇大同市第五人...
  • 2篇北京医院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孟杰
  • 2篇菅凤增
  • 2篇刘树山
  • 2篇王长春
  • 2篇王兴文
  • 2篇刘晓峰
  • 1篇沙成
  • 1篇朱青峰

传媒

  • 2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国药物与临...
  • 1篇山西卫生健康...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03
  • 1篇200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额颞眶-颧弓开颅显露基底动脉及岩骨斜坡区显微外科解剖被引量:5
2002年
目的 利用额颞眶颧弓 (FTOZ)开颅 ,结合深部骨切除对基底动脉及岩骨斜坡区的显露进行研究。方法 利用 10例尸体标本 2 0侧FTOZ开颅 ,在手术显微镜下切除前后床突 ,用于显露基底动脉上部 ;切除岩骨前部用于显露岩骨斜坡区。结果 单纯FTOZ开颅可良好显露基底动脉顶端 ,结合前后床突切除 ,在 10例标本 16侧开颅均成功显露基底动脉中段以上 ;颞下硬膜外切除岩骨前部(Kawase三角 )可由中颅窝显露桥脑前外侧的岩骨斜坡区 ;在 5 0 % (10侧 )的情况下其显露可低至基底动脉下端及椎动脉汇合处。结论 FTOZ开颅较常规颞下开颅的手术方向更趋前后 ,正确选择开颅侧别 ,结合前后床突切除 ,FTOZ开颅可用于处理基底动脉中段以上的动脉瘤 ;结合岩骨前部切除可用于夹闭小脑前下动脉动脉瘤等 ;对同时累及海绵窦及后颅窝的肿瘤 。
菅凤增王兴文王长春沙成孟杰刘树山
关键词:显微外科基底动脉解剖学颅底外科
单微导管分区成蓝技术栓塞颅内分叶状破裂动脉瘤体会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单根微导管分区成蓝技术栓塞颅内分叶状破裂动脉瘤的临床效果、安全性及注意事项。方法:应用单微导管分区成蓝技术对83例分叶状颅内破裂动脉瘤进行了血管内介入治疗,对其栓塞策略(根据载瘤动脉的走形、动脉瘤分叶、大小及朝向对微导管头端进行精准塑形)、材料选择、手术要点及栓塞效果进行进行回顾分析。结果:83例分叶状动脉瘤中宽颈67例,支架辅助栓塞26例(38.81%,26/67),83例分叶状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治疗均获成功,其中2例宽颈多分叶动脉瘤支架辅助栓塞时微导管脱出,给于补救性微导管穿支架网眼再次进入瘤囊技术完成栓塞。单根微导管分区成蓝技术栓塞颅内分叶状破裂动脉瘤的技术成功率为97.6%,完全栓塞75例(90.36%),次全栓塞8例(9.64%),术中1例发生动脉瘤破裂,1例术后发生血栓栓塞症状。结论:只要能根据载瘤动脉的走形、动脉瘤分叶的大小及朝向对微导管头端进行精准塑形,单根微导管分区成蓝技术能够安全、有效地栓塞颅内分叶状破裂动脉瘤,且能够明显降低急性期支架使用率。
刘晓峰孟杰朱青峰
关键词:栓塞弹簧圈
症状性非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血管内再通治疗术前评估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21年
在中国,缺血性卒中有30%~50%是由颅内大动脉闭塞引起的[1],颅内大血管闭塞合并侧支循环代偿不良时,可引起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残疾甚至死亡[2,3]。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患者可通过机械取栓取得较好的效果,这得到众多随机对照试验的证实和指南的推荐[4-7],而超过24h的非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不仅有更高的卒中风险[8],而且导致认知功能及情感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9]。
刘晓峰孟杰朱青峰
关键词:术前评估卒中风险症状性
前外侧及后外侧入路切除颅颈交界区脊(延)髓前方及侧方肿瘤附1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03年
目的对前外侧及后外侧入路治疗颅颈交界区脊(延)髓前方及侧方肿瘤的手术方法、手术指征进行讨论。方法18例病例包括10例脑膜瘤,7例神经鞘瘤及1例转移瘤。手术方法包括前外侧入路1例,后外侧入路16例(20次),前外侧+后正中入路1例。结果肿瘤全切16例(其中3例复发后又行1~2次手术),部分切除2例,1例在C1~2关节切除后行内固定。本组无手术死亡。结论后外侧入路可用于处理颅颈交界区脊(延)髓前方或侧方硬膜下肿瘤及部分哑铃型肿瘤,安全显露并控制椎动脉的方法为沿C1后弓骨膜下由内向外分离。前外侧入路可用于C1横突侧方或椎前间隙的病变,与后正中入路联合可用于多数哑铃型肿瘤,显露椎动脉的方法为首先找到C1横突,然后沿上、下斜肌及肩胛提肌分离出C1~2之间及C1后弓上方的椎动脉。术后MRI复查十分重要,对复发良性肿瘤建议再手术。
菅凤增王兴文王长春孟杰刘树山
关键词:前外侧入路后外侧入路手术指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