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宋学智

宋学智

作品数:14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吉林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历史地理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艺术
  • 3篇历史地理
  • 2篇哲学宗教
  • 2篇文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社会学

主题

  • 8篇艺术
  • 5篇绘画
  • 3篇学科
  • 3篇油画
  • 2篇艺术创作
  • 2篇艺术实践
  • 2篇美术
  • 2篇画作
  • 1篇当代绘画
  • 1篇当代艺术
  • 1篇当代油画
  • 1篇行动主义
  • 1篇学科融合
  • 1篇学科视野
  • 1篇学科语言
  • 1篇艺术潮流
  • 1篇艺术家
  • 1篇艺术生产
  • 1篇艺术生产论
  • 1篇艺术形式

机构

  • 14篇东北师范大学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文学院

作者

  • 14篇宋学智
  • 2篇孙晔
  • 2篇刘福
  • 1篇牛春舟
  • 1篇王婧

传媒

  • 11篇文艺争鸣
  • 1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艺术百家
  • 1篇中国美术研究

年份

  • 4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09
  • 2篇2008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艺术生产论下参与式艺术的实践价值--“生产主体”与“生产结果”两个侧面被引量:1
2024年
引 言“参与式艺术”是20世纪90年代出现在西方艺术理论界的艺术形式新分类,用以描述20世纪初至今具有明显“社会参与性”的艺术创作,并以其独特的观众参与性和强调主体间性的审美伦理逐渐在当代艺术领域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和讨论。落脚到我国,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谈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并指出:“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王润舟宋学智
关键词:艺术创作精神文化需求艺术生产论
跨学科视野下的当代艺术实践被引量:1
2015年
“跨学科”(Interdiscipline)一词最早出现在20世纪初的美国纽约,意为学科间的“合作研究”,相关的概念还有“交叉学科…多学科”等等。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人文科学的迅猛发展,改变了人的世界观、宇宙观,使人类的认识在宏观与微观领域都有超越性的进步。
孙晔宋学智
关键词:学科视野艺术实践自然科学人文科学
承继与超越——德国新表现主义绘画探究被引量:1
2023年
一、新表现主义绘画的概念界定新表现主义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始于德国的一个绘画新流派。作为在西方艺术领域具有广泛影响且影响深远的艺术潮流,新表现主义还有很多其他的称呼。比如在法国称它为“自由具象艺术”,英国称它为“新精神”,而意大利的批评家奥利瓦则称它为“国际超前卫艺术”,而“新表现主义”则是德、美等国对这一流派的称呼。那么,无论是被冠以“新表现主义”还是“自由具象艺术”抑或“国际超前卫艺术”等等,其实仅仅是名异而实质相同的称谓而已,广泛来讲,德、美所冠以的名字更具有代表性。
刘福宋学智
关键词:新表现主义艺术潮流具象艺术绘画
汉代“出行”风格墓葬壁画的内涵研究
2021年
汉代墓葬中的壁画向现代人展示了大汉王朝艺术的辉煌与繁荣,尤其是其中“出行”风格的壁画,为研究汉代社会发展状况提供了有力依据。壁画在中国美术史中具有极高的艺术地位,翔实生动的壁画图像让我们能够有机会去深入研究汉代美术的嬗变趋势和造型结构,了解西汉、东汉不同时期汉代墓葬笔画的艺术和特点。本文的研究结合考古学、美术学等相关学科内容,从文化背景、“出行”风格墓葬壁画类型划分、壁画嬗变、壁画造型与内涵等方面深入挖掘汉代“出行”风格墓葬壁画。本文所选取的多幅图片来自于不同时期的汉墓出土的壁画,西汉东汉兼具,力求完整呈现出两汉“出行”风格墓葬壁画的艺术演变规律和高超的美学特征。
刘福宋学智
关键词:墓葬壁画
感通思维影响下汉代墓室“天圆地方”宇宙观的美学分析
2024年
引言鉴于美学这一学科起源于西方,其学科语言和体系均由西方构建,自20世纪以来,中国美学的主流学术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倾向于采纳西方思维模式。借助西方化的思维逻辑与概念框架,中国美学研究得以推进,并促使中国传统美学向现代化转变。然而,这种西方化的美学研究方法有其固有的限制,它可能会掩盖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精髓,难以阐释中国古代美学的创新价值,更无法突出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独到之处。
宋学智王婧
关键词:天圆地方美学分析中国古代美学学科语言中国美学研究
共生视界:埃利亚松艺术观念研究
2024年
在多学科融合发展的新时代语境中,艺术的角色日益彰显出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艺术家奥拉维尔·埃利亚松(Olafur Eliasson,1967—,以下简称埃利亚松)以共生视界的观念,将艺术提升为一种跨学科的对话平台,其作品不仅是对生态危机与个体焦虑的艺术直观体现,更是可持续发展在艺术上的探索。在当今世界,随着自然和社会问题的不断凸显,埃利亚松的艺术创作及其背后所倡导的世界观显得尤为重要。埃利亚松与生俱来的生态意识和行动主义艺术理念,为艺术如何参与这个时代的议题提供了新视角。他不仅预示着未来社会的可能走向,也促使我们重新审视自我与周围世界之间的关系。
刘彤宋学智
关键词:行动主义生态意识艺术创作时代语境
重返具身——后数字时代艺术实践的价值向度
2023年
当代艺术实践作为科学与技术深度介入的成果,需直面来自后数字时代特殊的社会与审美需求。面对人工智能技术为主的数字技术交锋,“后数字”时代的艺术家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融入且反抗。人们开始将思考的中心转向自身在数字世界中的角色,即作为数字公民的自我形象,关注自己的愿景,追求自身价值的实现,这样的主题一直存在于艺术史当中,但是后数字时代的艺术创作又有着新的面貌特征与价值指向。一、何为“后数字”“后数字”(Postdigital)是21世纪初在数字艺术实践语境中开始被使用的概念。
牛春舟牛春舟
关键词:价值向度数字艺术自我形象深度介入
宋学智油画作品
2008年
宋学智简介: 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 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油画系主任 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艺术研究所所长 中国美术家协会员 中国油画学会理事
宋学智
关键词:油画作品副教授
油画《大地苍韵》之一
2008年
宋学智
满族剪纸艺术在雕塑视觉中延展
2009年
在我国的传统艺术当中,有一门由女性创造并传承的民间艺术形式,俗称"铰纸人",也叫"铰嫫嫫人",后被称为满族剪纸艺术。它最早用于宗教仪式,后演变成为装饰及造型艺术,是我国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时值今日,满族剪纸艺术凭借其悠久的历史、广阔的地域分布、多样化的形式、广泛的题材以及众多的从艺者等特点,仍然矗立在艺术的百花丛中争奇斗艳。
宋学智
关键词:剪纸艺术满族民间艺术传统艺术艺术形式宗教仪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