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承鑫
- 作品数:8 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CCR7和B7-2在抗原负载树突状细胞诱导特异性CTL抗肿瘤效应中的表达和意义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研究CCR7(趋化因子受体7)和B7-2(白细胞分化抗原86)与抗原负载树突状细胞(dentritic cell,DC)诱导特异性CTL(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肿瘤效应的关系。方法:分离和培养DC,制备B16黑色素瘤细胞抗原,进行共培养,即为抗原负载的DC,建立B16黑色素瘤小鼠模型,于肿瘤周围皮下注射抗原负载的DC。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CR7和B7-2的表达情况。结果: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CCR7和B7-2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肿瘤周围组织,随着注射抗原负载DC时间的进展,CCR7和B7-2呈强阳性表达。结论:CCR7和B7-2的表达与抗原负载树突状细胞诱导特异性CTL抗肿瘤效应有关。
- 杨春玲宋承鑫贾立敏贺业春谢遵江
- 关键词:CCR7B7-2肿瘤
- 大鼠肠系膜淋巴结在生后发育过程中高内皮微静脉的结构和形态
- 2014年
- 目的研究生后大鼠肠系膜淋巴结内高内皮微静脉(high endothelial venules,HEV)的发育过程,为探讨其发生发育机制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应用透射电镜观察出生后第0天、2天、6天、7天、8天、10天、12天、14天、18天、21天、25天、28天、31天、35天、40天的新生大鼠肠系膜淋巴结内高内皮微静脉的结构和形态;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染色方法观察各日龄大鼠肠系膜淋巴结组织中高内皮微静脉的分布。结果从第0天到第6天大鼠肠系膜淋巴结内无典型的高内皮微静脉,内皮核不明显高大,属于类高内皮微静脉,肠系膜淋巴结外周区可见少量类高内皮微静脉,中心区则未见类高内皮微静脉。第7天肠系膜淋巴结外周区高内皮微静脉数量增多,但其分布仍局限于周边区,到第10天才出现典型的高内皮微静脉,内皮核高大呈立方形。结论生后大鼠肠系膜淋巴结内高内皮微静脉的发育规律为探讨其发生发育机制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 李成镇宋承鑫谢遵江
- 关键词:肠系膜淋巴结
- 大鼠肠每系膜淋巴结在生后发育过程中窦道和纤维支架及细胞的构成和形态
- 宋承鑫
- 树突状细胞和抗原负载树突状细胞在肿瘤模型鼠体内的分布和形态学观察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研究体外培养的小鼠树突状细胞(dentritic cells,DCs)和抗原负载树突状细胞在肿瘤模型鼠体内的分布和形态,为肿瘤的生物学治疗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分离和培养DC,制备B16黑色素瘤细胞抗原,进行共培养,即为抗原负载的DC,Brdu标记DC和抗原负载的DC,建立B16黑色素瘤小鼠模型,于瘤周围皮下注射Brdu标记的DC和抗原负载的DC。应用光镜、免疫组化方法和透射电镜观察DC和抗原负载DC在肿瘤模型鼠体内的分布和形态。结果:免疫组化染色显示Brdu标记的抗原负载DC与DC比较,体积较大。实验组Brdu标记的DC和抗原负载DC分布的数密度和面密度,分别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电镜下抗原负载DC细胞与DC比较体积较大,核有切迹,细胞表面的突起较粗大弯曲,形态较成熟。结论:抗原负载DC比DC更易集聚于肿瘤组织周围,推测抗原负载DC比DC可能诱导抗肿瘤效应更强。
- 鲁占军姜哲宋承鑫贾立敏贺业春谢遵江
- 关键词:小鼠树突状细胞肿瘤形态学
- 体外培养的小鼠抗原负载树突状细胞的形态学特征
- 2009年
- 目的:研究体外培养的小鼠抗原负载树突状细胞(dentritic cells,DCs)的形态学特征,为肿瘤的生物学治疗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分离和培养DC,制备B16黑色素瘤细胞抗原,进行共培养,即为抗原负载的DC。建立B16黑色素瘤小鼠模型,于瘤周围皮下注射抗原负载的DC。应用光镜、免疫组化方法和透射电镜观察抗原负载DC的形态学特征。结果:培养的抗原负载DC与DC比较,体积较大,表面突起较粗大且弯曲。免疫组化染色显示抗原负载树突状细胞主要分布于肿瘤周围皮肤的乳头层、网织层和肿瘤周围,于局域淋巴结的被膜下窦和副皮质区有散在分布。电镜下抗原负载DC细胞体积较大,核有切迹,细胞表面的突起,与肿瘤细胞和淋巴细胞接触密切。结论:抗原负载DC表现出比一般树突状细胞功能更加活跃的形态特征,冻融法全细胞来源的肿瘤抗原负载DC可以获得理想的DC疫苗。
- 宏杰宋承鑫姜哲贾立敏贺业春谢遵江
- 关键词:小鼠抗原负载树突状细胞形态学
- 树突状细胞和抗原负载树突状细胞诱导特异性CTL抗肿瘤效应的形态学观察
- 2010年
- 为了给肿瘤的生物学治疗提供形态学基础,试验分离和培养树突状细胞(DC),制备B16黑色素瘤细胞抗原并进行共培养,即为抗原负载树突状细胞(ADC);建立B16黑色素瘤小鼠模型,于瘤周围皮下注射DC和ADC,测量注射前后各组小鼠的瘤体积,比较其抑瘤作用;应用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DC和ADC诱导特异性CTL抗肿瘤效应的形态学表现。结果表明:试验组DC和ADC诱导机体抗肿瘤效应显著,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光镜下DC和ADC主要分布在皮下组织、癌组织周围,特别是癌巢周边;透射电镜下与ADC接触的淋巴细胞形态不规则,淋巴细胞与肿瘤细胞密切接触,大量肿瘤细胞凋亡、坏死。
- 李成镇宋承鑫贾立敏贺业春谢遵江
-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抗肿瘤形态学
- 大鼠肠系膜淋巴结在生后发育过程中窦道和纤维支架及细胞的构成和形态
- 目的:对新生大鼠肠系膜淋巴结内窦道和纤维支架及各种细胞的构成和形态进行研究,从而揭示在肠系膜淋巴结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学变化,并将为淋巴结发生发育机制的探讨提供形态学依据。
方法:对出生后第0天、2天、6天、8天、10...
- 宋承鑫
- 关键词:肠系膜淋巴结纤维支架窦道
- 一种多功能外科手术牵开器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外科手术牵开器,包括下固定杆,所述下固定杆的顶部设置有上固定杆,所述下固定杆和上固定杆的后端面的两侧均固定设置有连接杆,所述下固定杆和上固定杆的中部均固定开设有空槽。本实用...
- 宋承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