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秀玲 作品数:12 被引量:146 H指数:7 供职机构: 兰州中心气象台 更多>> 发文基金: 甘肃省气象局气象科研项目 甘肃省气象局“十人计划” 国家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农业科学 更多>>
西北区秋季短期气象要素客观预报检验评估 被引量:4 2010年 应用数值预报释用技术,建立了西北地区短期气象要素客观预报系统。本文使用系统的客观预报资料,结合实时气象观测资料,对2006年秋季气温和降水量的客观预报进行检验评估。结果表明,系统对连续性变化气象要素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的预报效果较好,预报准确率达到70%左右,在天气预报业务中具有较明显的指导作用,而对非连续气象要素降水量预报效果较差,预报准确率约34%。气温预报的好坏与大气的稳定程度关系较为密切,降水量预报准确率的高低与相对湿度关系较为密切。分析认为按月建立的气温预报方程,其预报准确率较按季建立的方程可提高10%以上。 刘世祥 陶健红 张铁军 尚大成 伏晓红 张静 宋秀玲'4.12'沙尘暴天气中期分析 本文从中期预报的角度,对2000年4月12日甘肃省河西中东部强沙尘暴天气过程的环流演变特征、波谱特征以及冷空气等方面,进行了初步地分析。得出这次强沙尘暴天气是在2波转1波的环流调整中,生成长波槽,又在1波转2波,3波增幅... 高凤荣 吉惠敏 宋秀玲关键词:沙尘暴 大气环流 文献传递 湿位涡和Q矢量与西北东部暴雨关系的分析 被引量:5 1999年 应用湿位涡理论和Q 矢量分析方法,研究了位于发生在副高边缘青藏高原东侧复杂地形条件下一次暴雨过程。通过对湿位涡、Q 矢量散度、涡度和锋生函数等物理量分布特征的诊断,发现造成西北东部暴雨的内在机制, 是一次大环流形势调整后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北抬,与新疆东移冷空气在其边缘交绥抬升时切变辐合带强烈发展,从而激发前期堆积的不稳定能量释放,并提出了在数值预报产品释用业务中应用湿位涡及Q 矢量场作暴雨落区预报的着眼点。 王鹏祥 孙兰东 王宝鉴 徐建芬 宋秀玲关键词:湿位涡 Q矢量 暴雨 一次区域性冰雹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11 2004年 对2004年5月14~15日西北地区东部出现的春季以来第一场区域性冰雹天气过程,从其产生的大气环流、前期气候背景、物理量场等进行了初步分析,总结出其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对于从中、短期时段内准确预报出此类冰雹过程,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张新荣 王锡稳 程鹏 宋秀玲关键词:冰雹 地方模式对96.7暴雨预报水平的检验 1997年 该文分析了1996年7月25—28日暴雨特点和兰州中心气象台数值预报模式的预报能力。结果表明,该模式对区域性暴雨落区预报基本正确,降水中心吻合。 李宗义 杨建才 宋秀玲关键词:暴雨预报 “5.10”岷县短时暴雨斜压锋生特征和不稳定条件分析 被引量:31 2017年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加密自动站雨量和NCEP l°×l°再分析资料,对2012年5月10日甘肃岷县一次短时暴雨并引发山洪的强对流天气成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致灾严重的局地性短时暴雨的影响系统斜压性显著,500 h Pa高空槽后较强冷平流和槽前暖湿平流强烈交汇,地面到500 h Pa锋生作用明显。从天气系统基本配置类型看,500 h Pa斜压槽、700 h Pa低涡切变及暖湿气流、地面冷锋是这次强对流过程的影响系统。物理量诊断表明,中低层冷暖平流较强,锋生函数在10日午后明显增强,锋生函数正值区前侧出现强中尺度雨团,雨团朝锋生函数梯度方向移动。此次强对流过程中,大气为条件不稳定,700—300 h Pa温差达-49℃。斜压锋生作用的逐渐增强导致不稳定条件增强,进而导致上升运动发展,是产生本次短时暴雨天气的根本原因。 狄潇泓 许东蓓 肖玮 沙宏娥 谭丹 宋秀玲关键词:短时暴雨 K干旱指数在甘肃省干旱监测业务中的应用 被引量:36 2008年 利用K干旱指数及其干旱监测预测业务系统,着重介绍了K干旱指数在甘肃省干旱监测业务中的应用。从K干旱指数的定义、等级、标准、应用及其监测结果与实际干旱状况的比较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实际的旱情比较,K干旱指数在甘肃省2008年春季、5月、6月、伏期(7~8月)以及秋季前期9月的干旱监测中有较好的监测效果。 王劲松 任余龙 宋秀玲甘肃省山洪地质灾害气象等级预报预警技术研究 被引量:11 2008年 从强降水和持续性降水这一诱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和关键的自然因素入手,通过收集的气象、水文、地形、地质和已发生的灾情资料,建立开发基于地理环境、地质特征和气象条件下山洪地质灾害的预警预报系统模型,作为常规工作投入基本业务,可以完成地质灾害预报预警。 张铁军 王锡稳 魏文娟 宋秀玲关键词:地质灾害 气象等级 预报预警 河西走廊一次区域性大风强沙尘暴天气诊断 被引量:20 2009年 应用常规和自动加密站观测资料,对2009年4月29日发生在河西走廊的一次区域性强沙尘暴天气过程,从天气学成因、物理量要素等方面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这是一次冷锋后大风引发的沙尘暴;沙尘暴发生在强气压梯度区;地面气象要素对冷锋过境及沙尘暴爆发有强烈反应,可以在沙尘暴预报中作为一个参考依据;沙尘暴爆发区低层辐合,高层辐散,有明显的上升运动;锋生函数和螺旋度对沙尘暴爆发区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程鹏 李光林 刘抗 张培燕 杨晓军 宋秀玲关键词:沙尘暴 物理量 冷锋 河西走廊一次强沙尘暴天气的螺旋度诊断 被引量:18 2013年 应用NCEP再分析资料计算了螺旋度,通过总螺旋度、螺旋度的水平和垂直分布特征对河西走廊一次区域性强沙尘暴天气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沙尘区位于总螺旋度负值区或零线附近;沙尘暴爆发区水平螺旋度高层300 hPa为负螺旋度控制,低层700 hPa为正螺旋度控制;在沙尘暴发生时,高层负螺旋度中心有一个明显增大的过程,沙尘暴爆发区对应高空低层螺旋度强梯度区内;沙尘暴爆发区的垂直螺旋度分布特征是上负下正;螺旋度对沙尘暴爆发区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程鹏 王宝鉴 孔祥伟 张静 伏晓红 宋秀玲关键词:沙尘暴 螺旋度 河西走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