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静芳
- 作品数:17 被引量:77H指数:6
- 供职机构: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贵阳市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酒精性肝病患者血清瘦素与肝纤维化的关系
- 目的: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系长期大量饮酒所致的肝脏疾病,早期为脂肪肝,可演变为酒精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功能衰竭而死亡,目前倍受重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AL...
- 洪阳叶琳周晓倩宋静芳袁风仪
- 关键词:酒精性肝病肝纤维化
- 文献传递
- 血栓通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SOD的影响被引量:3
- 2001年
- 本文观察65例急性脑梗塞病人应用血栓通治疗后血清SOD含量的变化 ,提示血栓通具有清除自由基 ,减少脂质过氧化反应的作用。
- 张流忠杜涛宋静芳
- 关键词:血栓通急性脑梗塞超氧化物歧化酶中医药疗法
- 贵阳地区部分医务人员及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状况调查被引量:1
- 2004年
-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人类最常见的慢性感染之一,它与不同疾病的关系和对社会人群的影响备受重视。研究发现幽门螺旋杆菌(H.pylori,HP)与活动性慢性浅表性及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十二指肠的MALT淋巴瘤及胃癌的发生有关;与胃肠道外疾病如冠心病、贫血的发病亦有关。但目前尚无HP流行病学系统报道,尤其医护人员与HP感染的关系报道较少。我们于1999~2001年对1 055例医务人员、住院患者、健康体检者的HP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报告如下。
- 洪阳周力谭玉洁王焰叶琳李菁史俊敏宋静芳罗冰松
- 关键词:幽门螺旋杆菌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
- 不同程度溶血对免疫球蛋白检测结果的影响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溶血对免疫球蛋白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随机收集我院门诊体检标本50人份,无肉眼可见的黄疸、溶血现象等,并根据年龄分2组(儿童组:年龄≤14周岁,非儿童组:年龄>14周岁)。将50份标本制成无溶血血清和轻(03g/L)度溶血血清,采用ORYMPUS640全自动分析仪检测溶血前后IgM、IgA、IgG、C3和C4。结果儿童组:轻度溶血时IgA、IgM、IgG、C3和C4的检测结果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中度溶血时IgA、IgM、IgG和C3的检测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重度溶血对该4个项目检测结果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溶血对C4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非儿童组:轻度溶血时IgA、IgM、IgG、C3和C4的检测结果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中度溶血时IgM检测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重度溶血时IgM的检测结果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重度溶血时IgA检测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溶血时IgG、C3和C4的检测结果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度以上溶血对免疫球蛋白测定结果(除C4外)均有影响,特别对儿童免疫球蛋白测定结果的影响较大,检验人员对肉眼可见的溶血标本应在结果上注明"标本溶血",必要时重新抽血检验。
- 宋静芳潘本友余红岚王功娣
- 关键词:溶血免疫球蛋白儿童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血清硫氧还蛋白、铁蛋白、瘦素水平测定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研究血清硫氧还蛋白(TRx)、铁蛋白(Fer)、瘦素(Lep)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关系。方法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ALT、AST,放射免疫法和ELISA法检测Lep、Fer、TRX。结果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组中TRX、Fer、Lep高于对照组,TRX、Fer、Lep检测值在NASH组中分别为[(66.18±20.96)ng/mL、(350.56±47.06)ng/mL、(16.57±6.88)ng/mL],单纯性脂肪肝组中[(35.72±8.68)ng/mL、(163.98±39.41)ng/mL、(7.68±5.14)ng/mL],正常对照组中[(25.53±6.59)ng/mL、(117.40±31.43)ng/mL、(5.49±4.08)ng/mL]。结论联合动态监测ALT、AST、TRX、Fer、Lep有助于判断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状况。
- 洪阳周晓倩叶琳宋静芳钟筑宁崔蕾袁凤仪
-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血清铁蛋白血清瘦素
- 病毒性乙型肝炎患者Th细胞亚群与ALT、IgG、C_3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2
- 2004年
- 目的 :探讨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无症状病毒携带者血清IL 2、IFN γ、IL 4与ALT、IgG、C3 的关系 ,了解乙肝患者肝损伤的病理机制。方法 :6 4份血清用ABC ELISA法测定IL 2、IL 4、IFN γ ,用透射比浊法测定IgG、C3 ,用酶法测定ALT。结果 :(1)血清ALT、IgG水平在无症状病毒携带者、慢性肝炎、慢性重型肝炎中水平逐次增高 ,C3 水平却依此降低 ;(2 )慢性重型肝炎ALT与IL 2、IFN γ有正相关性、与IL 4无显著相关性 ,IgG与IL 4无显著相关性 ,C3 与IL 2、IFN γ负相关 ;慢性肝炎ALT与IL 4、IL 2、IFN γ均无显著相关性 ,IgG与IL 4呈正相关、而与IL 2、IFN γ无相关性 ;(3)动态观察无症状病毒携带者 6月 ,测定以上 5个指标 3次 ,3次结果 5个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慢性重型肝炎以Th1类细胞因子占优势 ,慢性肝炎以Th2类细胞因子占优势 ,进一步证实肝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和Th1的免疫应答的强度有关 ,IgG和C3 随着病情进展而变化。
- 余红岚刘若英宋静芳胡大忠倪飞燕
-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4补体3丙氨酸转氨酶免疫球蛋白G
- 心肌肌钙蛋白I心肌酶谱变化与心肌损伤的关系研究被引量:6
- 2009年
- 余红岚吴锡龙宋静芳史俊敏
- 关键词:心肌酶谱变化心肌损伤免疫比浊法测定CTNI
-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部分氧化酶法项目检测的影响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部分氧化酶法项目检测的影响。方法在新鲜且无肉眼脂血、溶血、黄胆的混合血清中加入不同浓度的GSH,探究对尿酸(UA)、肌酐(Cre)、血糖(GLU)、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氧化酶法项目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 GSH浓度为0.30 mg/ml时,对GLU、UA的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SH浓度为6.00 mg/ml时,对LDL-C的检测结果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SH对部分氧化酶法检测项目有较大的影响,应引起临床和检验人员重视。
- 潘本友宋静芳张海涛
- 关键词:还原型谷胱甘肽氧化酶法
- 羟苯磺酸钙对氧化酶法检测血清肌酐影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0
- 2019年
- 目的羟苯磺酸钙对肌氨酸氧化酶法检测肌酐的临床研究。方法参照CLSIEP7-A2文件,对肌氨酸氧化酶法检测血清肌酐进行干扰筛选实验和剂量效应实验,来确定羟苯磺酸钙的影响。结果干扰配对试验组均值为356.45μmol/L,对照样品均值为468.25μmol/L,试验样品的干扰值(dobs)95%CI为(-111.8±2.19)μmol/L,当干扰值(dobs)95%CI最低下线值大于预设的干扰实验的可接受标准(dmax)时,说明羟苯磺酸钙对肌氨酸氧化酶法检测肌酐存在严重的负干扰。剂量效应实验:低值肌酐样本,干扰效应回归曲线方程Y=0.051X-2.214X+1.829(P<0.05,R=0.990,F=599.096),当羟苯磺酸钙浓度在3.3 mg/L以上,干扰值高于干扰实验的可接受标准(dmax);而高值肌酐样品,干扰剂量效应回归方程Y=0.049X2-3.709X-0.17(P≤0.005,R=0.998,F=1 428.254),当羟苯磺酸钙浓度在4.7 mg/L以上,干扰值高于干扰实验的可接受标准(dmax)。结论羟苯磺酸钙对肌氨酸氧化酶法检测血清肌酐存在负干扰,是检测原理的因素导致了结果上的差异。针对羟苯磺酸钙对检测肌酐的干扰,建议各临床实验室在使用肌氨酸氧化酶法检测肌酐时,如果出现肌酐值有明显下降,而胱抑素C、尿素等指标没有明显变化,很有可能是药物导致结果降低。检测人员可以采用另一种检测方法:苦味酸法来进行复检,已确保实验室结果的准确性。
- 宋静芳潘本友伍贤鼎杨靖烨
- 关键词:羟苯磺酸钙肌氨酸氧化酶法血清肌酐
- 应用六西格玛理论评价临床化学实验室的质量控制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应用六西格玛(6σ)理论评价临床化学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发现问题,并选择最优的Westgard质量控制规则,指导检验质量的改进。方法收集本实验室2012年全国室间质量评价常规化学的3次回报结果以及7-12月室内质量控制数据,计算CV%及Bias%。再根据检验项目的CV%、Bias%及TEa%计算σ度量值。未达到6σ度量值的检验项目,计算QGI值,并结合质量要求,查找导致性能不佳的主要原因,同时选择质量控制方案,进行质量改进。结果在26个检测项目中,σ度量值最大的是肌酸激酶(CK),为9.50;最小的是氯(CL),为2.40;所有检验项目的平均σ度量值为4.66,其中6个检测项目的σ度量值≥6,占23.1%;17个检测项目的σ度量值介于3~5之间,占65.4%;3个检测项目的σ度量值≤3,占11.5%。在未达6σ度量值的20个检验项目中,50.0%的项目需要优先改进精密度,20.0%的项目需要优先改进准确度,30.0%的项目精密度和准确度都需要改进。结论临床实验室进行定量分析前,必须对检验项目进行必要的室内质量控制,可以根据6σ度量值评估其分析性能,选择最优的Westgard质量控制规则,设计质量控制方案与整改措施,以便更有效地进行质量控制,使其满足临床实验室要求。
- 宋静芳潘本友杨秀军
- 关键词:六西格玛质控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