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浩军
- 作品数:15 被引量:209H指数:7
-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高水平大学建设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环境和遗传因素在帕金森病中的作用被引量:12
- 2017年
- 帕金森病(PD)主要临床特征是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张力增高和姿势平衡性障碍,是一种选择性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丧失、纹状体多巴胺含量减少,以及黑质及蓝斑出现路易小体的老年神经退行性疾病。PD的发病因素多样,但帕金森病的真正病因至今仍未明了。虽然PD病的病因尚未阐明,但是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多因素"假说,包括环境、遗传和年龄等因素。本文就环境及遗传等因素对帕金森病的作用研究做一综述。
- 李子悦尤浩军孙志宏
- 关键词:帕金森病年龄
- 肌肉内热刺激对伤害性反应内源性调控作用的影响及机制
- <正>目的:课题组前期实验证实:痛觉内源性调控作用是处于'静态'或'相对不活动状态',且下行易化(facilitation)作用激活阈值要显著低于下行抑制(inhibition)作用激活阈值。因此,如何在避免激惹下行易化...
- 尤浩军雷静叶刚樊小力李强
- 文献传递
- GABA在致痫中的基础与临床被引量:21
- 1998年
- GABA与癫痫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入,GABA在致癫中的作用愈发显示出重要性。本文将对近几年有关GABA与癫痫的关系给予综述。
- 尤浩军孙红卫
- 关键词:癫痫病理学Γ-氨基丁酸
- 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单次注药在人流镇痛术中的应用
- 2018年
- 目的探讨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单次注药在人流镇痛中的应用。方法选取门诊要求人流镇痛术患者84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42例)和对照组(C组42例)。D组入室后,20ug右美托咪定入壶,10min后给予芬太尼0. 05mg和适量丙泊酚维持麻醉深度。C组入室后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其余方法相同。监测指标:给药前(T0)、右美托咪定给药10min(T_1)、睫毛反射消失时(T_2)、清理宫腔时(T_3)、手术结束时(T_4)、术后15min(T5)、术后30min(T6)的MAP、HR、SPO_2;体动反应和舌后坠发生次数;手术持续时间;停药后苏醒时间;丙泊酚总用量;患者自觉舒适度评分。结果 HR:T_1-T5时D组低于C组(T_1-T_4时P <0. 01,T5时P <0. 05);与T0比较,D组T_1-T5均低于T0,术中波动较C组小(P <0. 05)。MAP:T_3,T_4时D组低于C组(P <0. 05),T_2时D组高于C组(P<0. 05);与T0比较术中D组HR、MAP波动较C组低(P <0. 05);丙泊酚总用量、体动反应和舌后坠发生次数D组均低于C组(P <0. 01);停药后苏醒时间和患者自觉舒适度评分D组高于C组(P <0. 05)。结论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单次注药有利于人流镇痛中的血流动力学稳定,对呼吸影响小,能减少麻醉药用量,患者自觉舒适度佳,值得推广。
- 张兆伟邹雨霞秦妮娜陈锴胡彬尤浩军
- 丘脑:痛觉内源性调控作用的“启动子”被引量:13
- 2015年
- 作为多种感觉信息传导的中继站,丘脑不仅接受自脊髓上行的伤害性信息传入,同时也将上述信息予以加工、整合并传递至大脑皮层的不同区域。目前,丘脑在痛觉感知和调控中的作用已愈发受到科研工作者的关注。最近,丘脑背内侧核和腹内侧核更被证实能对外周不同性质的伤害性传入信息给予高度的辨识,并可启动不同的内源性下行调控作用:易化和抑制。结合近年国内、外研究成果,本文将对生理性痛和病理性痛状态下丘脑对痛觉感知和调控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给予简要综述。
- 雷静尤浩军
- 关键词:丘脑
- 晚期癌性疼痛患者联合应用信心疗法与心理支持疗法的探讨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信心疗法与心理支持疗法对晚期癌性疼痛患者的镇痛有效率。方法选取120例于2015年6—12月期间在我院肿瘤科病房收治的晚期癌症痛患者。其中,对照组60例晚期癌症患者采取常规疼痛护理,观察组60例晚期癌症患者在常规疼痛护理基础上联合应用信心疗法与心理支持疗法,观察两组镇痛效果及有效率。结果观察组60例晚期癌症伴疼痛患者的镇痛有效率较对照组高(96.7%>81.7%,P<0.05)。结论在常规疼痛护理基础上联合应用信心疗法与心理支持疗法,能有效减轻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症状及对死亡的恐惧,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 李晶于海波于海涛尤浩军
- 关键词:疼痛晚期癌症心理支持疗法
- 伤害性信息在脊髓感觉与运动方面的辨别,处理及传递
- 本文分析了脊髓水平伤害性反应的感觉与运动调控的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探讨了脊髓伤害感受传入神经元-屈曲反射活动的相互关系及脊髓上中枢的可能影响。
- 尤浩军
- 关键词:神经元
- 文献传递
- “超前镇痛”研究进展及麻醉中应用被引量:119
- 2016年
- 已知术中痛干扰手术的正常进行,而严重的术后痛更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术后机能康复。"超前镇痛"正是基于手术前施加一定的镇痛药物,通过影响伤害性信号的产生,传递及调控等过程,以求达到减轻术中痛和缓解术后痛目的。目前临床麻醉中能用于"超前镇痛"的药物主要有局部麻醉类药物、阿片类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MDA受体拮抗剂和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等,其给药方式常涉及多模式镇痛理念。本文就"超前镇痛"研究进展和相关临床问题做一简要综述。
- 张倩尤浩军
- 关键词:超前镇痛中枢敏化
- 痛觉基础与临床研究中性别差异现象被引量:8
- 2011年
- 疼痛,作为机体遭受内/外界伤害性刺激而产生的一种警觉信号已日益受到基础和临床科研工作者的关注。而对病理性痛这一严重影响患者身心状况的疾病的有效治疗已成为临床工作的棘手问题。最近,科研人员逐渐认识到性别因素能对疼痛的感知与治疗产生显著影响。本文将对痛觉基础与临床研究中所遇到的性别差异现象及机制给予初步综述。
- 雷静隋美玉尤浩军
- 关键词:痛觉性别差异
- 抑制大鼠大脑皮层SI区对电针抑制持续性痛反应的影响被引量:7
- 1999年
- 在大鼠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的方法,观察了电针同侧前肢“合谷”、“内关”穴对皮下注射福尔马林(5% ,50 μl)诱发的脊髓背角广动力型(WDR)神经元晚时相放电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低频强电针(5 Hz, 5~6 m A)和高频弱电针(50 Hz, 1 m A)都可对背角WDR神经元的晚时相反应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且低频强电针的抑制作用大于高频弱电针的作用。用4% MgSO4 抑制皮层体感Ⅰ区(SI区)的活动后,低频强电针对WDR神经元晚时相反应的抑制作用明显减弱,提示SI区在电针对持续性痛的镇痛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 尤浩军袁斌唐敬师
- 关键词:大脑皮层脊髓背角电针镇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