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冠状动脉支架内血栓研究进展
- 2009年
-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治疗作为冠心病治疗的主要手段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迅速发展,在临床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而支架内血栓(intra stent thrombosis,IST)作为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的严重甚至致命的并发症也日益受到临床医生的关注,对其安全性的质疑及防治成为当今学术界研究的热点。现就支架内血栓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1支架内血栓的分类和定义1.1分类根据介入治疗后支架内血栓发生的时间窗可以将其分为3类[1]:①早期支架内血栓。
- 左云慧张浩王瑞生万德中
- 关键词:冠状动脉支架血栓冠心病
- 冠心病心肌梗死合并肥厚型心肌病3例
- 2007年
- 左云慧
- 关键词:冠心病心肌梗死肥厚型心肌病心前区痛心前区疼痛心电图示溶栓抗凝
- 冠状动脉病变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及载脂蛋白B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病变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载脂蛋白B(ApoB)的关系。方法选择研究对象共198例,冠心病组157例,同期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41例作为对照组。测定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载脂蛋白A(ApoA)、ApoB及Hcy变化。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评价根据累及冠状动脉支数及Gensini评分系统对每支血管病变程度进行定量评定,比较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ApoB及Hcy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随着受累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ApoB水平逐渐升高,Hcy水平冠心病组随着受累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而增加,随冠脉病变Gensini分值的增加,ApoB与Hcy逐渐增加,不同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Hcy及ApoB水平越高,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越重,血浆Hcy及ApoB水平可以间接反映冠心病严重性,将会对临床冠心病的诊治提供有益的参考。
- 左云慧张浩樊彩霞王兴斌王瑞生
- 关键词:冠状动脉病变同型半胱氨酸载脂蛋白B
- 20例经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连同肾动脉造影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穿刺途径,用左右冠状动脉共用型造影导管行冠状动脉连同肾动脉造影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20例需要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高血压病患者,经皮桡动脉穿刺(其中12例为右手桡动脉,8例为左手桡动脉),用左右冠状动脉共用型造影导管行左右冠状动脉造影后,再用该导管进行左右肾动脉造影。结果12例经右手桡动脉途径的患者,其中1例因桡动脉痉挛改为股动脉途径完成冠状动脉连同肾动脉造影;2例因造影导管长度不够,未能完成肾动脉造影;8例经左手桡动脉途径的均成功。20例均无术后并发症。结论经桡动脉途径用左右冠状动脉共用型造影导管行冠状动脉连同肾动脉造影可行性高,安全有效。
- 张浩左云慧樊彩霞王瑞生逯秀秀
- 关键词: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肾动脉造影
-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7例分析
- 2002年
- 左云慧常红季洁
-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 冠状动脉病变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及载脂蛋白B的相关性研究
- 左云慧张浩樊彩霞杨雅琴王兴斌罗文龙王磊祝晓清
- 该项目属于临床医学心血管内科方面的研究。主要内容:该研究目的是探讨冠状动脉病变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及载脂蛋白B的关系。方法共选择研究对象198例,均为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和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其中冠心病组157例,选取...
- 关键词:
- 关键词:冠状动脉病变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载脂蛋白B
- 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扑动1例
- 2006年
- 王瑞生张浩左云慧
- 关键词:导管消融术
- 临时心脏起搏器在外科手术中的“保护性”应用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探讨临时心脏起搏器在外科手术中“保护性”应用的可行性及需注意的一些问题。方法:将10例合并存在不同程度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外科患者,在行手术治疗前半小时至24h内,Seldinger法经右股静脉,在C形臂X线机下置入临时心室起搏电极,起搏器工作正常后进行外科手术。术中、术后进行心电监护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10例患者术中、术后起搏器起搏、感知功能均正常,手术顺利。术后观察6h~2周撤除电极。除1例Ⅲ°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因拒绝安置永久心脏起搏器,撤除电极后第3日突发室颤死亡外,余病情均平稳,无并发症。结论:临时心脏起搏器在外科手术中“保护性”应用安全、可行。
- 张浩高建忠左云慧王瑞生
- 关键词:临时心脏起搏器外科手术
- 以下肢静脉血栓为首发表现的腹膜后纤维化一例
- 2002年
- 左云慧常红
- 关键词:下肢静脉血栓腹膜后纤维化首发症状病例报告
- 射频消融治疗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16例分析
- 2005年
- 目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是临床实践中常见的心律失常,本文报道对其进行标测及射频导管消融(RFCA)的经验。方法:16例患者(男性9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40.1±10.7)岁,对全部患者进行了心内电生理检查,在标测到的逆行心房最早激动部位进行射频导管消融。结果:16例患者中,11例为隐匿性左侧旁路,1例为隐匿性右后间隔旁路,4例为B型预激综合征。隐匿性左侧旁路中,左后间隔旁路3例,左前旁路5例,左后旁路3例。B型预激综合征中3例为右前游离壁旁路,1例为右后游离壁旁路。B型预激综合征右前游离壁旁路影像学有效消融靶点为:左前斜位45°,右房室环9点处。右后游离壁旁路影像学有效消融靶点为:左前斜位45°,右房室环7点处。所有患者均获得成功,无并发症。结论:RFCA术治疗AVRT有效、安全。
- 王瑞生张浩左云慧万德中魏渝娟李仁善
- 关键词:隐匿性旁路射频消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