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红兵
- 作品数:34 被引量:73H指数:5
-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语言文字社会学更多>>
- 英语课堂教学中“非共识性”交往的探索
- 2014年
- 从控制走向交往是英语课堂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基于师生之间平等关系交往的教学使得英语课堂的教学活动获得了新的活力和张力。课堂上,英语教师创设模拟交际的实践情境,在师生、生生的交往互动中应用英语,在体会和领悟中获得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提升。
- 康红兵
- 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学交往互动共识性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教学发展模拟交际
- 农村综合高中办学模式的探索——基于C中学“一校两式,二次分流”模式的个案研究
- 现实需要与教育政策催生着高中阶段教育结构的调整。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农村高中的发展一方面有助于缓解农村就业压力,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提升劳动力的基本素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城镇化进程。构建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综...
- 康红兵
- 关键词:办学模式教育结构办学原则
- 文献传递
- 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被引量:2
- 2013年
- 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存在着认识不高,经费投入不足,培训模式固化,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为此,一要提高对培训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二要加大经费投入,三要创立灵活多样的培训模式,四要提高师资水平。
- 康红兵
- 农村高中英语课程多样化的实施策略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课程多样化(CurricularDiversification)的概念最初是作为“增强职业技术教育的课程设置”而在20世纪初才为人们所接受的。
- 康红兵
- 关键词:课程多样化高中英语农村职业技术教育课程设置
- 基础教育阶段在线课程的实践合理性研究——基于慕课(MOOC)热潮的思考被引量:9
- 2014年
- 以慕课(MOOC)为代表的在线课程以崭新的教学模式、显著的发展优势以及对现代教育教学模式的冲击迅速在全世界掀起了热潮。一轮教育的反思正在深化。从实践合理性的角度看,在线课程在实践探索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困难和瓶颈,如技术指导、实践探索与理论反思的反差,局部推进和整体提升的缺憾,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统一的距离,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一致的难度等。正确看待这次教育的变革和探索,应关注以下几方面:相对的正确性是实践合理性的内涵要求,借鉴和创新的活动生成是实践的主要途径,努力避免目的实现追求中价值性的弱化,审慎推进在线课程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应用。
- 康红兵
- 关键词:基础教育在线课程
- 审慎推进慕课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应用被引量:5
- 2014年
- 慕课,即“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MOOC),正以不可撼动的力量影响着高等教育,同时也引起了基础教育界的广泛关注。然而在现阶段,对基础教育如何与之接轨这一问题,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研究都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本期“视点”刊登与之相关的几篇论文,希望能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 康红兵
- 关键词:教育阶段在线课程基础教育教育界
-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师专业行动能力初论——基于英语课程标准和教师专业标准的双重视角被引量:3
- 2014年
- 教师专业行动能力是教师专业成长进程中,融合了专业素养、专业技能、专业信念和专业情感等多项因素形成的综合性能力,是教师专业实践的前提。英语教师专业行动能力因第二语言习得的特点在课程资源、课程的组织实施和课程评价中有着具体的表现。鉴于美国优秀中学英语教师专业标准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英语教师专业行动能力也有着时代的要求和内容。
- 康红兵
- 关键词:英语教师课程标准教师专业标准
- 农村综合高中办学模式的探索
- 现实需要与教育政策催生着高中阶段教育结构的调整。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农村高中的发展一方面有助于缓解农村就业压力,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提升劳动力的基本素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城镇化进程。构建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综...
- 康红兵
- 关键词:办学模式个案研究
-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 中学英语课堂教学需要关注的三个问题被引量:2
- 2015年
- 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愈演愈烈的应试倾向使英语课堂教学的改革和效果面临窘境。在诸多课程与教学的困扰中,有三个问题急待明确和澄清:英语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英语课堂教学的循证实践和对学习科学的权变。中学英语课堂教学需要回归二语习得教学的本真,需要理论与实践的双向互动,需要审慎对待学习科学给英语课堂教学带来的冲击。
- 康红兵
- 关键词:中学英语课堂教学循证实践
- 课程基地:见证深度学习的真实发生——基于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实践建设的案例研究被引量:4
- 2016年
- 深度学习是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的价值追求。课程基地落实了学习知识与能力的迁移,聚焦于学习过程与方法的价值,满足了学生与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学习环境与教学情境的设计、课程资源和学科知识的整合以及学习科学与教育技术的应用,课程基地打造"格物致知"的"物型课程"。课程基地为深度学习提供了有效的实践路径,并通过视导检核深度学习的真实发生。
- 康红兵吴永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