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健康

作品数:35 被引量:148H指数:7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基础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胆管
  • 9篇内镜
  • 8篇术后
  • 7篇结石
  • 6篇胆管造影
  • 6篇胆总管
  • 6篇胰胆管
  • 6篇胰胆管造影
  • 6篇胰腺
  • 6篇胰腺炎
  • 6篇肿瘤
  • 6篇腺炎
  • 5篇蛋白
  • 5篇术后胰腺炎
  • 5篇逆行
  • 5篇ERCP术
  • 5篇ERCP术后
  • 4篇胆总管结石
  • 4篇造影
  • 4篇逆行胰胆管

机构

  • 21篇山西医科大学
  • 21篇山西医科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沧州市中心医...
  • 1篇解放军第26...

作者

  • 33篇张健康
  • 4篇徐大毅
  • 4篇李亮成
  • 3篇张瑜
  • 3篇苏振华
  • 3篇李晓丽
  • 2篇胡占胜
  • 2篇闫方博
  • 2篇张志强
  • 1篇张娜
  • 1篇李悦
  • 1篇王亮
  • 1篇王岳
  • 1篇贾立明
  • 1篇霍丽娟
  • 1篇魏思忱
  • 1篇梁彩霞
  • 1篇付晓莉
  • 1篇朱玲玲
  • 1篇董菁

传媒

  • 4篇山西医药杂志
  • 4篇中国现代医生
  • 3篇当代医学
  • 3篇胃肠病学和肝...
  • 3篇中华临床医师...
  • 2篇胃肠病学
  • 2篇现代消化及介...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广西医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中国药物与临...
  • 1篇实用医院临床...
  • 1篇基层医学论坛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临床与病理杂...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07
  • 2篇2001
  • 3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4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胆道探条扩张术联合支架置入术治疗梗阻性黄疸3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胆道探条扩张术联合支架置入术治疗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特点。方法32例梗阻性黄疸患者行ERCP胆道探条扩张术联合支架置入术后,观察黄疸消退及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32例患者中成功退黄29例,退黄失败3例,成功率90. 6%。结论 ERCP胆道探条扩张术联合支架置入术在治疗梗阻性黄疸上具有安全、有效、并发症低的优点,是一种可靠的方法。
熊杰张健康
关键词:梗阻性黄疸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支架置入术
胆道支架置入及IRE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21年
肝门部胆管癌是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常见原因,其起病隐匿,手术切除率低,预后大多不良。胆道支架置入是姑息性治疗的选择之一,结合不可逆电穿孔(IRE)治疗可以更好地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文就胆道支架置入及IRE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现状和进展作一综述。
郭晋芳张健康
关键词:肝门部胆管癌胆道支架置入
ERCP术后胰腺炎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探讨ERCP(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术后并发胰腺炎的危险因素,以更好的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的发生。方法收集2010年10月~2013年7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行ERCP检查或治疗的168例患者的住院资料,符合标准153例,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患者性别、年龄、肥胖、黄疸、麻醉方式、插管次数、胰管显影次数、怀疑乳头括约肌功能障碍、乳头括约肌切开、鼻胆管引流、胆管支架置入等因素与ERCP术后胰腺炎发生的关系。结果153例行ERCP术患者中发生胰腺炎19例,发生率为12.42%。单因素分析显示在所选择的25个因素中有9个因素有统计学意义,将有统计意义因素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4个变量,其中女性、怀疑乳头括约肌功能障碍、插管困难为ERCP术后胰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鼻胆管引流为ERCP术后胰腺炎的保护因素。结论女性、怀疑乳头括约肌功能障碍、插管困难是ERCP术后胰腺炎的高危因素,而鼻胆管引流可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的发生。
张瑜张志强张健康
关键词:ERCPPEP
PTBD与EUS-BD在恶性胆道梗阻患者ERCP失败后的应用进展被引量:2
2023年
恶性胆道梗阻(malignant biliary obstruction,MBO)是指因胆道内或胆道邻近部位的肿瘤病变压迫胆道引起胆汁排出受阻,因其外科手术干预率低,故选取姑息治疗为主,即实现胆道引流。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是实现胆道引流的标准方法,当其操作失败时,临床上多采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和超声内镜引导下胆道引流术,本文将整理相关文献,对MBO患者ERCP失败后的两种胆道引流方法作一综述。
任茜雅张健康
关键词:恶性胆道梗阻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
生长抑素在预防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术后胰腺炎和高淀粉酶血症中的临床作用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对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术后胰腺炎(PEP)和高淀粉血症(hyperamylasemia)的预防作用。方法将80例行ERCP的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生长抑素组(n=41)和对照组(n=39),生长抑素组于术后30 min给予生理盐水50 mL+生长抑素6 mg静脉泵入,4 mL/h,持续24 h;对照组泵入同等量的液体,但无生长抑素加入,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术前、术后4 h、术后24 h血淀粉酶值,并观察有无胰腺炎发生。结果生长抑素组术前、术后24 h淀粉酶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2>0.05、P=0.9870.05),术后4 h生长抑素组淀粉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2<0.05),术后4 h、24 h生长抑素组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比对照组显著降低(χ2=5.61,P<0.05;χ2=6.25,P<0.05),术后24 h内生长抑素组胰腺炎的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减少(χ2=4.35,P<0.05),生长抑素组无重症胰腺炎发生,而对照组有1例。结论生长抑素可有效预防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术后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
胡占胜张健康
关键词:生长抑素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
内镜下胃息肉活检与电切术后病理差异的研究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明确胃息肉通过内镜下活检是否可以得到准确的病理结果,并探讨胃息肉的癌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121例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消化科行内镜下息肉电切术的患者资料,对比研究内镜下胃息肉活检与电切术后组织的病理差异。结果 121例患者共检出148枚胃息肉,男女比例1∶1.75,平均年龄(55.5±11.0)岁;胃息肉平均大小(0.9±0.4)cm,山田分型中以Ⅱ、Ⅲ型胃息肉多见;胃息肉活检与电切术后的病理学差异率为27.0%,其中148枚胃息肉中有3枚在电切后诊断为息肉癌变,癌变率为2.0%。结论内镜下胃息肉活检与电切术后标本之间的组织学诊断有一定程度的差异。内镜下胃息肉活检并不能代表整个息肉病变,易误诊、漏诊癌变息肉。胃息肉有恶变潜能,虽然腺瘤性息肉恶变多见,但仍不能忽视增生性息肉恶变情况。
王樱荣张健康
关键词:胃息肉消化内镜
十二指肠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及气囊扩张术治疗非扩张性肝外胆管结石的疗效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比较十二指肠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十二指肠镜下乳头气囊扩张术(EPBD)以及EST+EPBD治疗非扩张性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2年1月因非扩张性肝外胆管结石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行内镜下治疗的患者118例,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EST组(n=45)、EPBD组(n=35)和EST+EPBD组(n=38),比较三组患者术后近、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围术期指标、治疗前与治疗后7 d的相关血清学指标。结果EPBD组高淀粉酶血症、胰腺炎发生率高于EST组(40.0%vs 15.6%,42.9%vs 13.3%,均P<0.05);EPBD组高淀粉酶血症、胰腺炎发生率高于EST+EPBD组(40.0%vs 10.5%,42.9%vs 13.2%,均P<0.05);三组术后穿孔、出血、胆道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ST+EPBD组胆道逆行感染、结石复发发生率低于EST组(5.3%vs 26.7%,2.6%vs 20.0%,均P<0.05)。EST+EPBD组一次取石成功率高于EST组(97.4%vs 77.8%,P<0.05);EST+EPBD组机械碎石率低于EST组(5.3%vs 26.7%,P<0.05);EPBD组手术时间少于EST组(P<0.05);EST+EPBD组手术时间少于EST组、EPBD组(P<0.05);三组残余结石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和治疗后7 d,三组血清学指标WBC、PCT、CRP、COX-2、AMS、TBi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后7d的血清学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ST+EPBD治疗非扩张性肝外胆管结石疗效确切,近、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且不加重机体炎症应激反应,安全可行。
郭晋芳张健康李悦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的诊断与防治进展被引量:1
2013年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oscopicretrograde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是当前诊治肝、胆、胰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ERCP术后胰腺炎(postERCPpancreatitis,PEP)是ERCP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接近3.5%,并波动于1.6%~15.7%。本文对PEP的危险因素、早期诊断及防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张瑜张健康
关键词: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ERCP术后胰疾病并发症发生率
熊去氧胆酸预防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取石术术后结石复发的效果观察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观察熊去氧胆酸(UDCA)预防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取石术术后患者结石复发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40例行ERCP取石术治疗的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后UDCA服用情况,将140例患者分为未服用组23例,短期服用组(<1个月)75例和长期服用组(>9个月)42例。术后随访2年,比较3组患者结石复发情况,并观察服用UDCA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未服用组、短期服用组、长期服用组的结石复发率分别为21.74%(5/23)、18.67%(14/75)、2.38%(1/42),其中长期服用组结石复发率均低于未服用组及短期服用组(均P<0.05),而未服用组及短期服用组结石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用UDCA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取石术术后长期服用UDCA可降低结石复发率,且安全性较高。
李妮张健康
关键词:熊去氧胆酸胆总管结石复发率
人类乙型肝炎病毒前-S1蛋白反式调节新基因PS1TP5的克隆表达与部分功能研究
乙型肝炎病毒的持续感染至今仍然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不仅引起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而且与肝纤维化、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然而对于HBV感染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这主要是由于HBV感染引起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张健康
关键词:前-S1蛋白酵母双杂交抑制性消减杂交
文献传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