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1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27篇肿瘤
  • 21篇疗法
  • 20篇放射疗法
  • 13篇放疗
  • 7篇直肠
  • 7篇转移瘤
  • 7篇脑肿瘤
  • 6篇立体定向放射
  • 6篇加速器
  • 5篇照射
  • 5篇直肠癌
  • 5篇食管
  • 5篇食管癌
  • 5篇手术
  • 5篇术前
  • 5篇外科
  • 5篇细胞
  • 5篇近距
  • 5篇肝癌
  • 5篇肠癌

机构

  • 4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解放军第一一...

作者

  • 41篇张可领
  • 23篇肖作平
  • 16篇刘永明
  • 11篇金冶宁
  • 9篇伏少华
  • 7篇魏怡
  • 7篇董昭
  • 4篇张晓青
  • 4篇孟幼华
  • 4篇蓝莉
  • 4篇余友渔
  • 3篇胡小吾
  • 3篇孙苏平
  • 3篇周晓平
  • 3篇王雅杰
  • 2篇徐婷
  • 2篇王来兴
  • 2篇居小萍
  • 2篇董文君
  • 2篇姜秀峰

传媒

  • 6篇第二军医大学...
  • 4篇中华放射肿瘤...
  • 4篇现代肿瘤医学
  • 3篇中国癌症杂志
  • 2篇中国肿瘤临床...
  • 2篇医学综述
  • 2篇实用肿瘤学杂...
  • 2篇上海医学
  • 2篇肿瘤
  • 2篇国外医学(放...
  • 1篇中国肿瘤生物...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中华放射医学...
  • 1篇国外医学(肿...
  • 1篇肝胆外科杂志
  • 1篇中国医疗器械...
  • 1篇中国微侵袭神...
  • 1篇功能性和立体...
  • 1篇中华医学会放...

年份

  • 1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2
  • 5篇2001
  • 1篇2000
  • 3篇1999
  • 6篇1998
  • 6篇1997
  • 5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0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直肠癌术前不同方法照射对肿瘤切除率的影响
2001年
魏怡张可领孙苏平金冶宁
关键词:直肠癌术前放射疗法肿瘤切除率
X-刀治疗脑肿瘤临床报道——物理特性和质量保证被引量:2
1998年
X┐刀治疗脑肿瘤临床报道——物理特性和质量保证伏少华张可领肖作平刘永明钱国桢关键词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直线加速器脑肿瘤剂量学质量保证作者单位: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放疗科(上海200433)立体定向放射外科近几年得到迅速发展,直线加速器X线立体定向放射外科...
伏少华张可领肖作平刘永明钱国桢
关键词:直线加速器脑肿瘤X-刀
放射治疗合并射频加热治疗晚期肝癌的初步报告
1990年
从1984年4月至1989年4月,我院用非创伤性APA系统加热合并放疗的方法,治疗15例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均为不能手术或术后复发不能再手术者。放疗用(?)0Co或10MV-X线,Dr2400~5114cGy。加热用BSD-1000环形矩阵排列(APA)系统,直肠内测温,40℃者至少维持45分钟,41℃以上至少30分钟,部分病人42℃以上,加热为2次/每周,共4~8次。患者治疗前后均用B超和CT检查。
张可领孟岩林青
关键词:射频加热直肠内平均生存期单发性照射剂量
直肠癌术前放射治疗的临床意义被引量:3
1996年
目的:探讨术前放疗对晚期直肠癌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136例肿瘤粘连和固定的直肠癌患者,其中62例行术前放疗,后行手术治疗,放疗后2~3周进行手术(放疗组)。74例患者仅用手术治疗(对照组)。结果:放疗组47例(75%)进行了根治性肿瘤切除,其中2例(3.2%)术后无肿瘤残留,手术切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切端肿瘤细胞阳性率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放疗的主要毒性是白细胞减少和尿道刺激症状。结论:肿瘤粘连和固定的直肠癌术前放疗可提高肿瘤手术切除率,无明显的副作用。
张可领肖作平魏怡蓝莉
关键词:直肠肿瘤放射疗法外科手术
立体定向放射手术结合全脑照射治疗脑转移瘤被引量:2
1997年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放射手术(SRS)结合全脑照射治疗脑转移瘤的疗效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94年7月~1996年6月间应用SRS治疗脑转移患者18例(28个病灶)。中位随诊时间为14个月。所有患者的Karnofsky评分≥40分。肿瘤直径为12mm~40mm(平均27mm)。SRS治疗采用10MV的直线加速器,肿瘤剂量(80%剂量线)为20Gy~30Gy(平均221Gy)。SRS后15例进行了全脑分次照射,脑中间平均剂量为30Gy~40Gy,SRS前后均行CT和(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结果中位生存期为8个月,肿瘤控制率为833%(20/24),肿瘤消失为50%(12/24),肿瘤明显缩小(>50%)为333%(8/24),肿瘤稍缩小(≤50%)或无变化167%(4/24),CT显示肿瘤坏死2例,无肿瘤复发。原发肿瘤已控制、无脑外转移患者的生存期较长(P<005),单发和多发脑转移者生存期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SRS结合全脑照射治疗脑转移瘤是安全和有效的。
张可领伏少华肖作平刘永明余友渔
关键词:立体定向放射放射疗法脑肿瘤肿瘤转移
乳腺癌胸壁大面积复发的再次贴敷放射治疗被引量:2
1999年
金冶宁王雅杰张可领刘永明董昭蓝莉
关键词:乳腺癌胸壁复发贴敷疗法放射疗法
X刀治疗脑内病变283例长期随访研究
2003年
目的:总结X刀治疗脑内病变的长期随访结果。方法:对283例X刀治疗的脑瘤和脑血管畸形患者进行临床和影像学随访,随访时间为1~8年,平均(2.05±4.66)年。结果:82例转移瘤消失35例(42.7%),缩小28例(34.1%),无变化11例(13.4%),增大8例(9.8%);61例胶质瘤消失10例(16.4%),缩小19例(31.1%),无变化16例(26.2%),增大16例(26.2%);55例动静脉畸形消失29倒(52.7%),缩小20倒(36.4%),无变化6倒(10.9%);17例海绵状血管瘤缩小4倒(23.5%),无变化13例(76.5%);35例脑膜瘤消失5例(14.3%),缩小15例(42.9%),无变化13例(37.1%),增大2例(5.7%);12例神经鞘瘤消失3例(25.0%),缩小6例(50.0%),无变化2例(16.7%),增大1例(8.3%);10倒生殖细胞瘤消失8例(80.0%),缩小2例(20.0%);11例其他肿瘤消失2例(18.2%),缩小4例(36.4%),无变化4例(36.4%),增大1例(9.0%)。影像检查还发现病灶有坏死表现99例,囊性变19例,周边环状强化73例,胶质细胞增生20例,暂时性反应性肿大23例,放射性脑水肿28例。结论:X刀对小型脑肿瘤和血管畸形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X刀治疗的主要并发症是放射性脑水肿。
胡小吾周晓平王来兴姜秀峰肖作平刘永明张可领
关键词:脑内病变X刀脑血管畸形直线加速器
直肠癌术前不同方法照射对肿瘤切除率的影响
魏怡张可领孙苏平金冶宁
文献传递
低剂量rhGM—CSF治疗肿瘤放疗所致的白细胞减少症被引量:7
1998年
目的 探讨低剂量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对肿瘤患者放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疗效。方法 12例肿瘤患者在放疗过程中出现白细胞下降(白细胞低于4.0×10^9/L),在放射治疗的同时肌注低剂量的rhGM-CSF(总剂量200-400ug),在用药后第5、10天观察血常规的变化。结果 给药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绝对数和百分数的平均值较给药前明显升高(P<0.01),而血红蛋白、血小板的平均值则无明显变化(P>0.05),未见明显的副作用。结论 低剂量的rhGM-CSF对放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有明显的疗效。
张可领徐婷蓝莉金冶宁
关键词: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白细胞减少症
乳腺癌术后放疗后胸壁大面积复发的再次放疗
1999年
目的 探讨乳腺癌术后、放疗后胸壁大面积复发再次放疗的方法。 方法 总结我院自1994 年4 月~1998 年6 月间,应用两种不同的放疗方法治疗17 例胸壁表浅复发面积超过100cm2 病人的疗效观察。7 例近距离贴敷治疗,经CT定位,靶区边缘剂量6~8Gy次,共3 次,10~15d 内完成。常规放疗10 例,选用10 MeV电子线加1cm 胸壁蜡块补偿30~50Gy15~25 次19~33 d6 例;10 MV光子加楔型板双切线野+10 MeV电子线4 例,44~60Gy22~30 次30~40d。 结果 近距离贴敷治疗结束一个月后,86 %(67 例) 病灶基本消失,无呼吸系统症状。常规治疗组60% (610)病灶3 ~5 个月临床症状完全消退。20% (210)出现放射性肺炎。 结论 经CT定位,优化设计的近距离贴敷放疗方法,局部控制率较高,肺受量小。
金冶宁王雅杰张可领董昭刘永明蓝莉余友渔
关键词:乳腺癌胸壁复发近距离放疗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