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坡

作品数:3 被引量:37H指数:1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迟缓爱德华菌
  • 1篇毒力
  • 1篇腰椎
  • 1篇腰椎间盘
  • 1篇腰椎间盘突出
  • 1篇腰椎间盘突出...
  • 1篇再手术
  • 1篇治疗腰椎间盘...
  • 1篇治疗腰椎间盘...
  • 1篇手术
  • 1篇术后
  • 1篇术后再手术
  • 1篇突出症
  • 1篇椎间盘
  • 1篇椎间盘突出
  • 1篇椎间盘突出症
  • 1篇细胞
  • 1篇巨噬细胞
  • 1篇基因
  • 1篇基因调控

机构

  • 3篇东南大学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江苏大学

作者

  • 3篇张坡
  • 2篇李玉红
  • 2篇盛安康
  • 2篇陆承平
  • 2篇高大庆
  • 2篇周佳莹
  • 1篇洪鑫
  • 1篇徐泽炎
  • 1篇成静
  • 1篇刘磊
  • 1篇王运涛
  • 1篇吴小涛
  • 1篇李佳盈
  • 1篇郑恩金
  • 1篇时睿

传媒

  • 2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5
  • 1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eha基因调控迟缓爱德华菌的毒力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 eha基因是E.tarda毒力株ET-13一个重要的转录调控基因,本文研究其对该菌株毒力的影响。方法利用菌落计数法比较野生株和eha缺失株感染小鼠毒力(LD50)的差异,以及比较两菌株在小鼠每个肝脏、脾脏和肾脏中细菌菌落数目的差异;利用组织HE染色观察两菌株对宿主组织损伤的差异;利用RT-PCR,比较两种细菌毒力基因表达的差异。结果 eha缺失株相比野生株其毒力下降了2.5倍;eha缺失株在宿主体内的生存能力明显降低。小鼠感染野生株后,出现肝细胞水肿和中性粒细胞浸润,脾小体内细胞坏死,肾小管水肿等病变,以及上述脏器外观出现改变。提示野生株对小鼠的肝脏、脾脏和肾脏有毒性作用,而eha缺失株对上述脏器无明显毒性作用。RT-PCR结果显示,eha基因的缺失使得E.tarda菌的Ⅲ型分泌系统分泌蛋白基因eseC和外膜蛋白基因(pagC)的转录水平下降,菌毛蛋白基因(fimA)的转录水平没有改变。结论 eha基因缺失后,E.tarda菌ET-13株的毒力因子表达降低,使该菌毒力明显减弱,对宿主的致病性和病理损伤减轻。因此,eha基因是一个毒力正调控基因。
盛安康李玉红张坡祝如愿刁亦非周佳莹高大庆陆承平
关键词:毒力
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再手术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5
2019年
目的:探讨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术后再手术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整理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2014年7月~2017年6月因单节段LDH行PELD患者的临床资料,共计476例,根据是否再次手术分为再手术组(36例)和对照组(440例)。利用Kaplan-Meier评估法生成累计再手术率。观察两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吸烟史、糖尿病史、病程、手术时间、手术医师、突出类型、椎间盘高度、手术及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等级、椎间盘未突出部位钙化、Modic改变、腰椎失稳等临床参数,对上述参数做非配对t检验和卡方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对有统计学意义(P<0.1)的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初再次手术的时间间隔为12.2±10.3个月(1~48个月),63.9%的翻修手术(23例)在术后1年内进行,累计再手术率在4年时达到11.5%。再手术组与对照组在年龄≥50岁(52.8% vs 34.3%)、BMI≥24kg/m2(61.1% vs 43.9%)及腰椎失稳(47.2% vs 25.7%)、椎间盘未突出部位钙化(16.7% vs 33.6%)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差意义(P<0.1),性别、吸烟史、糖尿病史、手术医师、突出类型、椎间盘高度、Modic改变无统计学差异(P>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再手术主要危险因素为:BMI≥24kg/m2(OR=2.41,95%CI为1.183~4.907,P<0.05),椎间盘未突出部位钙化(OR=0.33,95%CI为0.138~0.852,P<0.05)是再手术的保护性因素。结论:单节段LDH患者PELD术后再手术多发生于术后1年以内,BMI≥24kg/m2是导致PELD术后再手术的危险因素,而椎间盘未突出部位钙化可能是再手术的保护性因素。
张坡王运涛洪鑫吴小涛时睿刘磊杨城刘国臻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
eha基因对迟缓爱德华菌抵抗巨噬细胞内外压力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 E.tarda能够在体内外许多环境包括在巨噬细胞内生存和繁殖,eha基因是该菌一个重要的转录调控基因,本研究探讨该基因在细菌抵抗巨噬细胞内外压力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体外实验模拟巨噬细胞内氧化和酸杀菌条件、体内血清和胆汁杀菌条件、以及细菌对SDS和多粘菌素B敏感性试验,比较ET-13毒力株及其Δeha缺失株和ehaComp互补株在这些压力下存活率,利用RT-PCR和SDS-PAGE电泳,比较上述3种细菌相关基因的转录和表达的差异。结果eha基因的缺失使ET-13对酸、H2O2、SDS和多粘菌素B敏感性提高(P<0.05);经小鼠血清或鱼胆汁处理后,3种菌株的存活率没有明显区别(P>0.05);RT-PCR结果显示,eha基因的缺失使得E.tarda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sodC、过氧化氢酶基因katB和鞭毛蛋白基因fliC、Ⅲ型分泌系统分泌蛋白基因eseC的转录水平下降。SDS-PAGE电泳结果显示,缺失株的主要外膜蛋白比野生株表达降低。结论 eha基因通过调控E.tarda相关基因的表达,参与了该菌抵抗巨噬细胞内氧化和酸等的压力,有助于细菌在巨噬细胞内生存和繁殖。
李玉红郑恩金高大庆李佳盈成静徐泽炎盛安康张坡祝如愿刁亦非周佳莹陆承平
关键词:巨噬细胞迟缓爱德华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