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宝骞
- 作品数:10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兰州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理学更多>>
- 复合酸掺杂的聚苯胺对Cr(Ⅵ)的吸附性能被引量:9
- 2014年
- 采用原位聚合法合成了盐酸与对甲基苯磺酸(TSA)共掺杂的聚苯胺,研究了不同比例复合酸掺杂对聚苯胺的微观形貌和对水中重金属Cr(Ⅵ)吸附性能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对掺杂态聚苯胺进行了研究与表征,考查了影响吸附容量的主要因素(pH值、吸附时间、温度、溶液浓度)。研究结果表明,室温下对甲苯磺酸和盐酸的摩尔比为9∶1时,掺杂态的聚苯胺形成了较疏松、规则的纳米棒状结构,其对Cr(Ⅵ)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和二级动力学模型,在50℃、溶液pH值为2时,最大吸附容量为413.22mg/g。
- 徐惠张宝骞陈泳翟钧张俊龙吴军霞
- 关键词:聚苯胺
- 不同质子酸掺杂聚苯胺及其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 聚苯胺(PANI)具有良好化学稳定性、导电性、高赝电容储能特性和独特的质子掺杂机制,且廉价、易制备,被认为是具有应用前景的导电高分子材料之一。聚苯胺的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能强烈依赖于合成和掺杂方法,不同的质子酸掺杂会对PA...
- 张宝骞
- 关键词:聚苯胺电化学性能微观结构
- 文献传递
- 铜离子电化学掺杂聚苯胺材料的制备方法及用途
- 铜离子电化学掺杂聚苯胺材料的制备方法及用途,将浓度为0.2~1.0mol/L质子酸掺杂剂、浓度为0.1~0.8mol/L苯胺单体和浓度为0.1~0.4mol/L铜离子掺杂剂混合均匀后,利用循环伏安法技术电解上述电解质溶液...
- 徐惠张俊龙吴君霞张宝骞
- 文献传递
- 一种纳米多孔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一种纳米多孔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步骤为:(1)凹凸棒纯土加入0.1-0.5mol/L的酸溶液进行搅拌分散0.5h;(2)加入苯胺和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搅拌0.5h;(3)加入过硫酸铵作为引发剂,搅...
- 徐惠陆海林陈泳张宝骞吴军霞唐靖庄君霞张俊龙王时雨
- 文献传递
- 聚苯胺/凹凸棒/零价铁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聚苯胺/凹凸棒/零价铁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目的是解决铁粉颗粒容易团聚和表面容易钝化的问题;其步骤为:(1)向反应容器中加入0.1~0.5mol/L的酸,反应溶液的酸摩尔比为0.1~0.5mol/L;(2)在加入凹凸棒黏...
- 徐惠陆海林陈泳吴军霞张宝骞
- 文献传递
- nZVI/PANI/ATP纳米纤维复合材料制备及对Cr(VI)的去除性能被引量:3
- 2015年
- 采用原位聚合法合成了硝酸掺杂的纳米零价铁/聚苯胺/凹凸棒黏土(nZVI/PANI/ATP)纳米纤维复合材料,用于去除废水中的Cr(VI)。考察了投料质量、吸附时间和p H值对其吸附性能的影响,对吸附过程进行了动力学和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PANI/ATP表面负载纳米零价铁(nZVI),解决了nZVI颗粒的团聚及在处理Cr(Ⅵ)时容易被腐蚀和钝化的问题。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Fe、An和ATP的质量比为0.74∶1∶4时,所制备的材料吸附容量达到87.95 mg/g,nZVI/PANI/ATP复合材料对Cr(Ⅵ)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为化学吸附。
- 李春雷徐惠张宝骞唐进张永豹
- 关键词:六价铬离子
- 铜离子电化学掺杂聚苯胺材料的制备方法及用途
- 铜离子电化学掺杂聚苯胺材料的制备方法及用途,将浓度为0.2~1.0mol/L质子酸掺杂剂、浓度为0.1~0.8mol/L苯胺单体和浓度为0.1~0.4mol/L铜离子掺杂剂混合均匀后,利用循环伏安法技术电解上述电解质溶液...
- 徐惠张俊龙吴君霞张宝骞
- 文献传递
- 一种纳米多孔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一种纳米多孔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步骤为:(1)凹凸棒纯土加入0.1-0.5mol/L的酸溶液进行搅拌分散0.5h;(2)加入苯胺和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搅拌0.5h;(3)加入过硫酸铵作为引发剂,搅...
- 徐惠陆海林陈泳张宝骞吴军霞唐靖庄君霞张俊龙王时雨
- 文献传递
- 类水滑石/凹凸棒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类水滑石/凹凸棒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步骤为:(1)将凹凸棒黏土加入蒸馏水进行搅拌分散0.5h,配置成0.01-0.03%悬浮溶液;(2)依次加入表面活性剂、硝酸镁、硝酸铝,搅拌0.5h;(3)搅拌中缓慢滴加含碱、碳酸钠...
- 徐惠陆海林陈泳吴军霞张宝骞
- 文献传递
- 聚苯胺/凹凸棒/零价铁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聚苯胺/凹凸棒/零价铁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B>目的是</B>解决铁粉颗粒容易团聚和表面容易钝化的问题;其步骤为:(1)向反应容器中加入0.1~0.5mol/L的酸,反应溶液的酸摩尔比为0.1~0.5mol/L;(2)...
- 徐惠陆海林陈泳吴军霞张宝骞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