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壮
- 作品数:45 被引量:36H指数:4
-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福建省教育厅A类人文社科/科技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 回归与超越:《杜臆》与“以意逆志”法被引量:6
- 2008年
- 王嗣奭《杜臆》笺释杜诗,取的是一种体验式路向,借重个人身处明清易代之际的复杂人生经验以契入杜诗,并由此掘发杜诗的"真"、"正"之美。这既是对传统"以意逆志"法的回归,同时也是一次超越。
- 张家壮
- 关键词:以意逆志
- 高屋建瓴大义微言--韩愈《送董邵南序》发微
- 《送董邵南序》(以下简称《送序》)又题为《送董邵南游河北序》.此文写作的时间,方成硅定为唐德宗贞元十八至十九年(802-803)间.韩愈的散文创作,笔致奇曲.过商侯在《古文评注》中就说过"唐文惟韩奇"...
- 张家壮
- 关键词:唐代文学艺术特征
- 适“意”不异逍遥游——苏轼诗、书互言内涵探微
- 2009年
- 苏轼之于中国文化史的贡献,不仅表现于诗、词、散文创作上的雄踞百代,在传统笔墨艺术领域,他亦能领异标新,独树一帜,名贯“宋四家”之首,成为其时书坛、画坛上的一代巨擘。尤其可贵的是,苏轼还以其敏锐的洞察、深邃的思索。提出了一系列精辟而独到的文学艺术理论,使他对后人的沾溉无限深远。本文拟以苏轼的书论和诗论为中心,
- 张家壮
- 关键词:诗论逍遥游中国文化史散文创作笔墨艺术
- 宋代特殊情境下的杜诗书写与杜诗接受
- 2019年
- 在"诗可以怨"的传统理论框架内,通过对宋代某些书杜者书杜样态的分析,探询杜诗接受史中的一个特殊支脉是如何在一些特定的历史情境中展开、他们的"托杜以怨"具有怎样的历史特征,进而把握其中易为人忽略然而同样耐人寻味的那一部分文化蕴涵。
- 张家壮
- 傅山的杜诗书法及其易代心声
- 2020年
- 杜诗书写在明末清初较之前代更复杂更广阔也更深刻地展开着。傅山作为其时书杜之典型,其对杜诗的体认与对书法的体认有着颇为相似的祈向,他乐赏的杜诗所涵具的气质内蕴与其书法所追求的气质内蕴是相通的。因此,其读杜之所称扬与书杜之所选,具体篇目虽不尽相同,但趣尚正复是一贯的。傅山书杜在“写什么”上是真正的随“性”而为者,借这番书写,傅山传达了特定时代中自我的格趣境界与现实感怀。
- 张家壮
- 关键词:气质体认明末清初
- “文章四友”诗歌的宫廷情结与革故鼎新被引量:4
- 2002年
- 所谓“文章四友”即崔融、李峤、苏味道、杜审言 ,是活跃于武则天当政时期那一特定政治、文化情态下颇具典型意义的文人集团。本文即希图从考察“四友”其时的政治、文化氛围及诗歌自身的艺术进程出发 ,理清此四者在诗歌创作上的时代烙痕及新变质素 ,俾于初唐的诗歌发展有更清楚的了解。
- 张家壮
- 关键词:文章四友诗歌旧影
- “文章四友”名称、名次考辨及其文学意义被引量:2
- 2003年
- 李峤、杜审言、苏味道、崔融年轻时就号为“文章四友”的说法并不可信,同时“崔李苏杜”的名次排列乃是依四人的诗文在当时宫廷中的地位与影响来决定的。“文章四友”作为以文为友新风尚推就下形成的文人集团,它的形成方式本身就全面反映那一特定的政治文化环境中新兴士子以文章致身的生动情态。反之,以文为友的风尚也影响了四人的文学创作,打开了唐人诗歌表现内容的一个新视界。
- 张家壮
- 关键词:文章四友杜审言苏味道
- 历代杜诗书法辑目(下)被引量:2
- 2016年
- 检阅历代书画目录、法书图录、法书题跋等文献,辑录其中以杜诗为题材的书法作品之信息,对模棱不清者稍加考订,并依书者时代之先后铨次编成目录。由此可见历代书杜之盛,是书史重重叠叠的书写现象中饶有兴味而极具光彩的部分。
- 张家壮
- 从宋代杜诗注疏的“经典”传统论明末清初的杜诗辑注
- 2012年
- 清初杜诗学者虽然猛烈地批评宋人的杜注,但又必须凭借宋人的成果进行新的整顿。与刘辰翁评杜之不但遭到他们的挞伐亦且陆续被删汰至残存无几不同,清初杜诗学者在对待宋注上是既"辟之而又用之",二者之间的紧张对立只是表现在某些具体的解释上,而与注杜的基本范式无太大关联。这种"辟之而又用之"的现象,让我们从杜诗辑注之学分别处于高峰的两个时期间,看出了一些相关、相似的地方,至少是一些可供比较的基础。
- 张家壮
- 关键词:宋代明末清初诘难
- 明末清初杜诗学的演进三形态
- 一、走出刘辰翁的时代:明末清初的杜诗评解如果从彭镜溪集注《须溪批点选注杜工部集》、高崇兰编集刘辰翁评点《集千家注批点杜工部诗集》的刊刻算起[彭本刻于元贞元元年(1295),高本刊刻在元大德七年(1303)],刘辰翁(12...
- 张家壮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