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小兵

作品数:38 被引量:212H指数:10
供职机构: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石化股份公司科技攻关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天文地球
  • 13篇石油与天然气...
  • 8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7篇盆地
  • 12篇油气
  • 12篇塔里木盆地
  • 7篇教学
  • 6篇凸起
  • 6篇库勒
  • 6篇阿克库勒凸起
  • 5篇地层
  • 5篇层序
  • 4篇储层
  • 3篇叠合
  • 3篇叠合盆地
  • 3篇东营组
  • 3篇断陷
  • 3篇断陷盆地
  • 3篇岩石
  • 3篇岩石学
  • 3篇岩石学特征
  • 3篇油气关系
  • 3篇沙河街组

机构

  • 38篇成都理工大学
  • 4篇中国石油化工...
  • 3篇四川教育学院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重庆科技学院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西南石油局
  • 1篇中国石化

作者

  • 38篇张小兵
  • 15篇赵锡奎
  • 10篇李坤
  • 7篇宋荣彩
  • 6篇何建军
  • 5篇谭先锋
  • 5篇林小兵
  • 4篇林会喜
  • 4篇张哨楠
  • 4篇田景春
  • 3篇李国蓉
  • 3篇聂永生
  • 3篇陈克勇
  • 3篇孟万兵
  • 2篇邓广君
  • 2篇代寒松
  • 2篇孟万斌
  • 2篇王长城
  • 2篇郑荣才
  • 2篇宋金民

传媒

  • 6篇物探化探计算...
  • 4篇中国地质教育
  • 2篇地质找矿论丛
  • 2篇沉积与特提斯...
  • 2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大庆石油地质...
  • 1篇地质科学
  • 1篇石油实验地质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新疆石油地质
  • 1篇断块油气田
  • 1篇内蒙古石油化...
  • 1篇天然气勘探与...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西安石油大学...
  • 1篇石油天然气学...
  • 1篇岩性油气藏
  • 1篇教师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11篇2007
  • 1篇2005
  • 4篇2004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残留被动大陆边缘盆地——一种被忽略的盆地类型被引量:13
2007年
各种盆地分类中人们忽略了一种盆地类型,即“残留被动大陆边缘盆地”。这种盆地发育在大洋中脊,随着板块会聚已经俯冲到活动大陆边缘之下,大洋收缩到十分狭窄的程度但仍然保持被动大陆边缘的基本性质,且由于俯冲板块的板块拉力和挠曲造成的表层张力张性正断层活动较强烈。由于这种盆地是板块尚未碰撞时发育的,因此与前陆盆地还没有必然联系,随着板块碰撞和前陆盆地的形成,它可以演化成残留洋盆地前陆盆地。广西“钦防海槽”和“十万大山”盆地区,由于早古生代的华夏古陆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古陆块,因此在中奥陶世—志留纪武夷、闽台微陆块向华南古板块拼贴时,“钦防海槽”即处于“残留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演化阶段,其后经历了早泥盆世残留洋盆地、晚古生代特提斯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晚二叠世早期前陆盆地、中生代前陆盆地和新生代走滑断陷盆地的盆地性质转化过程。
赵锡奎雍自权李国蓉张小兵邓广君李坤
关键词:十万大山
辽东湾盆地旅大地区古近系层序-岩相古地理编图被引量:5
2008年
通过大量岩心和测井资料分析,结合部分地震资料,依据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将辽东湾盆地古近系划分为2个超长期、6个长期、18个中期和数10个短期旋回层序。在综合长期层序界面和结构特征的基础上,选择长期旋回的上升和下降相域为等时地层单元编制层序、岩相古地理图,得出了长期旋回的古地理演化规律为:在LSC2和LSC3时期,以发育浅湖和湖底扇沉积体系为主,LSC4时期以发育三角洲和湖底扇沉积体系为主,到LSC5和LSC6时期以发育三角洲和湖泊沉积体系为主,自下而上形成浅湖→湖底扇→三角洲沉积演化过程和砂体展布规律。从而为有利储集砂体的预测提供了依据。
戴朝成郑荣才文华国张小兵
关键词:层序-岩相古地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古近系
资源勘查专业“三位一体”教学管理模式被引量:1
2010年
资源勘查专业是成都理工大学的老牌地质专业。在本科生逐年扩招和有限的教学资源形势下,建立良好可行的教学管理模式有着急迫的需要。我校资源勘查专业经过几年教学计划的实行情况,结合新形势下的教学理念及国家对本科专业的规划,设计了"三位一体"的教学管理模式,即班主任、辅导员和导师为位,学生为教学主体。该模式理清了教学主题,规范了各教学层次,在试行过程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宋荣彩李仲东张小兵高志友
关键词:本科生教学管理
高邮凹陷马家嘴-联盟庄地区戴南组构造—沉积体系被引量:17
2007年
沉积过程和构造作用的关系研究历来都是地质工作者进行盆地分析的核心问题,层序地层学的提出与发展将该问题在现阶段已演变为结合构造演化发展,从三维空间整体解剖沉积过程的沉积体系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构造作用是控制陆相断陷盆地沉积体系发育、展布及演化的主要因素之一。该文在岩心观察、野外露头、测井曲线识别及地震资料解释的基础上,将苏北盆地高邮凹陷马家嘴-联盟庄地区戴南组划分为湖泊、湖底扇、近岸水下扇和扇三角洲4种沉积体系,在结合马家嘴-联盟庄地区构造发展演化过程的基础上,分析得出研究区戴南组的沉积体系在纵、横向上受构造控制作用明显。
张小兵郑荣才张哨楠
关键词:高邮凹陷戴南组
陆相断陷盆地复杂小断块储层描述
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陆相含油气盆地分布区,是一个以陆相含油气盆地产油为主的国家。在陆相沉积盆地里,几乎所有沉积环境的碎屑岩都有可能接受油源成为油气储集层,但受物源、构造(尤其是断层)等因素的影响,陆相断陷瓮地的油气勘探非...
张小兵
关键词:陆相断陷盆地复杂小断块储层描述储层建模
塔里木盆地塔中构造演化与志留系油气关系被引量:11
2004年
多年的钻探证实 :塔里木盆地志留系油气聚集成藏具有复杂性和无规律性。文章结合塔里木盆地形成的构造背景对塔中的主要构造演化过程进行了研究 ,并具体分析了构造演化与志留系油气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 ,塔中古隆起源于早古生代拉张背景下的正断层 ,寒武—奥陶纪为其烃源岩形成的重要时期 ;加里东中期运动的构造反转是塔中古隆起的主要形成期 ,同时也为志留系形成地层及复合圈闭提供了古地理背景 ;海西早期运动使塔中鼻状古隆起基本定型 ,并使形成的志留系古油藏遭受破坏 ,导致沥青砂岩形成 ;海西晚期的挤压构造变形使古油藏遭受进一步的破坏 ;印支期以来的构造变动主要以调节为主。伴随整个构造的演化 ,志留系的油气聚集也是分期次不同规模进行的。
张小兵赵锡奎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志留系油气聚集复合圈闭生油岩
济阳坳陷前中生界潜山形成的构造过程与油气聚集规律被引量:11
2004年
近年来随着富台油田勘探成功,济阳坳陷新一轮潜山油气藏勘探顺利展开。作者根据渤海湾盆地区经历的大地构造演化,分析了济阳坳陷前中生界潜山所经历的构造背景和发育过程。指出古生代两次大隆大坳和轻度褶皱,为潜山构造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印支期的构造运动对潜山储层性能的提高起到重要作用;燕山晚期以来的张性块断作用,使得局部剥蚀潜山定型和断块潜山形成。济阳坳陷潜山型油气藏类型具有多样性、成带性,前中生代业已形成的大型潜山带是油气有利运聚方向,但不是整体富集带,而紧邻生油坳陷的各类潜山是勘探的重点部位。
赵锡奎徐国强罗志立张小兵王颖刘树根王军于正军于红军
关键词:油气
北汉庄油田三垛组一段储层沉积微相研究及其应用
2007年
本文结合研究区有限的取芯资料,通过砂体的沉积特征、测井相特征及砂体的空间分布对北汉庄油田三垛组一段进行了系统的沉积微相研究。结果表明,三垛组一段为河流相沉积,主要发育边滩、决口扇、泛滥平原、心滩、河道间5个微相。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单井剖面和井间剖面对比分析,研究沉积微相在垂向上和平面上的变化规律,并综合砂体厚度展布特征和地层厚度特征,编制了研究区内不同砂层组沉积时期沉积微相平面展布图。结果表明,三垛组一段底部辫状河河道沉积微相沉积的VIII砂体在研究区是最好的储层。这种对储层的详细解释以及对其沉积微相的精细描述有助于优质储层的鉴别和分布预测。
乔冀超张哨楠张小兵宋荣彩
关键词:测井沉积微相
孤北-桩海地区东营组层序地层对比及层序地层格架被引量:1
2007年
笔者通过大量的钻井岩芯观察、地震剖面解释、测井资料分析,详细研究了东营组层序划分和特征,共划分出了两个长期旋回,4个中期旋回。在层序划分的基础上,进行了全区的地层对比,各层序在不同地区发育程度不同是由于当时的古地理背景不同以及后期构造抬升剥蚀程度不同所造成的。分别建立了东西和南北向的层序地层格架模型,不同时期各中期旋回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发育特征。
林会喜田景春谭先锋孟万斌林小兵张小兵聂永生
关键词:古近系东营组层序地层
基于三维岩相建模的火山岩岩性识别与预测被引量:10
2010年
长岭1号气田蕴含了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其中绝大部分储存在营城组火山岩中。营城组火山岩主要为酸性火山岩,具有岩性复杂、孔洞缝较发育及储层难预测等特点。制约火山岩气藏开发的关键问题是能否准确识别和预测岩性。针对目前本地区对岩性、岩相认识不清的问题,充分利用岩芯、成像测井、岩屑和常规测井等各种有效信息,借助神经网络技术,建立了单井岩相解释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火山岩体控岩相建模的策略,将确定性建模与随机建模相结合,建立了火山岩三维岩相分布模型,实现了火山岩岩性的空间展布预测,为气藏的开发提供了依据。
陈克勇段新国张小兵宋荣彩
关键词:火山岩岩性识别测井响应地震速度营城组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