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弟文

作品数:24 被引量:59H指数:5
供职机构:四川省精神卫生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重庆市卫生局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癫痫
  • 6篇疗效
  • 5篇卒中
  • 4篇预后
  • 4篇脑卒中
  • 4篇急性
  • 3篇抑郁
  • 3篇缺血
  • 3篇疗效观察
  • 3篇急性期
  • 2篇蛋白
  • 2篇蛋白原
  • 2篇队列研究
  • 2篇血浆
  • 2篇血浆纤维
  • 2篇血浆纤维蛋白
  • 2篇血浆纤维蛋白...
  • 2篇血浆纤维蛋白...
  • 2篇抑郁症
  • 2篇预后关系

机构

  • 15篇绵阳市第三人...
  • 5篇四川省精神卫...
  • 3篇四川大学华西...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川北医学院
  • 1篇四川大学
  • 1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重庆市神经病...

作者

  • 23篇张弟文
  • 12篇宋晓灵
  • 9篇张中念
  • 7篇邹欣
  • 6篇黄艳君
  • 4篇董明
  • 4篇曹飞虎
  • 3篇刘鸣
  • 2篇曾蜀江
  • 2篇罗勇
  • 1篇谈颂
  • 1篇张世洪
  • 1篇苏秀
  • 1篇吴波
  • 1篇柴震
  • 1篇张颖
  • 1篇张颖
  • 1篇方媛
  • 1篇蒋正方
  • 1篇游潮

传媒

  • 7篇四川精神卫生
  • 2篇实用医院临床...
  • 1篇山东医药
  • 1篇河南中医
  • 1篇中国康复
  • 1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医刊
  • 1篇中国民康医学
  • 1篇中国循证医学...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现代药物与临...
  • 1篇中国卫生标准...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第九次全国神...

年份

  • 3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1
  • 1篇2009
  • 2篇2007
  • 3篇2006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有害气体中毒后迟发性脑病患者事件相关电位MMN、P300变化及其与认知功能的关系
2023年
目的探讨有害气体中毒后迟发性脑病患者事件相关电位失匹配负波(MMN)、P300变化及其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有害气体中毒后迟发性脑病患者92例(迟发脑病组)、单纯有害气体中毒患者87例(单纯中毒组),入组次日采用脑诱发电位仪检测事件相关电位MMN、P300潜伏期和波幅,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认知功能。比较两组MMN、P300潜伏期和波幅以及MMSE、MoCA评分;分析有害气体中毒后迟发性脑病患者MMN、P300潜伏期和波幅与MMSE、MoCA评分的关系。结果迟发脑病组MMN、P300潜伏期均高于单纯中毒组,MMN、P300波幅均低于单纯中毒组(P均<0.05)。迟发脑病组MMSE、MoCA评分均低于单纯中毒组(P均<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迟发脑病组MMN、P300潜伏期与MMSE、MoCA评分均呈负相关关系,而MMN、P300波幅与MMSE、MoCA评分均呈正相关关系(P均<0.05)。结论有害气体中毒后迟发性脑病患者事件相关电位MMN和P300潜伏期显著延长、波幅显著降低,并且二者变化与认知功能障碍密切相关。
杜雨欣肖黎黎刘春霞张弟文邹欣赵东梅
关键词:事件相关电位
高压氧治疗重度抑郁患者无抽搐电休克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治疗对重度抑郁患者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重度抑郁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于MECT当天开始加用HBO治疗,对照组不使用HBO治疗。结果:MECT术后当日,2组简易智能量表(MMSE)总分及各项目评分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0日,观察组MMSE总分及除回忆项目外其它项目评分均较术后当日及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术后30日,2组患者MMSE总分及各项目评分与术前比较及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重度抑郁患者MECT术后短期内可出现认知功能障碍,使用HBO治疗可改善其症状。
宋晓灵姚晓波邹欣张弟文李玲
关键词:抑郁认知功能障碍高压氧
脑卒中急性期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预后关系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了解影响脑卒中急性期血浆纤维蛋白原(Plasma fibrinogen,FIB)水平的因素;探索脑卒中急性期FIB水平是否为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 对象与方法:1.前瞻性登记2004年3月1日至2006年3月1...
张弟文
关键词:脑卒中纤维蛋白原中风
文献传递
电刺激小脑顶核对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后脑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mRNA的影响
2015年
目的探讨电刺激小脑顶核(fastigial nucleus stimulation,FNS)对受损脑组织功能重建的作用。方法将18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C组)、假手术组(SC组)、模型组(I/R组)和小脑顶核假刺激组(I/RFs组)、小脑顶核刺激组(I/RF组)各36只。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原位杂交法检测随缺血再灌注后1、3、7、14、21、28天各组侧脑室和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m RNA表达。结果光镜下正常脑组织侧脑室和海马区域BDNF m RNA阳性反应较弱,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后I/R组缺血侧纹状体内BDNF m RNA表达增加(P<0.05),7天达一小高峰(P<0.01),14天后迅速下降(P<0.01);而缺血/再灌注后再予FNS,I/RF组BDNF m RNA阳性表达明显增加(P<0.01),7天达到高峰(P<0.01),在海马且BDNF m RNA阳性反应染色更深,部分神经元可见长的突起,状如蝌蚪,维持到14天,然后逐渐缓慢下降,21天时仍明显高于其余各组(P<0.01),28天时仍明显高于正常水平(P<0.01)。结论 FNS能持续上调BDNF m RNA的表达,使其表达更高,高峰延迟。FNS对脑缺血具有较持久的脑保护作用。
黄艳君罗勇张中念曹飞虎董明宋晓灵张弟文
关键词:电刺激小脑顶核神经营养因子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听觉失匹配负波Meta分析
2023年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与正常儿童听觉失匹配负波(MMN)波幅及潜伏期的差异,研究MMN潜伏期及波幅用于评估ADHD患儿与正常儿童听觉感知注意能力的意义。方法于2022年12月1日,通过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数据库,系统收集关于ADHD患儿MMN的文献,并提取MMN波幅和潜伏期的数据。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文献质量评价量表(NOS)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Stata 20.0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9篇文献,包括170名ADHD患儿和159名对照组,其中不同位点的MMN波幅相关数据共18组,不同位点的MMN潜伏期相关数据共10组。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ADHD组MMN波幅更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0.334,95%CI:-1.426~0.758,P=0.549),ADHD组MMN潜伏期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14.768,95%CI:4.660~24.876,P=0.004)。Bgger’s漏斗图提示不存在明显的发表偏倚。结论ADHD患儿MMN潜伏期较对照组长,提示ADHD患儿听觉感知注意能力可能降低。
肖黎黎刘春霞杜雨欣张弟文王丽波舒鑫
关键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失匹配负波META分析
卒中类型、卒中部位与卒中后癫痫的多因素关系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卒中类型、卒中部位与卒中后癫痫的多因素关系,为卒中后癫痫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以1804例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性别、年龄、卒中类型、卒中部位、卒中后癫痫发生的时间等资料,根据卒中后是否发生癫痫,将患者分为卒中后无癫痫组(n=1487)和卒中后癫痫组(n=317),分析卒中后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结果共317例卒中后癫痫发作患者,其中早发性癫痫141例(44.48%),迟发性癫痫176例(55.52%)。不同卒中部位及卒中类型的癫痫发病率为17.5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卒中部位中的顶叶合并蛛网膜下腔、额叶合并颞叶、额叶合并颞叶和枕叶、单一颞叶是卒中后发生癫痫的危险因素(P<0.01),其中单一颞叶是卒中后早发性癫痫的危险因素(P<0.01)。脑梗死患者常见早发性癫痫(23.66%),脑出血患者常见迟发性癫痫(47.95%)。结论卒中类型中的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与卒中后癫痫有关;卒中部位中顶叶合并蛛网膜下腔、额叶合并颞叶、额叶合并颞叶和枕叶、单一颞叶与卒中后癫痫有关。
宋晓灵赵东梅胡一君邹欣张弟文
关键词:癫痫卒中卒中类型卒中部位
前庭神经炎住院患者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
2024年
背景 前庭神经炎是临床常见的急性外周性眩晕疾病,部分患者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负性情绪,并可能导致前庭神经炎慢性化加剧,影响预后。前庭神经炎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有待进一步研究。目的 探讨前庭神经炎患者抑郁症状与前庭症状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为患者的临床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纳入2021年6月—2023年6月在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前庭神经炎患者86例。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版(HAMD-17)、眩晕评定量表(DARS)以及眩晕残障量表(DHI)进行评定。根据HAMD-17评分,将患者分为抑郁症状组(n=46)和无抑郁症状组(n=40)。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考查抑郁症状组各量表评分之间的相关性,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患者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结果 检出46例(53.49%)前庭神经炎患者存在抑郁症状。抑郁症状组和无抑郁症状组的年龄、病程、受教育年限、DARS评分和DHI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512、4.921、2.712、3.529、5.471,P均<0.01)。抑郁症状组HAMD-17评分与DARS评分、DHI评分均呈正相关(r=0.345、0.335,P均<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4.352,95%CI:1.520~12.462)、病程(OR=3.772,95%CI:1.339~10.630)、受教育年限(OR=0.074,95%CI:0.235~0.923)、DARS评分(OR=1.213,95%CI:0.405~3.628)和DHI评分(OR=3.619,95%CI:1.246~10.514)是患者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结论前庭神经炎患者的抑郁症状与前庭症状呈正相关。患者年龄、病程以及前庭症状严重程度是前庭神经炎患者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受教育年限是前庭神经炎患者抑郁症状的保护因素。
王双志曹飞虎王柳何佳蔚邹欣张弟文
关键词:前庭神经炎抑郁症状
黄芪注射液联合甲泼尼龙治疗多发性硬化症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联合甲泼尼龙治疗多发性硬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8月在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多发性硬化症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静脉滴注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1.0 g/次加入生理盐水500 m L,1次/d,连续用药5 d后改为口服醋酸泼尼松片,60 mg/次,1次/d,1周后逐渐减量,每5天减10 mg,直至完全停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黄芪注射液,30 m L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 m L,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Kurtzke扩展致残量表(EDSS)评分、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平均刺激指数(SI)、IL-23、IL-17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4.36%、92.3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EDSS评分、SI值、IL-23、IL-17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联合甲泼尼龙治疗多发性硬化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降低血清中IL-23、IL-17水平,并能抑制PBMC增殖活化,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张弟文
关键词:黄芪注射液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醋酸泼尼松片多发性硬化症
面神经电图联合瞬目反射对特发性面神经炎的预后评估
2024年
目的通过计算面神经颞支传导和瞬目反射R1波的商来判断特发性面神经炎的预后。方法选取2022年5—12月四川省精神卫生中心/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0例单侧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均完成面神经传导和瞬目反射检查,纳入瞬目反射出波者55例为研究对象。计算BR瞬目反射(blink reflex,BR)中R1波的潜伏期与面神经颞支运动传导潜伏期(DR)的商(R1/DR),比较治疗前后潜伏期及波幅的变化。同时进行面神经House-Brackmann分级评分。结果治疗后2组均在15 d时较在7 d时面神经颞支运动传导潜伏期缩短(P<0.05);2组面神经颞支运动传导波幅在15 d和7 d比较,波幅升高(P<0.05),且B组潜伏期缩短、波幅升高的百分比大于A组(P<0.05)。针电极记录A组和B组眼轮匝肌运动传导潜伏期,2组经治疗后在15 d时较在7 d时潜伏期缩短(P<0.05);波幅在15 d和7 d比较,波幅升高(P<0.05),且B组潜伏期缩短、波幅升高的百分比大于A组(P<0.05)。A组平均面神经H-B评为(3.68±1.30)分,B组为(3.28±1.07)分,B组的HB评分比A组更低(t=3.320,P=0.028)。结论面神经末梢性损害比根性损害恢复好,可将R1/DR作为评估面神经预后的指标。
杜雨欣肖黎黎刘春霞张弟文王丽波
关键词:特发性面神经炎面神经电图瞬目反射潜伏期预后
奥扎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观察注射用奥扎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比较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病残程度.结果:治疗组的基本治愈率、显效率及总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扎格雷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有较好的疗效.
张弟文张中念
关键词:奥扎格雷脑梗死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