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慧鹏

作品数:8 被引量:209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人文科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经济管理
  • 2篇哲学宗教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篇农民
  • 2篇农民组织
  • 2篇农民组织化
  • 2篇组织化
  • 2篇乡村
  • 2篇毛泽东
  • 2篇精准
  • 2篇集体经济
  • 2篇扶贫
  • 1篇政府
  • 1篇政府职能
  • 1篇中底
  • 1篇社会分化
  • 1篇农村
  • 1篇农村市场化
  • 1篇农经
  • 1篇珠三角
  • 1篇主义
  • 1篇小农
  • 1篇小农经济

机构

  • 8篇中山大学

作者

  • 8篇张慧鹏
  • 1篇张慧鹏
  • 1篇吴重庆

传媒

  • 1篇马克思主义与...
  • 1篇马克思主义研...
  • 1篇中国图书评论
  • 1篇现代哲学
  • 1篇天府新论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集体经济与精准扶贫:兼论塘约道路的启示
精英俘获是以往扶贫开发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国家投入农村的大量扶贫资源都被各类精英垄断,无法到达真正的贫困户手中.精准扶贫的目的就是要克服精英俘获,但在当前的实践中,基层扶贫部门仍然严重依赖乡村社会精英来完成任务指标,扶...
张慧鹏
关键词:集体经济农民组织化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当前中国小农问题——兼评自由市场派和小农经济派之争被引量:1
2020年
小农户的大量存在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情。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围绕小农户的前途命运,学界存在激烈争论。以经济学家为代表的自由市场派,主张用市场机制消灭小农户,发展规模化农业。以社会学家为代表的小农经济派,则强调维持小农家庭经营的必要性与可能性。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对自由市场派和小农经济派的争论进行回应,论证在生产走向社会化的过程中,小农家庭经营必然走向消亡,但小农的消亡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对此要有足够的历史耐心。着眼长远,我们要通过农民的组织化来改造传统小农经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
张慧鹏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小农经济历史必然性
以农民组织化重建乡村主体性: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基础被引量:156
2018年
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主流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具有浓厚的城市中心主义色彩,乡村不是作为独立的发展主体,而是作为现代化过程中需要被解决的问题,从属和依附于城市,乡村的人财物等资源向城市单向流动。乡村的去主体性还表现在农民的去组织化,村社共同体逐渐解体,乡村社会丧失凝聚力和内生发展动力。新时代的乡村振兴,必须以农民的组织化重建乡村的主体性,以乡村为主体吸纳整合各种资源要素,培育乡村内生发展动力,重塑城乡关系。
吴重庆张慧鹏
关键词:农民组织化
探索以乡村为主体的内生发展道路:从毛泽东到习近平
习近平同志在作十九大报告时说,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全党要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为...
张慧鹏
关键词:农村市场化政府职能
毛泽东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探索与启示被引量:6
2017年
如何处理工农城乡关系,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在现代化过程中必然要面对的问题。西方发展经济学认为城市化代表着现代化,是不可逆转的过程。马克思恩格斯的辩证唯物史观既承认城乡分离的历史进步性,又认为城乡对立最终必然会走向城乡融合。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现实国情相结合,辩证地处理工农和城乡关系,在发展城市的同时,也使农村成为发展的主体。毛泽东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探索实践并不是浪漫主义的唯意志论,也不是反现代性的农业社会主义,而是追寻另类的现代性,体现出以人为本而非以资为本的发展理念。这段历史实践对今天中国解决三农问题仍然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张慧鹏
关键词:发展经济学
社会经济与中国的未来被引量:1
2014年
潘毅等人主编的《社会经济在中国》,系统提出了社会经济的理论与实践,有助于破除国家与市场两分法对我们思维的限制,为我们思考中国未来走向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
张慧鹏
关键词:两分法
农村社区治理中底层群体的主体性——基于珠三角粤村的个案分析被引量:5
2016年
珠三角农村社区治理的现实经验表明,三十多年的市场化和私有化改革所催生的是一个高度分化的社会,经济精英和权力精英高度一体化,垄断了各种资源,普通人则沦为社会底层,丧失了话语权。政府以项目制方式介入农村社区治理,严重依赖地方精英的配合,而地方精英则借助国家权力争取和维护自己的利益,由此进一步强化了不平等的权力结构。日常生活中的底层表现为沉默的大多数,但沉默并不代表主体性的完全消逝,公开或隐秘的"日常抵抗"无所不在。要达成真正的善治,须重建社区的公共性和底层的主体性。
张慧鹏
关键词:精英公民社会阶层分化
集体经济与精准扶贫:兼论塘约道路的启示被引量:43
2017年
"精英俘获"是以往扶贫开发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国家投入农村的大量扶贫资源都被各类精英垄断,无法到达真正的贫困户手中。精准扶贫的目的就是要克服精英俘获,但在当前的实践中,许多地方的基层扶贫部门仍然严重依赖乡村社会精英来完成任务指标,扶贫再次异化成为扶大户。精准扶贫实践中的种种乱象折射出国家基层治理的困境,根源在于分田到户以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瓦解,村社共同体解体,国家直接面对数量庞大又高度分散的个体农户,交易成本过高。去组织化的农民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上单打独斗,也很难获得成功。只有把农民重新组织起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才能彻底摆脱贫困。贵州塘约的经验表明,新时期农村的再集体化,不仅有必要性,而且有可能性。
张慧鹏
关键词:集体经济社会分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