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鹏
- 作品数:219 被引量:2,052H指数:24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语言文字经济管理更多>>
- 直肠癌的术前评估——MRI的作用被引量:3
- 2011年
- 直肠癌不仅在发达国家有很高的发病率,我国的直肠癌发病率也有逐年上升的趋势。除了非常早期的直肠癌可以局部切除外,直肠癌主要的治疗方法仍是根治性手术。资料显示80%以上直肠癌患者处于进展期,生存率为40%~90%[1]。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已被证实可减少直肠癌的局部复发率。然而,远处及局部复发的危险仍持续威胁着直肠癌患者的生命。对于进展期直肠癌患者,术前放化疗是目前常用的提高根治性切除率和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的治疗方法[1-3]。
- 孙应实张晓燕张晓鹏
- 关键词:高分辨力声纳基阵淋巴组织直肠系膜切除术MRI
- MRI在保乳手术方案中的应用价值
- 2008年
- 张晓鹏李洁
- 关键词:乳腺癌磁共振成像
- 能谱CT碘含量鉴别肾癌与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 :探讨利用肿瘤内非脂肪成分的碘浓度鉴别肾癌与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潜力.方法:连续选取北京大学肿瘤医院2010年7月至2011年4月接受能谱CT腹部扫描患者,其中22例怀疑为肾脏占位性病变,17例同时进行了三期增强扫描.感...
- 孙佳李晓婷崔湧张晓燕高顺禹王之龙孙应实张晓鹏
- 关键词:肾癌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病理诊断
-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早期动态增强MRI预测病理完全缓解的前瞻性研究
- 李洁李晓婷何英剑李艳玲欧阳涛张晓鹏
- 关键词: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磁共振成像
- 脂肪肝背景下肝转移瘤的CT诊断研究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 探讨脂肪肝背景下肝脏转移性肿瘤的CT表现 ,对产生误诊、漏诊的原因进行分析。方法 分析 31例脂肪肝合并转移瘤病人的CT征象 ,全部病例均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 发现转移灶共 91个 ,其中单发 13个 ;误诊、漏诊 11个病灶。转移灶表现为高密度结节 4 0个 ,高密度环 12个 ,随脂肪肝程度加重 ,高密度结节或环的比率增高。增强扫描多检出病灶 2 6个。结论 脂肪肝合并肝内转移瘤平扫常表现为高密度结节或环 ,易误诊为肝岛。分析观察高密度结节或环的形态、增强扫描后的密度变化 ,楔形高密度灶的形态、位置、边缘 ,肝缘的轮廓、血管走行、门脉细小分支瘤栓有助于鉴别诊断。增强扫描可以提高脂肪肝内转移瘤的检出率。
- 牛小敏张晓鹏
- 关键词:脂肪肝转移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从肿瘤患者住院医疗成本分析看临床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
- “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是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主要是医疗需求和医疗供给之间的不和谐造成的。为解决社会与医院之间的供需矛盾,医院相继采取扩大规模、增加床位、提高病床周转率、控制单病种费用等一系列措施,仍难以满...
- 张晓鹏王丹梁万宁邢沫杨煦王凤玲王伟李伟
- 关键词:医患关系医疗资源
- 文献传递
- 直肠癌局部浸润的高分辨率MRI征象与病理学T分期的对照研究被引量:64
- 2009年
- 目的探讨直肠癌局部浸润的MRI征象与病理分期的关系。方法148例经病理证实的直肠癌患者,术前接受MR检查。对直肠癌局部浸润的高分辨率MRI征象进行分析、归类,做出分期诊断,并与术后病理组织学肿瘤T分期进行对照。结果148例直肠癌MRIT分期总的诊断准确性为90.54%,T1~T4期MRI诊断准确性分别为98.65%、91.22%、91.89%和99.32%。直肠癌侵犯肠周径程度与病理T分期间呈中等正相关(rs=0.59,P<0.001)。直肠癌局部侵犯的MRI征象与病理T分期间呈中等正相关(rs=0.62,P<0.001)。结论高分辨率MR对于直肠癌T分期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有助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MRI征象的正确识别和肿瘤对肠管周径侵犯程度的评价对MRI直肠癌T分期诊断有一定的帮助。
- 孙应实张晓鹏唐磊曹崑崔湧张晓燕段姗姗
- 关键词:直肠肿瘤肿瘤分期高分辨率
- 磁共振扩散成像与直肠癌术前放化疗病理反应性的对照研究
-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成像对直肠癌术前放化疗肿瘤消退分级的评价,以及与相关组织病理学变化的关系。
材料与方法:对51例原发性直肠癌患者术前应用1.5T磁共振行MRI常规和扩散成像。测量放化疗过程中不同监测时间点...
- 孙应实张晓鹏唐磊顾晋季加孚李洁曹崑
- 关键词:直肠癌磁共振扩散成像ADC值放化疗
- 文献传递
- 医学影像学科发展与PACS/RIS建设
- 本文介绍了医学影像学科的发展现状,综述了学科发展面临的挑战;概述了PACS/RIS对学科发展的作用,分析了PACS/RIS建设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 张晓鹏
- 关键词:医学影像学计算机网络学科建设
- 文献传递
- 超声造影对肝硬化合并小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被引量:123
- 2005年
- 目的观察肝硬化背景下不同组织类型小肝癌(≤3.0 cm)的超声造影灌注时间及增强模式,探讨超声造影对小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146例肝局灶性病变行超声造影,其中经手术或穿刺病理确诊肝硬化合并小肝癌(≤3.0 cm)42例48个病灶;记录分析48个病灶造影增强模式,并进行造影前后良恶性诊断5级评分比较.全部病例造影前、后半个月内行增强CT检查进行对比.结果造影后中~低分化肝癌38个病灶(79.2%)动脉期发生快速强化,实质期快速消退,呈'快进快出'型;6个高分化小肝癌呈'快进慢出'型;4个肝透明细胞癌中3个≤1.5 cm灶呈'慢进慢出'型,另1个 2.2 cm肿瘤呈'快进快出'型.造影前仅27个病灶(56.0%)超声作出正确诊断或诊断恶性倾向;造影后14个病灶(29.0%)评分提高2~4分,17个病灶仅提高1分.最终有2个病灶仍未能获得定性诊断,有4个病灶仅诊断恶性倾向,余42个病灶被确认恶性,诊断正确率达 87.5%(42/48灶). 结论灰阶超声造影对肝硬化背景下不同组织类型小肝癌增强模式的初步研究,可为小癌灶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作为CT等影像诊断的互补手段,超声造影可成为诊断肝硬化合并小肝癌灵敏可靠的方法.
- 陈敏华戴莹严昆杨薇吴薇李吉友张晓鹏尹珊珊
- 关键词:病灶小肝癌超声造影肝硬化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