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玉柱

作品数:56 被引量:207H指数:11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农业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2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2篇天文地球
  • 10篇水利工程
  • 5篇农业科学
  • 5篇历史地理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文化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3篇全新世
  • 23篇古洪水
  • 15篇测年
  • 14篇汉江上游
  • 13篇滞流沉积物
  • 12篇释光测年
  • 11篇遗址
  • 11篇光释光
  • 9篇黄河
  • 9篇古洪水事件
  • 9篇光释光测年
  • 9篇洪水事件
  • 8篇气候
  • 8篇喇家遗址
  • 7篇水文
  • 7篇水文学
  • 7篇洪水
  • 7篇测年研究
  • 5篇地层序列
  • 5篇史前

机构

  • 49篇陕西师范大学
  • 27篇西北大学
  • 11篇中国科学院
  • 6篇青海师范大学
  • 4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南京大学
  • 2篇西安工程大学
  • 2篇商洛学院
  • 1篇安庆师范学院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东北师范大学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长安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咸阳师范学院
  • 1篇山东师范大学
  • 1篇香港大学
  • 1篇湖南省文物考...

作者

  • 56篇张玉柱
  • 32篇黄春长
  • 31篇庞奖励
  • 27篇周亚利
  • 25篇查小春
  • 8篇郭永强
  • 6篇周强
  • 5篇周亮
  • 5篇李晓刚
  • 4篇顾洪亮
  • 4篇邱海军
  • 4篇王龙升
  • 3篇刘建芳
  • 3篇刘涛
  • 3篇范龙江
  • 3篇王娟
  • 3篇陈莹璐
  • 2篇卢越
  • 2篇周自翔
  • 2篇谭志海

传媒

  • 7篇地理学报
  • 5篇地理科学进展
  • 3篇地质学报
  • 3篇水土保持通报
  • 3篇沉积学报
  • 3篇第四纪研究
  • 2篇土壤通报
  • 2篇地理研究
  • 2篇长江流域资源...
  • 2篇冰川冻土
  • 2篇地理科学
  • 2篇中国科学:地...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地质论评
  • 1篇人类学学报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土壤学报
  • 1篇湖泊科学
  • 1篇地层学杂志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5篇2022
  • 3篇2021
  • 5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9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9篇2014
  • 7篇2013
  • 6篇2012
  • 1篇2011
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河柳林段全新世特大洪水水文学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通过野外对黄河晋陕峡谷段的调查研究,在柳林段两河口村三川河支流沟口内发现了疑似全新世古洪水滞流沉积物剖面。将采集的沉积学样品在实验室进行磁化率、烧失量、碳酸钙和粒度成分的测试分析可知,它们是黄河悬移质泥沙在高水位滞流环境下的沉积物。本文采用古水文学方法恢复了洪峰水位,采用比降-面积法水文模型推算出其洪峰流量介于48190~52259 m3s-1之间,通过与晋陕峡谷其他地点的结果对比,证明采用古洪水SWD厚度与含沙量关系法恢复洪峰水位、推求出的洪峰流量数据比较可靠。并且根据2012年大洪水洪痕指示的洪峰水位,采用同样的水文参数和方法,恢复其洪峰流量,其结果与实测数据误差较小,也表明该断面古洪水洪峰流量的恢复结果是可靠的。该研究成果丰富了黄河流域古洪水水文学研究的资料,对于黄河晋陕峡谷水资源开发、防洪减灾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范龙江黄春长庞奖励查小春周亚利张玉柱李晓刚刘涛
关键词:黄河水文学古洪水滞流沉积物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及意义
2014年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内涵 校本课程的开发(School—basedCurriculumDevelop—ment),最早是在20世纪70年代“爱尔兰国际课程研讨会”上由菲吕马克(Furumark)和麦克米伦(Macmillan)等人提出。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学校以学生为根本,根据学生的发展状况,同时兼顾社会发展及学生个人发展的需求,以教师为主体进行的课程设计与开发。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是学校教师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本土化的加工与改造。
朱艳张玉柱
关键词:校本课程开发高中地理麦克米伦课程设计
泾河下游全新世古洪水滞流沉积物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通过对泾河流域广泛的野外考察,在泾河下游高陵县段发现了典型的全新世古洪水滞流沉积剖面,系统地进行采集样品和粒度成分、磁化率、烧失量、吸湿水含量等多指标分析。从沉积学角度将古洪水滞流沉积物与全新世风成黄土和土壤进行对比,证明了该剖面所夹古洪水滞流沉积物的性质为细砂质粉砂,属于河流洪水悬移质泥砂沉积物。根据地层结构及与流域内其它剖面的对比,结合OSL测年数据,确定泾河在全新世中期4200~4000 a B.P.发生了第1期古洪水事件,在全新世晚期3200~2800 a B.P.发生了第2期洪水事件。这些古洪水事件都发生在全球性气候突变转折时期,表明在这些时期气候极端恶化,变率增大,洪水和干旱事件皆有发生。该研究对于泾河防洪减灾、水资源开发利用,对于揭示水文系统对于全球变化的响应规律,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张玉柱黄春长庞奖励查小春周亚利周自翔王娟顾洪亮
关键词:古洪水滞流沉积物环境变化全新世
汉江上游弥陀寺黄土-古土壤序列的化学风化特征及其环境意义被引量:3
2014年
对汉江上游谷地弥陀寺黄土剖面的地层序列和常量元素进行了研究,用光释光测年法(OSL)对地层进行了断代。结果显示:剖面中Na2O、Mg O、Ca O表现淋失,Fe2O3、K2O和Al2O3则相对富集,其中在古土壤中这些元素表现淋失或富集程度更为强烈;剖面具有斜长石风化为主的初级化学风化程度,以Ca、Na流失严重为特征;从马兰黄土L1→古土壤S0→全新世黄土L0,风化由弱变强再变弱。这些信息揭示了汉江上游地区晚更新世以来的环境尤其是气候的变化规律:18 000~11 500 a BP气候以干冷为主,进入全新世后逐渐转暖,8 500~3 100 a BP为全新世大暖期,气候温湿,3 100 a BP后气候又转凉,呈现出由"冷干→转暖→暖湿→干凉"的演变过程,同时弥陀寺黄土对6 000~5 000 a BP期间发生的气候波动冷事件也有记录响应。
王学佳庞奖励黄春长周亚利卞鸿雁张玉柱高鹏坤
关键词:黄土化学风化气候变化汉江上游
汉江上游尚家河段全新世古洪水事件光释光测年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汉江上游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的水源区。通过对汉江上游河谷的详细调查,在郧县尚家河段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剖面上部发现一层典型古洪水滞流沉积物,对其进行了年代学和沉积学的研究。对于系统采集的样品,进行粒度分析测定,证明其为典型的古洪水滞流沉积物(SWD),记录了古洪水事件发生的气候水文信息。采用古洪水水文学方法恢复推算出这次特大古洪水事件的洪峰流量为63 720 m3/s,其规模大于实测最大洪水。应用光释光测年(OSL)技术中的单片再生剂量法(SAR),测得样品的年龄在940±140~3 190±100 a之间,确定古洪水SWD是汉江上游发生在1 000~900 a B.P.期间的特大洪水事件的沉积物。这期古洪水事件的发生年代对应于我国北宋/辽时期的气候恶化阶段,由于东亚夏季风环流异常变化,降水变率大,气候处于不稳定期,出现旱涝灾害频繁发生的现象。研究结果对于深入揭示河流水文系统对于全球变化的响应规律提供了新的证据。
马玉改黄春长周亚利庞奖励查小春周亮张玉柱刘建芳
关键词:全新世古洪水事件光释光测年汉江上游
俄罗斯索莫斯岛屿地质地貌特征及其演化成因
张玉柱刘小茜吕建树王春辉杜海波李晓玲朱鹤谭文霞徐江武旭同覃雄合
旬阳东段汉江全新世古洪水研究被引量:8
2012年
通过对汉江上游河谷的考察,在旬阳县东段构元-棕溪乡河段发现的典型的全新世古洪水滞流沉积剖面,进行了古洪水沉积学和水文学研究。在野外考察的基础上,对于采集的全新世地层剖面序列样品,进行粒度成分和磁化率等分析测试,从沉积角度揭示了这些沉积层是古洪水在高水位滞流环境中悬移质泥沙的沉积物。通过地层对比分析确定由其记录的古洪水事件分别发生全新世早期9000-8500aB.P.和全新世晚期3200-2800aB.P.。利用古水文学原理恢复其洪峰水位,计算出古洪水洪峰流量介于45630-50220m^3/s之间。结合现代洪水洪痕洪峰计算、洪峰流量与流域面积关系分析多种方法,对古洪水洪峰流量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从而建立了更加可靠的万年尺度洪峰流量与频率关系。本文的研究成果,对汉江上游水资源开发、防洪减灾、水土保持和深入理解汉江上游水文过程对全球变化的响应规律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王龙升黄春长庞奖励查小春周亚利李晓刚张玉柱
关键词:古洪水滞流沉积物全新世
黄河上游官亭盆地古洪积扇前沿全新世地层序列研究
2020年
青海官亭盆地喇家遗址史前巨大灾难事件,是我国史前环境变化与文明演变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通过对官亭盆地喇家遗址北侧大红山前古洪积扇前沿地带的野外考察,进行土壤沉积物地层划分、结合理化指标测试分析,发现该地带土壤与沉积物的基本层序,自下而上依次为晚更新世马兰黄土(L1)—全新世早期过渡性风成黄土(Lt)—全新世中期古土壤(S0)—全新世晚期风成黄土(L0)—现代耕作土壤(MS)。这个层序特点与黄河北岸第二级阶地喇家遗址区域相同,也与黄土高原地区全新世土壤沉积物的层序相同。在全新世中期黑垆土古土壤(S0)中夹有三层红色泥流沉积层(RC1、RC2、RC3),是全新世中期后段气候恶化条件之下,暴雨山洪泥流溢出沟槽在地面扩散沉积形成。该地带以RC1为代表第一期山洪泥流事件早于喇家遗址毁灭的年代。以RC2为代表的第二期山洪泥流层卷入密集的木炭屑和杂物,表明在山洪泥流发生的时候有火灾发生,这对应着3850 a B.P.毁灭喇家遗址的大地震和山洪泥流群发生灾难事件。以RC3为代表的第三期山洪泥流事件,与喇家遗址区域相同发生在3600 a B.P.。其后在古洪积扇前沿到黄河第二级阶地的范围,再没有发生山洪泥流溢出沟槽扩散覆盖土地并且毁灭聚落成灾的现象。在喇家遗址北侧古洪积扇区域建立了全新世土壤地层序列,分析了该地带山洪泥流与喇家遗址灾难事件的联系。这对于研究揭示史前时期以来官亭盆地人地关系演变具有科学意义。
刘璐庞奖励黄春长周亚利周强胡迎张玉柱郭永强陈莹璐戎晓庆尚瑞清
关键词:全新世
新仙女木期黄河晋陕峡谷古风成沙层年代及其物质来源被引量:2
2017年
通过对黄河晋陕峡谷壶口至龙门段开展广泛细致的野外考察,发现了典型的晚更新世以来黄土—土壤层夹古风成沙层剖面—北桑峪剖面(BSY)。结合不同类型沉积物的野外宏观特征、磁化率、粒度成分、石英颗粒表面特征和地球化学元素的对比分析,确定黄河晋陕峡谷壶口至龙门段BSY剖面中所夹古风成沙层的性质为中沙质细沙,是在干旱多风环境下形成的沙质沉积物。基于光释光(OSL)测年数据,确定其沉积年代为12.5-11.6 ka,记录了黄河中游发生在末次冰消期的极端干旱事件,其与相邻区域沙漠/黄土过渡带中湖沼沉积和风成黄土—古土壤剖面记录的新仙女木事件相对应。该剖面中古风成沙沉积物的物质来源,主要来自黄河晋陕峡谷的古河床相沙层物质。这是因为该河段处于干旱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在新仙女木时期,黄河晋陕峡谷处于极端干冷的环境之中,冬季风强盛、夏季风衰弱,黄河水位下降明显,河漫滩和江心洲将大面积出露,大量的沙物质在风力作用下向岸边输移,成为河谷两侧缓坡台地上古风成沙沉积层出现的主要沙源地。这个研究成果对于进一步揭示黄河中游流域极端干旱事件发生的时间性规律及其与季风气候变化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张玉柱黄春长陈莹璐谭志海杨利荣张云翔邱海军刘波赵发珠
关键词:黄河新仙女木光释光测年
若尔盖黄河唐克段河岸沉积序列测年及地表过程变化
2022年
通过对若尔盖盆地进行野外考察,在盆地中部黄河唐克段右岸发现了包含深湖相的河岸沉积物,进行了细致的地层观测和系统年代学样品采集。在实验室利用光释光和AMS14C测年技术建立了年代框架,并结合各个层次的地层沉积相宏观特征和理化性质,分析探讨了若尔盖盆地内部从末次冰期古湖消亡以来的环境和地表过程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古黄河在37 ka沿着玛曲断陷谷地溯源侵蚀,沟通了若尔盖古湖水系,盆地内部在30.9 ka之前为深湖环境,稳定地沉积了蓝灰色湖相淤泥层。30.9 ka之后,黄河贯穿若尔盖湖盆内部,古湖水外泄消失,原有的古湖水系转变成为黄河源水系。黄河从湖盆上游远距离搬运携带来的浊黄橙色泥沙大量沉积,覆盖了古湖相沉积层,湖盆内部风沙作用盛行。在末次冰盛期(Last Glacial Maximum,LGM),盆地内部松散沉积物普遍地受到冰缘冻融作用的改造,形成了冻融褶皱现象。到了14.6~12.5 ka,响应B/A(Bølling-Allerød)时期的温暖气候,盆地周边山地冰川消融,冰融水汇入盆地,古湖盆底部各种浅洼地形成了大小不等的浅湖,沉积了滨浅湖相的沙层。在12.5~11.7 ka,对应于全球性新仙女木(Younger Dryas,YD)事件,盆地气候再次变冷,转变为冰缘冻土环境,盆地内部滨浅湖相的沙层受到冻融作用和古地震扰动,形成复式褶皱现象。进入全新世,在11.7~4.8 ka气候逐渐变得温暖湿润,古湖盆底部浅洼地积水成为淤泥质沼泽环境,在全新世中后期4.8~1.8 ka则转变成为沼泽草甸环境,在1.8 ka之后,盆地内沼泽面积收缩,风沙活动盛行,河岸台地的近源沙尘暴沉积物经过成壤改造形成亚高山草甸黑土类现代土壤。
周家和周亚利黄春长查小春庞奖励张玉柱尚瑞清
关键词:若尔盖盆地地层序列光释光测年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