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珺晔

作品数:8 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口腔
  • 2篇饮酒
  • 2篇糜烂
  • 2篇口腔扁平
  • 2篇口腔扁平苔藓
  • 2篇急性
  • 2篇急性发作
  • 2篇扁平苔藓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形态发生蛋白
  • 1篇修复体
  • 1篇血管
  • 1篇牙周
  • 1篇烟酒
  • 1篇易感
  • 1篇易感性
  • 1篇增生
  • 1篇粘结
  • 1篇粘结强度

机构

  • 6篇上海市第一人...
  • 5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8篇张珺晔
  • 7篇徐珉华
  • 6篇周淳
  • 4篇周曾同
  • 2篇齐雪
  • 2篇郑元俐
  • 1篇金叶俊
  • 1篇贺金荣
  • 1篇周淳

传媒

  • 3篇临床口腔医学...
  • 2篇广东牙病防治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安徽医学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3
  • 1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口腔鳞状细胞乳头状瘤和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学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分析口腔黏膜鳞状细胞乳头状瘤和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122例乳头状瘤(乳头状瘤组)和61例乳头状癌(乳头状癌组)患者的临床和病理学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病变部位及病理学特征。结果 2组患者均男性占多数。乳头状癌组发病年龄较高,其中吸烟10人(16.4%),有饮酒史11人(18.0%),病变多发于牙龈(占29.5%);乳头状瘤则多发于腭部(占46.7%)。组织学检查发现:乳头状癌表现为核多形性、伴异形有丝分裂象等恶性细胞学表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在乳头状癌组织中,Ckpan、CK-HMW和p53蛋白呈阳性表达,CK8、Vim、SMA和S-100蛋白呈阴性表达。结论牙龈乳头状肿物的老年患者是罹患乳头状癌的高风险群体,对该群体应采取积极的组织活检和病理学检查等早期诊治措施。
周淳周曾同张珺晔郑元俐
关键词:口腔乳头状瘤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学特征
烟酒刺激与口腔扁平苔藓糜烂症状急性发作的关系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烟酒刺激与口腔扁平苔藓(OLP)糜烂症状急性发作之间的关系。方法:根据是否吸烟、饮酒,分为吸烟暴露组(只吸烟不饮酒,共138人)、饮酒暴露组(只饮酒不吸烟,共110人)、烟加酒暴露组(既吸烟又饮酒,共77人)和非暴露组(不吸烟不饮酒)。各暴露组与非暴露组1:1配对。分别对各组暴露情况与糜烂发作情况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①吸烟暴露组糜烂发作的发生率与发作频率较非暴露组显著升高(P<0.01)。②饮酒暴露组糜烂发作的发生率与发作频率增高,较非暴露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③烟加酒暴露组糜烂发作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暴露组(P<0.01),发作频率较非暴露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④随着烟、酒摄入量的增加,OLP患者中糜烂症状急性发作的风险显著增高(P<0.01)。结论:吸烟、饮酒是导致OLP糜烂症状急性发作的危险因素。
周淳张珺晔周曾同徐珉华
关键词:口腔扁平苔藓糜烂急性发作吸烟饮酒
去铁胺通过促进毛细血管的增生改善放疗后唾液腺功能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去铁胺(DFO)对放射治疗(放疗)后唾液腺功能的改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放疗组以及D+IR组(注射DFO 3 d后放疗)、D+IR+D组(注射DFO 3 d后放疗,再注射DFO 3 d)和IR+D组(放疗后注射DFO 3 d)及其相应对照组(不注射DFO而给予注射型蒸馏水)。放疗后第30、60、90天测定小鼠唾液流量;放疗后第90天处死小鼠,取下颌下腺,称取质量,行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Western blotting测定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蛋白表达,Real-Time PCR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表达。结果与相应对照组比较,D+IR、D+IR+D和IR+D组小鼠的唾液流量均显著增加(P<0.05),以D+IR+D最为显著。D+IR和D+IR+D组小鼠下颌下腺组织中可见少量唾液干细胞。D+IR、D+IR+D和IR+D下颌下腺HIF-1α蛋白和VEGF mRNA的表达均显著高于相应对照组(P<0.05)。结论 DFO对放疗后的唾液腺功能具有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促进毛细血管形成有关。
张珺晔徐珉华郑元俐
关键词:唾液腺去铁胺
MDM2基因SNP309多态性与口腔癌易感性的Meta分析
2015年
目的:探讨鼠双微体基因2(MDM2)SNP309多态性与口腔癌风险的关系。方法:检索文献并按要求提取相关信息,纳入MDM2 SNP309与口腔癌风险的病例-对照研究,对研究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个病例-对照研究,包括1369例口腔癌患者和2167例对照。 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纯合子基因型个体相比较,杂合子基因型个体与口腔癌风险的降低存在显著关联性(TG vs. TT:OR=0.81,95%CI,0.68~0.96,P=0.02),然而纯合子基因型个体与口腔癌风险无明显相关性。在显性遗传模式中(TG+GG vs. TT)口腔癌风险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OR=0.82,95%CI,0.69~0.97,P=0.02),而在隐性遗传模式中却无统计学意义。纳入研究结果间不存在异质性,且未发现显著的发表偏倚。结论:MDM2基因SNP309多态性与口腔癌易感性相关,可能是口腔癌易感的保护性因素。
周淳徐珉华周曾同张珺晔
关键词:口腔癌基因多态性META分析
OLP糜烂症状急性发作相关危险因素调查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口腔扁平苔藓(OLP)患者及其糜烂症状急性发作发生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特点。方法: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黏膜科就诊并随访存档的OLP病例档案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筛选影响OLP糜烂症状急性发作的相关因素。结果:通过对出现OLP糜烂症状急性发作病例的临床特征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对糜烂发作最具影响的危险因素依次为:刺激性饮食、饮酒、吸烟、高血糖、精神因素、年龄。结论:OLP患者中有刺激性饮食习惯、吸烟习惯、饮酒习惯、情绪波动、血糖升高以及60岁以上老年患者易出现糜烂症状急性发作。
周淳张珺晔周曾同徐珉华
关键词:口腔扁平苔藓糜烂急性发作饮酒
可注射型生物玻璃在口腔骨缺损填充修复中的应用效果
2016年
目的研究可注射型生物玻璃在口腔骨缺损填充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连续选择58例口腔骨缺损大于1 mm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6例和试验组32例,其中对照组应用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试验组应用可注射型生物玻璃,对比愈合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和12个月X线检查,试验组骨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个月:53.1%vs 26.9%,χ~2=4.060,P=0.044;12个月:78.1%vs 46.2%,χ~2=6.348,P=0.012);局部排斥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3%vs 11.5%,χ~2=0.059,P=0.808)。术后6个月和个12月锥形束CT(CBCT)检查,试验组平均骨厚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个月:(2.9±0.2)mm vs(3.4±0.3)mm,t=4.724,P=0.036;12个月:(1.6±0.2)mm vs(2.3±0.2)mm,t=5.123,P=0.027]。试验组的血清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MP-2:(65.3±14.5)pg/m L vs(32.8±9.6)pg/m L,t=5.623,P=0.023;TGF-β:(102.3±35.7)μg/L vs(72.6±26.8)μg/L,t=6.237,P=0.014]。结论可注射型生物玻璃在口腔骨缺损填充修复中效果优于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张珺晔徐珉华周淳
关键词: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骨形态发生蛋白
3类修复体经3种瓷表面处理后与陶瓷托槽的粘结强度及去托槽后的瓷表面情况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研究3种瓷表面处理方法对3类修复体与陶瓷托槽粘结强度的影响以及去除托槽后瓷表面的情况。方法钴铬烤瓷、e-max铸瓷、二氧化锆全瓷3类修复体试件各36个,每类试件随机分为4组。除对照组为6个试件,其余各组每组10个试件。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喷砂组,氧化铝喷砂4 s,冲洗、吹干后表面涂布硅烷偶联剂。磷酸组,质量分数37%磷酸酸蚀1 min,冲洗、吹干后表面涂布硅烷偶联剂。氢氟酸组,氢氟酸酸蚀2 min,冲洗、吹干后表面涂布硅烷偶联剂。使用光固化托槽粘结剂粘结陶瓷托槽。经37℃恒温水浴24 h后检测抗剪强度。观察托槽去除后瓷表面粘结剂残留情况和瓷面破损情况。结果 3种表面处理方法均能达到或超过有效粘结强度。采用喷砂并涂布硅烷偶联剂方法和氢氟酸酸蚀并涂布硅烷偶联剂方法,钴铬烤瓷试件的抗剪强度与e-max铸瓷和二氧化锆全瓷试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磷酸酸蚀并涂布硅烷偶联剂方法中,3类修复体的抗剪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类修复体在使用氢氟酸并硅烷偶联剂处理后,抗剪强度较其他2种方法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磷酸组的3类修复体瓷表面粘结剂残留指数得分最低,粘接剂残留最少,且瓷表面破坏最小。结论喷砂、磷酸酸蚀、氢氟酸酸蚀合并使用硅烷偶联剂处理钴铬烤瓷、e-max铸瓷、二氧化锆全瓷修复体,均能得到满意的粘结强度,而磷酸结合硅烷偶联剂方法去除托槽后对修复体表面的影响最小。
周淳徐珉华张珺晔齐雪
关键词:瓷修复体陶瓷托槽
三种金属烤瓷冠对基牙牙周组织影响的定量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研究3种金属烤瓷冠对基牙龈沟液(gingival crevicular fluid,GCF)量、GCF中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和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ALP)水平的影响。方法磨牙行烤瓷单冠修复的患者90例,分成3组,分别行镍铬合金、钴铬合金、金合金烤瓷冠修复,于修复前及修复后1周、1个月、6个月检测基牙GCF量、GCF中AST和ALP活性水平。结果3组修复前GCF量、龈沟液AST活性、龈沟液ALP活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镍铬合金组修复后1周、1个月和6个月的GCF量(t=2.738、t=2.694、t=2.501,P<0.05)、龈沟液AST活性(t=2.537、t=2.463、t=2.389,P<0.05)、龈沟液ALP活性(t=2.359、t=2.278、t=2.046,P<0.05)较修复前均增加。钴铬合金组修复后6个月,GCF量(t=0.791)、龈沟液AST活性(t=1.380)、龈沟液ALP活性(t=1.195)与修复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金合金组修复后1个月,GCF量(t=0.759)、龈沟液AST活性(t=1.431)、龈沟液ALP活性(t=1.106)同修复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合金是理想的金属烤瓷冠材料,钴铬合金烤瓷冠对牙周健康影响较小。
齐雪金叶俊徐珉华贺金荣张珺晔周淳
关键词:金属烤瓷冠龈沟液天冬氨酸转氨酶碱性磷酸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