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胃癌
  • 7篇肿瘤
  • 6篇细胞
  • 5篇消化道
  • 5篇内镜
  • 5篇化道
  • 5篇合酶
  • 5篇癌细胞
  • 4篇氧合酶
  • 4篇抑制剂
  • 4篇制剂
  • 4篇上消化道
  • 4篇逆转
  • 4篇黏膜
  • 4篇胃癌细胞
  • 4篇酶抑制剂
  • 4篇环氧合酶
  • 4篇环氧合酶抑制...
  • 3篇幽门螺
  • 3篇幽门螺杆菌

机构

  • 25篇同济大学附属...
  • 1篇复旦大学
  • 1篇上海市长宁区...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上海市胸科医...
  • 1篇上海市宝山中...
  • 1篇上海铁道医学...
  • 1篇上海市浦东新...

作者

  • 26篇张霞
  • 22篇陈锡美
  • 12篇朱风尚
  • 10篇许树长
  • 9篇王志荣
  • 7篇张东伟
  • 5篇王毅军
  • 4篇陈国裕
  • 4篇张建培
  • 4篇黄志刚
  • 3篇冯久贤
  • 3篇刘文滨
  • 3篇陈莹
  • 3篇王琛
  • 2篇王晓蕾
  • 2篇刘文方
  • 2篇王娜
  • 1篇孙会会
  • 1篇李爽
  • 1篇叶荣菊

传媒

  • 8篇同济大学学报...
  • 3篇中华消化内镜...
  • 2篇世界华人消化...
  • 2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上海医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华现代护理...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2篇2012
  • 1篇2010
  • 3篇2009
  • 6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4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6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肥胖与大肠腺瘤相关性的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初步探讨体重指数(BMI)、腰围(WC)、腰臀比(WHR)与大肠癌的癌前病变腺瘤的相关性。方法2006年12月至2007年12月选择无大肠癌病史且年龄在25~88岁的结肠镜检查患者,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根据肠镜检查及活检病理结果纳入大肠腺瘤组(250例)和正常对照组(289例),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肥胖或腹型肥胖(以WC划分)患大肠腺瘤的调整后OR值分别为2.48(95%CI=1.19—5.20)和1.75(95%CI=1.15~2.66),P〈0.05和P〈0.01,其中男性调整后的OR值分别为4.10(95%CI:1.26—13.31)和1.70(95%CI=1.00—2.88),P均〈0.05,超重组未达到统计学差异;肥胖者患进展期和非进展期腺瘤的调整后OR值分别为2.71(95%CI=1.01~7.29)和2.39(95%CI=1.05~5.47),P均〈0.05;腹型肥胖者(以WC划分)患非进展期腺瘤的调整后OR值为2.03(95%CI:1.25—3.28),P〈0.01;但在进展期腺瘤组未达到统计学差异。超重组在进展期和非进展期腺瘤的患病风险较正常人群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以WHR划分的腹型肥胖在各种分析中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与大肠腺瘤的发生显著相关,肥胖男性患病风险明显大于女性,肥胖对各期腺瘤的发生均显著相关。
王娜黄志刚陈锡美叶荣菊王慧张霞张建培
关键词:肥胖症大肠腺瘤病例对照研究
上消化道异物内镜下治疗61例
目的分析探讨上消化道异物的内镜下治疗的方法与技巧。方法收集我院2002~2006年61例上消化道异物患者临床及胃镜资料,总结分析上消化道异物类型、部位以及所选用的不同器械和取出方法技巧,并评价其效果。结果61例上消化道异...
王琛许树长张霞张东伟陈锡美
关键词:内镜上消化道
文献传递
胃癌患者外周血细胞角蛋白20mRNA的检测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进展期胃癌患者外周血中细胞角蛋白 2 0 (cytokeratin 2 0 ,CK2 0 )mRNA的表达 ,以检测胃癌外周血循环中微转移的情况 ,并比较CK2 0mRNA的阳性检出率与胃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和胃癌组织的分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6 0例胃癌患者和 2 0例慢性胃炎患者分别作为试验组和对照组。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获取全部病例外周静脉血中的单个核细胞 ,随后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的方法检测其中的CK2 0mRNA表达情况。结果 试验组中有 32例患者外周血循环中有阳性表达 ,阳性率为 5 3.3% ;而在对照组患者外周血中无 1例标本检出细胞角蛋白 2 0mRNA ;两组间的阳性率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 0 5 ) ;癌细胞的检出率与胃癌组织的分化程度呈正相关 (P <0 .0 5 ) ,而与胃癌患者的性别、年龄和肿瘤部位等因素无明显相关 (P >0 .0 5 )。结论 CK2 0mRNA可作为标志物用于检测胃癌的血行转移 ;CK2 0mRNA的阳性检出率与胃癌组织的分化程度具有相关性。
陈国裕陈锡美王志荣朱风尚王晓蕾张霞
关键词:胃肿瘤微转移细胞角蛋白聚合酶链反应
环氧合酶抑制剂罗非昔布逆转胃癌细胞BGC-823内在耐药作用
目的探讨特异性环氧合酶-2抑制剂罗非昔布和常用抗癌药5-氟尿嘧啶(5-FU)、顺铂(DDP) 和依托泊甙(VP-16)联用抗胃癌细胞株 BGC-823的疗效及多药耐药(MDR)相关基因上的分子机制。方法传代培养胃癌细胞株...
朱风尚陈锡美王毅军张霞
文献传递
罗非昔布对胃癌细胞BGC-823内在耐药的逆转作用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罗非昔布和抗癌药5-氟尿嘧啶(5-FU)、顺铂(DDP)和依托泊甙(VP-16)联用抗胃癌细胞株BGC-823的疗效及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 gene,MDR)相关基因上的机制。方法0.1μmol/L罗非昔布单用和与不同浓度梯度化疗药5-FU、DDP及VP-16联合应用于胃癌细胞株BGC-823 48 h,MTT法检测各自的抑制率,中效原理评价用药的协同作用;以0.1μmol/L、1.0μmol/L和10μmol/L罗非昔布干预胃癌细胞48 h,RT-PCR观察用药前后多药耐药相关基因变化情况。结果抗癌药与罗非昔布联用同罗非昔布单用或抗癌药单用比较,联合治疗组协同作用明显(均P<0.01)。RT-PCR显示,胃癌细胞株BGC-823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ultidrug-associatedprotein,MRP)和谷光甘肽-S-转移酶π(glutathione-S-transferasesπ,GST-π)基因表达,无MDR1表达;罗非昔布干预以后,MRP和GST-π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均P<0.05)。结论罗非昔布可协同抗癌药抗胃癌细胞BGC-823。其协同抗癌机制为逆转或部分逆转MDR现象,是较好的化疗增敏剂。
朱风尚陈锡美王毅军张霞
关键词:环氧合酶抑制剂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多药耐药
埃索美拉唑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症状和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9
2008年
目的:探讨埃索美拉唑对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症状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随机、阳性对照研究,将经内镜或24 h食管pH监测明确诊断的78例GERD患者随机分为标准剂量的埃索美拉唑(20 mg,2次/d,po)组和加倍剂量的奥美拉唑(20 mg,2次/d,po)组,每组39例.2组分别治疗8 wk,比较2组症状控制、RE内镜下有效率和愈合率、生活质量等区别.结果:共76例患者完成试验.埃索美拉唑组和奥美拉唑组各有1例RE因违反试验方案退出.4 wk和8 wk两组症状总积分治疗后均明显下降,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埃索美拉唑组和奥关拉唑组使NERD症状积分下降程度不如RE患者,但埃索美拉唑组使NERD患者症状积分下降优于奥美拉唑组(P<0.01);两组在烧心和胸痛缓解率上差异明显(78.3%vs 45.5%,64.3%vs 37.5%,均P<0.05),在反酸、咽下困难上无明显差异:4 wk和8 wk对RE内镜有效率和愈合率差异明显(4 wk:88.8%vs 59.3%,80.0%vs 51.9%;8 wk:96.0%vs 70.4%,88.0%vs 63.1%,均P<0.05),埃索美拉唑组患者活力和社会功能疗效明显(92.5±5.7 vs 85.3±7.1,85.2±4.6 vs 76.8±6.5,均P<0.05).结论:标准剂量的埃索美拉唑较加倍剂量的奥美拉唑更有效的控制GERD患者(尤其是RE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活力和社会功能相关的生活质量.
朱风尚陈锡美王志荣张东伟张霞
关键词:埃索美拉唑奥美拉唑胃食管反流病非糜烂性反流病生活质量
埃索美拉唑为基础的三联疗法治疗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比较埃索美拉唑为基础的二种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或H.pylori)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临床疗效、耐受性、依从性和不良反应。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对照研究,将94例Hp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随机分为2组。EAC组(46例):埃索美拉唑20 mg+阿莫西林1 g+克拉霉素500 mg;EFA组(48例):埃索美拉唑20 mg+呋喃唑酮0.1 g+阿莫西林1 g,均每日2次,共7 d。停药4周后复查内镜并检测Hp,观察临床疗效、耐受性、依从性和不良反应。结果共有94例患者入选,4例患者退出。按符合方案集(per-protocol,PP)分析,EAC组和EFA组临床症状缓解率分别为:上腹痛100%vs.100%、反酸90.9%vs.91.7%、烧心93.8%vs.95%(P均>0.05)。镜下溃疡愈合率分别为95.5%和93.5%,Hp根除率分别为90.9%和100%,2年内溃疡复发率分别为7.5%和5.0%(P均>0.05)。两组药物耐受性、依从性良好;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且无差异(P>0.05)。结论对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埃索美拉唑为基础二种三联疗法临床疗效、耐受性、依从性和不良反应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均为较好的治疗方案。
朱风尚陈锡美张东伟王志荣张霞
关键词:埃索美拉唑幽门螺杆菌十二指肠溃疡三联疗法
胃神经鞘瘤并出血一例被引量:3
2003年
患者女,50岁,反复中上腹不适20年,呕咖啡色液体、黑便10 d入院.入院前10 d无诱因出现中上腹不适,多以烧灼感为主,偶有夜间疼痛,呕咖啡色液约300 ml,解黑便2次,后连解2 d黑便.
许树长刘文方陈锡美张霞
关键词:胃神经鞘瘤并发症消化道出血胃镜检查
原发性反流性食管炎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10
2009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患者的基本临床特征及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553例经胃镜证实为RE患者的基本临床特征,包括年龄、性别、及Hp感染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由于各种原因2007年7月—2008年7月至我院行胃镜检查的人数为12 354例,RE的检出率为4.47%。检出的RE患者A、B级的占97.47%(539/553),C、D级的占2.53%(14/553)。反流性食管炎的程度与性别无统计学关联(P>0.05)。中年组原发性RE患者最多。RE患者的Hp感染率为50.6%。食管炎程度与Hp菌是否感染无明显统计学关联(P>0.05)。结论轻度RE患者明显较多,RE炎症程度与Hp菌是否感染无明显关系。
郑芳芳许树长陈莹王琛张霞
关键词:反流性食管炎幽门螺杆菌内镜
胃神经鞘瘤并出血一例
2003年
许树长刘文方陈锡美张霞
关键词:神经鞘瘤中上腹胃体大弯间叶源性肿瘤黏膜下肿瘤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