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霞

作品数:13 被引量:89H指数:5
供职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卫生厅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康复
  • 8篇伤员
  • 6篇地震伤
  • 6篇地震伤员
  • 4篇地震
  • 3篇心理
  • 3篇骨折
  • 2篇医疗康复
  • 2篇职业康复
  • 2篇生活质量
  • 2篇活质量
  • 2篇脊髓
  • 2篇脊髓损伤
  • 2篇骨折伤员
  • 2篇ICF
  • 2篇ISPRM
  • 1篇心理功能
  • 1篇心理因素
  • 1篇信度
  • 1篇信度研究

机构

  • 11篇江苏省人民医...
  • 5篇绵竹市人民医...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东南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佳木斯大学附...

作者

  • 13篇张霞
  • 12篇励建安
  • 6篇刘守国
  • 5篇陈思婧
  • 4篇肖明月
  • 3篇王红星
  • 2篇伊文超
  • 2篇胡筱蓉
  • 1篇金鸿
  • 1篇孙颖
  • 1篇庞伟
  • 1篇刘颍
  • 1篇卞荣
  • 1篇蔡文智
  • 1篇郭岚敏
  • 1篇顾绍钦
  • 1篇丁明浦
  • 1篇吕智海
  • 1篇李勇强
  • 1篇王蓓蓓

传媒

  • 7篇中国康复医学...
  • 6篇中华物理医学...

年份

  • 2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绵竹地区地震伤员职业康复需求的现状调查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 了解当前绵竹地区地震伤员重新工作情况及特点,为进一步开展职业康复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绵竹地区18~60岁男性地震伤员420例,通过电话随访调查伤员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是否重新工作及职业培训意愿情况.结果 420例伤员中,97.6%(410/420)ADL能力评分高于60分,生活基本可以自理;54.3%(228/420)尚未工作,其中75.4%(172/228)需要并愿意接受职业培训.结论 绵竹地区地震伤员重新工作的情况尚不满意,需根据伤员自身特点进一步开展职业康复,使其尽早回归社会.
肖明月励建安刘守国张霞陈思婧王红星程静赵正恩
关键词:地震职业康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回归社会
绵竹地区地震中胫腓骨骨折伤员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分析绵竹地区地震中胫腓骨骨折伤员功能恢复情况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阐明伤后有效控制各影响因素的重要性。方法:以调查问卷方式对绵竹地区86例地震中胫腓骨骨折已愈合的伤员进行随访。采用Johner-Wruhs胫腓骨骨折疗效评定标准评定骨折功能恢复情况,对可能影响骨折功能恢复及预后的12项因素,做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胫腓骨骨折功能恢复的变量为:制动时间、年龄、性别与康复介入情况。接受过康复治疗与骨折功能恢复呈正相关(P<0.05);制动时间长、女性、高龄与骨折功能恢复呈负相关(P<0.05)。结论:胫腓骨骨折功能恢复与多种影响因素有关,减少制动时间,尽早介入康复训练,有助于患者的功能恢复。
肖明月刘守国励建安张霞陈思婧王红星赵正恩
关键词:胫腓骨骨折制动康复训练
四川江油地震伤员康复状况分析被引量:17
2009年
目的:分析江油地区地震伤员的人数、伤情及功能障碍、康复现状及需求,指导下一步康复医疗工作。方法:对江油地区8所医院、卫生院188例伤员进行现场调查与分析。结果:伤员分类为:骨折86.2%、截肢2.1%、颅脑损伤2.7%、脊髓损伤1.1%、其他8.0%。部分伤员已经全部恢复功能,仍然有104例伤员(55.3%)有显著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参与能力障碍,需要进一步康复医疗;162例骨折伤员中15%需要再次手术。结论:地震伤员目前仍然有很大的比例需要继续康复医疗。骨折后功能障碍是康复重点。需要高度重视骨折不愈合的再次手术和康复问题。
张霞卞荣励建安程静王红梅
关键词:地震伤医疗康复骨折
四川地震51例脊髓损伤患者康复医疗状况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 分析四川地震51例脊髓损伤(SCI)伤员的临床特征、并发症与康复治疗的结果.方法 对51例经3~4个月康复治疗的住院SCI患者进行疗效评估和随访调查,分析受伤原因、损伤程度、并发症和康复效果.结果 SCI平面:C7以上占9.8%、C8~T6占5.9%、T7~L2占68.6%、L3~S2占13.7%、S2以下占2.0%;完全性损伤22例,不完全性损伤29例;76.5%的伤员实现轮椅独立,78.4%穿戴矫形器步行,88.2%生活基本或完全自理.结论 地震SCI患者通过积极的康复训练可以恢复较好的生活独立能力,但长期康复医疗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李勇强刘颍丁明浦励建安张霞陈思婧伊文超
关键词:地震康复脊髓损伤
第八届ISPRM大会集锦
2014年
第八届国际物理医学与康复学(ISPRM)学术大会于2014年6月1-5日在墨西哥坎昆举行,来自全球近300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其中来自中国的代表共计近80人,是参会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大会的主题是:全球残疾与康复的挑战与促进.
励建安张霞
关键词:ISPRM国际物理医学康复学
脑性瘫痪《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儿童与青少年版)》核心分类组合介绍被引量:13
2016年
1脑性瘫痪《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儿童与青少年版)》核心分类组合的开发背景1.1 ICF-CY产生背景世界卫生组织于2001年5月正式发布《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disability and health,ICF),为不同国家和学科提供一种统一的、标准的语言和框架来描述健康状况和与健康有关的状况^([1—2])。
邱霞姜志梅张霞吕智海庞伟郭岚敏孙颖王立苹马冬梅
关键词:脑性瘫痪DISABILITY限定值身体结构不随意运动FUNCTIONING
四川绵竹地区地震伤员社区康复需求调查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 了解四川绵竹地区地震伤员出院返家后的功能障碍、家居环境、职业回归及心理状况,为社区康复的开展提供依据.方法 对四川绵竹地区123例出院伤员进行家庭回访,评估其功能障碍、家居环境情况,对其职业回归、经济收入、心理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23例伤员中,骨折66.7%、脊髓损伤17.1%、挤压伤及周围神经损伤11.4%、截肢3.2%、脑外伤1.6%,其中56.9%需要接受家庭康复指导.85.7%的脊髓损伤伤员需要家居环境改造.65.5%的18~59岁男性没有就业并愿意接受职业培训.123例伤员中,8.9%创伤后应激障碍综合征阳性.结论 四川绵竹地区地震伤员返家后仍需要进一步的社区康复,及时全面的社区康复对其家庭回归和社会回归意义重大.
刘守国励建安王红星王蓓蓓肖明月张霞赵正恩
关键词:地震社区康复职业康复
医疗康复对四肢骨不连地震伤员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分析医疗康复对四肢骨不连地震伤员生活质量的影响,为今后同类伤员的处理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简明健康调查问卷(SF-36量表)评估四川绵竹31例四肢骨不连伤员术前2周、术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生理及心理健康,并与当地正常人群比较;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生理及心理健康恢复的因素。结果①术前所有伤员生理及心理健康评分均显著低于正常人群值(P〈0.01),术后3个月综合评分显著提高(P〈0.05),6个月时进一步改善(P〈0.01),12个月仍有改善,但仍低于正常人群值(P〈0.05);②与生理健康恢复密切相关的因素是外固定术、吸烟及慢性病,决定系数R2=0.472(P〈0.05);③与心理健康恢复密切相关的因素是高龄、有家庭成员伤亡、新房未建及低收入,R2=0.450(P〈0.05)。结论医疗康复可显著改善四肢骨不连地震伤员生活质量;灾难后提供医疗康复的同时,应重视社会因素对伤员功能的影响。
张霞励建安陈思婧胡筱蓉刘守国赵正恩
关键词:骨不连心理功能生活质量
绵竹脊髓损伤地震伤员生活质量和抑郁状态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研究汶川地震15个月后绵竹脊髓损伤(SCI)伤员生活质量、抑郁状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地震SCI伤员27例,分别用简明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和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评估生活质量和抑郁状态。采用逐步线性回归法分析影响生活质量和抑郁状态的因素。结果对绵竹市地震15个月后SCI伤员的生活质量和抑郁状态分析发现,总体生活质量与文盲和年龄相关(R^2=0.355,P〈0.05),文盲和年轻的伤员,生活质量更差;总体健康满意度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疼痛相关(R^2=0.481,P〈0.05),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强、疼痛越轻的伤员,总体健康满意度越高;而抑郁状态与文盲和继发病情相关(R^2=0.461,P〈0.05),文盲和继发病情对日常活动影响越大的伤员,抑郁程度更重。参与程度与生活质量的3个领域(生理、心理和社会)均呈正相关(P值均〈0.05)。结论年龄、文盲、疼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参与程度均与地震SCI伤员的长期生活质量相关,而抑郁程度受文盲和继发病情影响,在制定长期康复策略时需予以重视。
陈思婧励建安张霞顾绍钦
关键词:脊髓损伤灾难生活质量心理
地震骨折伤员慢性疼痛的相关因素及与生活质量的关系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五一二四川地震27个月后骨折伤员慢性疼痛的相关因素和疼痛程度与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回访705例四川省绵竹市五一二地震骨折伤员,按视觉模拟评分(VAS)分为无疼痛、轻度疼痛、中度疼痛和重度疼痛组。通过现场评估和问卷调查伤员手术和康复情况、情绪状态、职业和经济、巴塞尔指数(BI)、生活满意度问卷(LiSat-11)、简明健康调查(SF-36)量表,分析与疼痛有关的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并确定疼痛强度与生活质量的关系。结果五一二地震27个月后,骨折伤员慢性疼痛发生率为88.5%,其中轻度和中度疼痛分别占35.7%和33.3%。骨折手术率为65.8%,愈合率为96.9%。4组伤员B1分别为(92.7±10.2)分,(92.8±8.4)分,(91.2±9.9)分,(90.4±14.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程度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差异呈线性趋势(P〈0.05)。4组伤员职业能力受到限制的比例分别为38.3%、61.5%、75.7%和62.8%;其家人的平均年收入用中位数(第1四分位数,第3四分位数)[M(Qt,Qu,)]表示,分别为3550元(1620元,6000元),2500元(1225元,4800元),2000元(1200元,4000元),2500元(1200元,4000元)。疼痛程度与年收入呈线性趋势(P〈0.05)。与慢性疼痛相关的因素主要有异常情绪、生活满意度、职业能力和年收入。4组伤员间SF-36量表的8个领域(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无疼痛组SF-36总分为(70.6±17.5)分,轻度疼痛组为(61.3±14.3)分,中度疼痛组(52.7±14.3)分,重度疼痛组为(52.3±14.7)分。疼痛程度与伤员生活质量呈负相关。结论五一二四川地震27个月后,大部分地震骨
李咏雪张霞伊文超胡筱蓉肖明月金鸿励建安
关键词:疼痛程度心理因素社会因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