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素玲

作品数:12 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珠海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医院感染
  • 3篇早产
  • 3篇早产儿
  • 3篇产儿
  • 2篇新生儿
  • 2篇小儿
  • 1篇蛋白
  • 1篇低体重
  • 1篇低体重儿
  • 1篇多器官功能
  • 1篇多器官功能不...
  • 1篇多器官功能不...
  • 1篇新生儿消化道...
  • 1篇新生儿医院感...
  • 1篇炎症
  • 1篇炎症反
  • 1篇炎症反应
  • 1篇炎症反应综合...
  • 1篇阳性
  • 1篇药敏

机构

  • 6篇暨南大学第三...
  • 3篇暨南大学

作者

  • 9篇徐素玲
  • 5篇钱芳
  • 3篇李海延
  • 1篇绍玉琴
  • 1篇林耀堂
  • 1篇张成
  • 1篇张成
  • 1篇赵银兰
  • 1篇舒慧珠
  • 1篇潘惠妮
  • 1篇周光祥

传媒

  • 3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中国当代儿科...
  • 1篇广东医学
  • 1篇海南医学
  • 1篇小儿急救医学
  • 1篇实用医技杂志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1
  • 1篇2000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新生儿消化道出血不同治疗方法疗效比较被引量:10
2008年
目的比较胃管内注入不同药物治疗新生儿消化道出血疗效。方法运用回顾分析研究,随机抽取使用冷生理盐水洗胃、云南白药、立止血、凝血酶、奥美拉唑胃管内注入进行治疗的消化道出血新生儿各25例,分别观察各组疗效。结果云南白药、立止血、凝血酶、奥美拉唑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88%、96%、92%,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均明显高于冷生理盐水组的56%(P<0.01)。凝血酶组和奥美拉唑组的显效率分别为76%、68%,显著高于云南白药组的32%,立止血组的36%(P<0.05)。结论云南白药、立止血、凝血酶、奥美拉唑骨管内注入均是治疗新生儿消化道出血的安全、有效方法;凝血酶或奥美拉唑的止血作用较云南白药、立止血更迅速。
徐素玲钱芳
关键词:新生儿消化道出血立止血凝血酶奥美拉唑
87例新生儿医院感染临床分析
2001年
目的 探讨影响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的有关因素。方法 对 87例发生医院感染的新生儿的年龄、感染部位、原发病、住院时间及使用抗生素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该院新生儿医院感染率为 6 .3 % ,以皮肤软组织及胃肠道最多见 ,原发病为窒息及早产儿 ,年龄≤ 3d ,住院时间 >7d ,使用 3种以上抗生素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较高。结论 严格做好消毒隔离制度 ,尽可能缩短住院天数 ,避免滥用抗生素 。
徐素玲张成
关键词:医院感染新生儿抗生素
儿科感染性疾病发生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和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00年
目的  观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发生的情况及导致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MODS)的机率和危险因素。 方法  对 938例因单纯感染性疾病住院患儿发生SIRS和MODS的情况进行动态观察和分析。 结果   938例感染患儿中出现SIRS的共 12 5例 ,占 13 3%。SIRS组不论是单器官功能不全还是MODS的发生率均高于非SIRS组 (P <0 0 1)。符合SIRS 4项标准中的项目越多 ,发生MODS的机率越高。SIRS组患儿入院 3d内MODS的发生率 (85 7% )远高于 3d后的发生率 (14 3% )。 结论  SIRS患儿发生MODS的危险性较大 ,与符合SIRS诊断标准的项目数拟呈正比 ,SIRS患儿应早期干预、综合治疗 ,才能阻断SIRS的继续发展 。
舒慧珠张成潘惠妮李海延徐素玲
关键词: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多器官功能不全儿科
早产儿胃肠道外营养相关性肝胆并发症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观察胃肠道外营养(PN)早产儿肝胆并发症的发生率,探讨早期敏感的实验室诊断指标。方法:分析113例早产儿PN相关性胆汁淤积(PNAC)的发生情况及PNAC相关的实验室指标,并比较各项指标在PNAC组与无PNAC组间的差别。结果:PNAC的发生率为13.3%。PN后1周血清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结合胆红素(DBIL)及总胆汁酸(TBA)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PN后2周PNAC组ALP、DBIL及TBA明显高于无PNAC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目前使用的PN方法仍存在着影响早产儿肝胆系统功能的情况;动态监测ALP、DBIL及TBA,有助于早期发现PNAC。
钱芳赵银兰徐素玲
关键词:早产儿胃肠道外营养并发症
HBsAg阳性孕妇的早产儿免疫阻断方式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HBsAg阳性孕妇早产儿的免疫阻断方式。方法:所选对象为HBsAg阳性孕妇的早产儿,生后体重达2000g后给予常规免疫,对照组为HBsAg阳性孕妇的足月儿,给予母婴联合免疫,两组婴儿于出生、6月龄及12月龄分别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和肝功能。结果:早产儿组HBVm多种模式有隐性感染或再次感染的可能,HBsAb、HBcAb和HBeAb的产生明显低于足月儿组,χ2检验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HBsAg阳性孕妇的早产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100IU1次不足以中和清除HBV抗原。当早产儿因早产及低体重无法得到全面免疫保护时,喂母乳有可能继续增加HBV感染的机会。两组婴儿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建议HBsAg阳性孕妇的早产儿出生24h内给予HBIG100IU肌肉注射,对明确宫内已感染HBV的早产儿采用HBIG200IU肌肉注射,间隔2周重复1次,待体重达预防接种要求后,再按0、1、6月各接种乙肝疫苗(HBvac)10μg,并禁喂母乳。长期监测HBVm的变化,并同时监测肝功能。
钱芳绍玉琴徐素玲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疫苗早产儿
静注丙种球蛋白对极低体重儿医院感染的影响
2008年
目的:探讨使用静注丙种球蛋白对极低体重儿医院感染的影响。方法:将极低体重儿5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6例、治疗组25例,对照组未使用静注丙种球蛋白,治疗组在出生早期使用静注丙种球蛋白400mg/kg/d,连用3d。观察两组患儿在住院期间医院感染发生、住院日、死亡情况。结果:极低体重儿预防性使用静注丙种球蛋白医院感染发生率、住院日、死亡率与未用者无明显区别。结论:极低体重儿预防性使用静注丙种球蛋白对预防医院感染无明显疗效,建议静注丙种球蛋白在极低体重儿使用应严格掌握指征,避免药物滥用。
徐素玲钱芳
关键词:极低体重儿医院感染静注丙种球蛋白
干扰素联合康复新液治疗手足口病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观察干扰素联合康复新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 2010年5月~2012年11月住院的110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58与对照组52例,两组性别及症状轻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予干扰素肌注及综合治疗,并联合康复新液口服及外用;对照组仅予干扰素抗病毒及综合治疗。结果治疗组退热时间为(2.25±0.40)d,手足口腔疱疹消退时间为(2.41±0.79)d,平均住院时间为(5.23±1.61)d,显效率为51.7%(30/58),总有效率为91.4%(53/58);对照组退热时间为(2.36±0.75)d,手足口腔疱疹消退时间为(3.21±0.63)d,平均住院时间为(6.41±1.58)d,显效率为30.8%(16/52),总有效率为76.9%(40/52);两组手足口腔疱疹消退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显效率、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素联合康复新液治疗手足口病疗效显著。
周光祥徐素玲
关键词:干扰素康复新液小儿手足口病
111例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细菌分布及药敏分析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 检测2003~2004年住院患儿下呼吸道感染细菌分布及药敏情况,指导临床选用抗生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11例痰培养结果 ,用ATB生物--梅里埃全自动鉴定及药敏测试仪做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检出细菌111株,革兰阴性(G^-)杆菌占64.9%,非发酵菌群占多数;革兰阳性(G^+)球菌占35.1%.结论 菌谱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最低,革兰阳性球菌以万古霉素,替考拉宁耐药率最低.
李海延林耀堂徐素玲
关键词:下呼吸道感染细菌分布药敏试验
早产儿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影响早产儿医院感染的有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07年250例早产儿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孕周、出生体重、机械通气、抗生素、丙种球蛋白、使用胃肠外营养与发生医院感染的关系。结果:早产儿医院感染率为9.2%,出生体重与感染有相关性,机械通气与感染有明显相关性,孕周、抗生素、丙种球蛋白、胃肠外营养与感染无相关性。结论:早产儿中的小于胎龄儿更易发生医院感染,机械通气是早产儿感染的重要影响因素,胃肠外营养不增加医院感染率.使用抗生素和丙种球蛋白无助于减少早产儿医院感染的发生。
徐素玲钱芳李海延
关键词:早产儿医院感染机械通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