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方之芳

作品数:41 被引量:345H指数:12
供职机构: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四川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1篇天文地球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2篇海冰
  • 11篇气候
  • 10篇北极海冰
  • 8篇青藏
  • 7篇年代际
  • 7篇年代际变化
  • 7篇青藏高原
  • 7篇环流
  • 7篇海温
  • 6篇降水
  • 6篇大气环流
  • 5篇积雪
  • 4篇涛动
  • 4篇年际
  • 4篇温度
  • 4篇夏季
  • 4篇北半球
  • 3篇雪深
  • 3篇太平洋海温
  • 3篇突变

机构

  • 35篇成都信息工程...
  • 5篇成都气象学院
  • 5篇中国海洋大学
  • 5篇中国气象局成...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南京信息工程...
  • 2篇河南省气象局
  • 2篇浙江省气象局
  • 1篇国家海洋环境...
  • 1篇安徽省气象局
  • 1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中国气象局
  • 1篇国家气象信息...
  • 1篇山西省气象科...
  • 1篇重庆市气象局
  • 1篇浙江省气象服...
  • 1篇雅安市气象局

作者

  • 41篇方之芳
  • 10篇雷俊
  • 4篇吕晓娜
  • 3篇何金海
  • 3篇李春
  • 2篇瞿婞
  • 2篇张丽
  • 2篇郝丽萍
  • 2篇杨春
  • 2篇吕晓娜
  • 1篇罗德海
  • 1篇叶月珍
  • 1篇张学洪
  • 1篇金向泽
  • 1篇宇如聪
  • 1篇刘琦
  • 1篇张丽
  • 1篇张婕
  • 1篇李子良
  • 1篇程彦杰

传媒

  • 8篇成都信息工程...
  • 7篇高原气象
  • 4篇大气科学
  • 3篇中国气象学会...
  • 2篇气象
  • 2篇中国气象学会...
  • 1篇气象科学
  • 1篇四川气象
  • 1篇南京气象学院...
  • 1篇气象学报
  • 1篇干旱气象
  • 1篇高原山地气象...
  • 1篇全国优秀青年...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 1篇中国地理学会...
  • 1篇中国科协20...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9
  • 7篇2008
  • 4篇2007
  • 7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9
  • 1篇1998
  • 2篇1996
  • 1篇1992
  • 2篇1991
  • 2篇1990
  • 2篇1989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四川盆地东部、西部年降水量的振荡与太阳活动的联系被引量:1
1989年
本文应用四川盆地23个站的年降水资料、太阳黑子相对数与西北太平洋副高强度指数资料,分析太阳黑子活动的异常与四川盆地降水的联系,认为:四川盆地东西部降水量呈振荡型、这种振荡型可能是太阳活动通过西北太平洋副高的作用而激发的、时间上有滞后一年以上的特性,即太阳黑子活动的强弱、引起西北太平洋副高强度的变化,进而影响四川降水的东西分布特征。反映为太阳黑子偏多年分,第二年的西北太平洋高压偏强、相应四川盆地降水呈西涝东旱型、反之亦然。
谭友邦方之芳
关键词:太阳黑子活动四川盆地年降水量
全球气候变暖中南北半球海冰变化差异成因的初步研究
本文应用1979-2006年全球海冰面积资料,在分析南-北极海冰的季节变化及近30年的趋势变化的基础上,初步探讨南北半球海冰变化差异成因。结果表明:北半球海冰总面积呈显著下降趋势,夏秋季下降最快;而南半球自20世纪80年...
方之芳吕晓娜
关键词:海冰温度升高气候变暖
文献传递
夏季NCEP资料质量和20世纪70年代东亚热低压的突变被引量:29
2006年
应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1958-2002年夏季北半球1000hPa和500hPa位势高度场的年际变化。发现整个北半球位势高度场都出现大范围的升高趋势,升高中心主要位于35°~55°N。90°~115°E范围内,即夏季东亚热低压区域;定义该范围内位势高度场的平均值为夏季东亚热低压指数(简写为SEAL)。在1958—1968年间SEAL值有非常明显的升高,数值达60gpm以上。应用欧洲中心的ERA-40再分析资料和中国气象局的500hPa位势高度场资料。计算同样范围的SEAL指数,并与NCEP—NCAR资料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1958-1968年间NCEP—NCAR资料的值远小于上述两份资料,相关计算结果是NCEP资料与两份资料无关。而在1968年以后,上述3份资料的时间序列却是十分相似,相关值都通过信度检验,表现为1968—1976年都有增大的趋势。1977年以后,3份资料的SEAL指数都趋向平缓,即在1970年代中后期北半球东亚夏季环流有一明显的突变。环流突变主要发生在东亚热低压区,在北半球中低纬度的大范围区域对流层中低层都有反映;但在中高纬度地区,相对而言,气候突变是不显著的。大范围的环流变化影响东亚夏季风的位置和强度,也影响我国的降水量和降水分布。
方之芳张丽
关键词:年代际变化
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北太平洋海温变化特征被引量:2
2008年
应用1979.1-2006.12北太平洋海表温度(SST)资料,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功率谱等统计方法对该区SST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北太平洋SST年际变化较为显著,尤其在靠近亚洲大陆一带洋面、北太平洋中部中纬度海域及赤道中、东太平洋;(2)北太平洋西部和中部SST1-12月均呈上升趋势,靠近亚洲大陆的日本海一带和我国大陆以东洋面升温最快。除我国以东洋面升温中心在冬季外,其余海域升温均在夏秋季更迅速,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尤为明显;北美海岸山脉以西及赤道中、东太平洋SST则呈弱的下降趋势;(3)赤道中、东太平洋春夏季存在显著5a和3.5a左右的年际变化;北太平洋中部30°N一带冬春季存在5-6a左右的年际变化和约14a的年代际变化;(4)除北太平洋中部(西风漂流区)外,各个海域大部分月份SST高值年和低值年分别与厄尔尼诺年和拉尼娜年对应,西风漂流区SST高值年均出现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低值年与厄尔尼诺年对应。
吕晓娜方之芳
关键词:北太平洋海表温度周期
成都市近33年候气温变化的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成都市在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明显升温。本文根据张宝坌提出的季节划分方法,对成都市及所辖13个区(市)县1971~2003年33年候平均气温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以成都市年平均气温的突变年1996年为界,将33年候平均气温分为两段:1971—1995年(时段1)和1996~2003年(时段2),时段2气温大于时段1,且春、夏季到来时间相对时段1提前,秋、冬季相对滞后,夏季延长,冬季缩短;成都市出现了以市区为中心的增温。
郝丽萍何金海方之芳马小林吕晓娜雷俊
夏季北极海冰激发的500hPa遥相关型被引量:20
1991年
本文应用统计方法,分析7月、8月北极海冰与北半球500hPa位势高度场的相关场,7月、8月500hPa基点相关图,多冰年与少冰年的1000—500hPa厚度差图等,得到如下结论: 夏季极冰冷源的存在,可激发北半球大气产生遥相关型,这种遥相关型可以看成二维Rossby波列,具有相当正压结构,在西风带中沿着固定的波导自高纬向低纬分布,从而影响北美的环流和天气。表现为极冰偏多年份,极涡加强而偏心,加拿大高压脊和北美大槽亦同时加强;反之,极冰偏少年份,上述系统均减弱。
方之芳谭友邦隋学海
关键词:夏季海冰冷源遥相关型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夏季东亚热低压的突变
分析1968~2002年际夏季北半球1000hPa和500hPa的位势高度场的年际变化,发现位势高度场出现大范围的升高趋势,其中心正位于东亚热低压区域。夏季东亚热低压指数(SALI)在1968~1976年有明显升高趋势,...
方之芳张丽
关键词:年代际变化华北降水
文献传递
北极涛动与东北冬季温度的联系
本文利用1950~1999年NCEP资料和东北地区冬季温度资料,借助经验正交函数(EOF)分解、相关分析、合成分析以及关联表方法研究了北极涛动指数(AOI)与我国东北地区冬季温度的联系。结果表明AOI具有明显的上升趋势(...
李春方之芳
关键词:北极涛动大气环流温度
文献传递
成都市近50a气候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热岛效应被引量:46
2007年
文章应用高斯九点滤波、年际变化斜率分析、两组样本平均值差异的显著性检验方法等统计方法,分析了成都市近50 a来的气温、降水、相对湿度、云量、大雾日数等气象要素资料,同时分析了成都市及其所辖13个区(市)县气象站的气象资料以及成都市城市规模变化(城市建成区面积、工业废气排放总量以及人口变化等)相关的资料。研究结果表明,在1980s末1990s初,成都市气候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出现明显的热岛效应和干岛效应,这与成都市的城市化进程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文章对成都城市气候的影响因素作了初步尝试性的分析。
郝丽萍方之芳李子良刘泽全何金海
关键词:城市气候城市化进程
北极海冰的气候变化与20世纪90年代的突变被引量:20
2005年
应用英国Hadley气候研究中心1968~2000年的1°×1°的北半球逐月海冰密集度资料,使用EOF分解等统计方法,探讨北极海冰的气候变化趋势、海冰的突变、海冰的季节持续性和各季的特色.结果表明: (1)自1968年以来,北极海冰的减小是北半球海冰变化的总趋势;海冰的趋势变化在海冰的年际总变化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可达50%左右.冬春季主要减少区域在格陵兰海、巴伦支海和白令海;夏秋季海冰减少是唯一趋势,中心在北冰洋边缘的喀拉海、拉普捷夫海、东西伯利亚海、楚科奇海、波弗特海.(2)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北极海冰已出现减小趋势,在20世纪90年代,海冰又出现范围和面积的突然减少,中心在格陵兰海和巴伦支海;即海冰减少是加速的,其变化程度已远远超过一般的自然变化.(3)海冰有很好的季节持续性, 有很强的隔季相关,也有较好的隔年相关;各季节海冰分布型之间有很好的联系,表现为海冰分布型的总体变化趋势是一致的,在海冰的减少中也体现了分布型的特征.
方之芳张丽程彦杰
关键词:北极海冰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