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泽涛
- 作品数:3 被引量:16H指数:3
-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生姜镇痛效果实验观察及其机制探索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观察小鼠单次灌服生姜提取物对其痛阈以及炎性痛反应的影响,探讨生姜镇痛的效果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热板痛阈模型和福尔马林疼痛模型对小鼠进行行为学观察。结果:生姜组小鼠在热板试验中的痛阈和福尔马林试验中的痛反应时间总和分别与空白组有显著差别(P<0.05)和极显著差别(P<0.01),与哌替啶类似,纳洛酮有减少生姜镇痛作用的效果。结论:生姜具有明显的镇痛效果,其部分机制可能与阿片受体相关。
- 康飞闫文俊施泽涛齐凤宇黄小军
- 关键词:生姜镇痛疼痛测定小鼠
- 噪声对大鼠耳蜗基底膜凋亡诱导因子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探讨噪声暴露前后凋亡诱导因子(AIF)在大鼠不同回基底膜外毛细胞的表达差异以及与噪声性聋高频听力易损性的关系。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噪声暴露组:噪声暴露组给予声强为115dBSPL白噪声暴露,每天2小时,连续3天,对照组不予噪声暴露。分别于噪声暴露前1日、暴露后1、3、7、14日对两组大鼠行ABR检测,最后一次ABR检测后对两组大鼠耳蜗基底膜行鬼笔环肽—异硫氰酸荧光素(Phalloidin-FITC)染色。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两组大鼠耳蜗不同回基底膜处AIF的表达。结果大鼠噪声暴露后与暴露前相比,ABR各频反应阈值于暴露后1天最高,随时间逐渐恢复,14天时趋于稳定,听力低频阈移约10dB,高频阈移有30dB(P<0.05);基底膜铺片FITC染色示噪声暴露组底回基底膜毛细胞较顶回缺失严重,且有纤毛排列紊乱并出现融合,而对照组毛细胞排列整齐,纤毛呈V或W型,两组间外毛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结果示,在正常情况下,顶回基底膜的AIF表达高于底回,噪声暴露后,AIF顶、底回基底膜表达均较对照组相应部位增高,且顶回较底回更为显著(P<0.05)。结论噪声暴露过程中,AIF在促凋亡的同时更发挥出了氧化还原酶的作用,因而AIF在耳蜗基底膜顶、底回的表达差异,可能是噪声性聋高频听力易损性的分子机制之一。
- 武瑾崔勇施泽涛邱建华
- 关键词:噪声性聋基底膜外毛细胞
- 慢性锰中毒对大鼠听功能及耳蜗细胞的影响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探讨锰中毒对大鼠听功能及耳蜗毛细胞、螺旋神经节细胞的影响。方法选取60只断乳21天的SD大鼠,随机分为染毒组和对照组,染毒组(30只)给予氯化锰水溶液(MnCl2·4H2O,100mg·kg-1d-1)连续灌胃12w,对照组(30只)以同法给予等量去离子水。于灌胃4、8和12w后分别检测两组大鼠血锰浓度,于灌胃12w对两组大鼠分别行ABR检测,基底膜铺片鬼笔环肽-异硫氰酸荧光素(Phalloidin-FITC)染色观察毛细胞形态及计数,HE染色观察螺旋神经节细胞形态及计数,透射电镜观察毛细胞及螺旋神经节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染毒组大鼠灌胃4、8、12w后血锰浓度分别为24.1±2.4、31.5±2.6、26.7±2.8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5±1.7、11.2±2.1、12.7±2.1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灌胃12w后,染毒组大鼠4、8、16、24、32kHz ABR反应阈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高频阈值升高显著。灌胃12w后,染毒组耳蜗毛细胞缺失,以底回缺失明显;螺旋神经节细胞数量减少;毛细胞和螺旋神经节细胞线粒体嵴断裂或消失,呈空泡样变。结论慢性锰中毒可导致大鼠耳蜗毛细胞缺失和螺旋神经节细胞减少,进而导致大鼠听功能损伤。
- 唐晓旭丁忠家王人凤施泽涛邢蔚闫辉武瑾宋勇莉卢连军
- 关键词:锰中毒毛细胞螺旋神经节细胞听力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