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篇盆地
  • 1篇重力流
  • 1篇重力流沉积
  • 1篇裂陷
  • 1篇裂陷盆地
  • 1篇流态
  • 1篇基准面
  • 1篇基准面变化

机构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海洋石油...
  • 1篇华北油田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作者

  • 1篇季汉成
  • 1篇时聪
  • 1篇陈亮
  • 1篇张靓
  • 1篇李晨
  • 1篇于斌

传媒

  • 1篇沉积学报

年份

  • 1篇2016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裂陷盆地重力流沉积对基准面变化的响应——以乌里雅斯太南洼腾一下亚段为例被引量:1
2016年
在重力流沉积区,沉积物粒度旋回难以反映基准面的变化情况,但重力流流态与类型对地形变化具有良好的响应关系。利用上述关系对重力流沉积区基准面变化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探讨。研究区相对古地貌恢复结果表明,乌里雅斯太南洼腾一下亚段沉积时期控坡断层的活动性在各层序内存在明显差异,由于这种差异性导致凹陷在地形上经历了由缓至陡的变化过程,相应地,可容纳空间经历了缓慢增长、加速增长两个时期。钻井取芯、三维地震反演等资料显示,在地形与可容纳空间的变化过程中,重力流类型也随之发生变化,沉积物沉积位置亦发生迁移。因此推断重力流流态特征与沉积位置对地形以及可容纳空间变化存在一定的响应关系:断裂活动性强,可容纳空间增长速率高,地形陡,以浊流或砂质碎屑流沉积为主,沉积物主要沉积在断坡下方;断裂活动性弱,可容纳空间增长速率低,地形缓,以强黏结性碎屑流沉积为主,沉积物沉积范围广。综上认为利用重力流流态特征与类型转换可以判断地形变化趋势,进而推断基准面的变化情况。
陈亮季汉成张靓李晨时聪于斌
关键词:基准面变化重力流沉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