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液或腹膜透析患者行体外循环心脏大血管手术的中期结果分析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总结血液或腹膜透析患者行心血管手术的临床经验,评价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2月至2011年4月北京协和医院连续10例维持性血液或腹膜透析患者行心血管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4例;年龄23~71(57.6±13.2)岁。肾功能衰竭的原因为糖尿病肾病6例,慢性肾小球肾炎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病1例。术前透析时间3~98(25.2±30.6)个月;血液透析8例,腹膜透析2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5例,Bentall手术1例,主动脉瓣置换术2例,二尖瓣置换术1例,上腔静脉取栓+补片加宽成形术1例。择期手术前1 d均透析1次,术中体外循环期间持续超滤。距手术5~32 h后开始行床旁持续无肝素血液滤过透析,4~7 d后转为常规血液或腹膜透析。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体外循环时间(125.8±33.5)min,主动脉阻断时间(77.2±25.5)min。住院期间因胸部切口感染致感染性休克死亡1例。1例术后发生心脏压塞,紧急二次开胸止血;3例发生心房颤动,给予胺碘酮治疗后转复为窦性心律。随访9例,随访时间8~76个月,随访期间因颅内出血和肝癌死亡2例;7例生存患者心功能均为Ⅱ级,未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或人工瓣膜异常等心血管相关不良事件。1例腹膜透析患者于出院后14个月因腹膜炎转为血液透析。结论维持性血液或腹膜透析患者经过正确的围术期处理,可以接受心脏大血管手术,从而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 刘兴荣苗齐张恒张超纪马国涛曹丽华
- 关键词: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心脏大血管体外循环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31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总结315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对315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法、术后并发症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围术期(术后30d)死亡1例(0.32%)。术后早期并发症包括心包填塞、低心排综合征、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肾功能不全和心律失常等。结论高危患者与常规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结果一样,手术近、远期结果满意。
- 苗齐刘兴荣王振捷张恒张超纪马国涛曹丽华
- 关键词:冠状动脉分流术
- 活动期感染性心内膜炎手术治疗的近远期疗效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71例活动期感染性心内膜炎(active infective endocarditis,AIE)患者手术治疗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2001年1月至2010年7月,根据杜克诊断标准(Duke criteria)共确诊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209例,78例接受了手术治疗,选择其中71例活动期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排除病例包括同期人工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和愈合期心内膜炎。结果 71例活动期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4.6±14.4)岁,其中男性55例(77.5%)。链球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术后住院期间死亡2例(2.8%)。平均随访时间(42.4±32.4)个月(1-126个月),1、5和10年实际生存率分别为(98.5±1.5)%、(92.6±4.5)%和(79.4±12.8)%。结论手术治疗活动期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近远期临床疗效满意。
- 刘剑州苗齐刘兴荣张恒张超纪马国涛曹丽华王超李晓凤邓海波陈广俊刘薇黄宇光石岩王晓亭刘大为周宝桐王焕玲
- 关键词:手术治疗
- 累及右心、肺动脉的静脉内平滑肌瘤病一例误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提高对静脉内平滑肌瘤病(intravenous leiomyomatosis,IVL)临床特点的认识,以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回顾性分析累及右心、肺动脉的IVL 1例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例因发作性意识不清4月余入院,当地医院曾误诊为癫痫发作,经治疗无好转。后在我院行妇科及双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下腔静脉及肝静脉彩超、肺动脉CT血管造影(CTPA)及纯静脉期CT血管造影(CTV)检查确诊为IVL。在全麻下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明确诊断为IVL(累及右心系统及肺动脉)、子宫平滑肌瘤及子宫静脉IVL,后病情好转出院。结论临床医师应提高对IVL的认识,详细询问病史、仔细查体、完善相关影像学检查是避免误诊的关键。
- 徐荣建苗齐刘兴荣张超纪马国涛曹丽华刘剑州黄卓李晓凤
- 关键词:静脉内平滑肌瘤病误诊癫痫
- 围术期容量治疗策略对心肺转流后急性炎症反应的影响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对比羟乙基淀粉130/0.4(万汶)与琥珀酰明胶(佳乐施)对心肺转流(CPB)后急性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23例择期CPB下实施冠状动脉搭桥手术(CABG)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患者的CPB预充液及术中、术后48h容量治疗选用羟乙基淀粉;Ⅱ组选用琥珀酰明胶。观察两组患者的容量治疗策略和急性炎症反应的发生情况,并分别于麻醉诱导后、停机时、术后2、24、48h采动脉血检测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P选择素(P-selectin)和细胞间黏附因子(ICAM-1)含量。结果两组患者的急性炎症反应发生情况相似;术后24、48h两组CRP显著升高(P<0.05),但术后48hⅠ组比Ⅱ组升高更为显著(P<0.05);术后24、48h两组ICAM-1均较麻醉诱导后升高(P<0.05),而术后48hⅡ组比Ⅰ组升高更为显著(P<0.05)。术后48hⅠ组P-Selectin、IL-6显著升高(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围术期应用羟乙基淀粉有利于激活急性期反应蛋白,并减轻内皮损伤维持内皮稳定性,从而减轻CABG后急性炎症反应。
- 刘慧丽苗齐曹丽华罗爱伦黄宇光
- 关键词:心肺转流羟乙基淀粉P选择素细胞间黏附因子
- 停循环技术应用于升主动脉-胸降主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治疗主动脉缩窄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总结经单一胸部正中切口采用低温停循环技术行解剖外升主动脉-胸降主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治疗主动脉缩窄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8年5月我院连续12例主动脉缩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女各6例,年龄13~42岁,均有高血压症状,上下肢动脉收缩压差46~85(57.1±16.8)mm Hg。手术经胸部正中切口,采用体外循环及深低温停循环技术,行升主动脉-心包后胸降主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结果人工血管平均直径14~20(17.2±1.8)mm,体外循环时间69~197(115.9±40.6)min,主动脉阻断时间41~142(69.8±30.7)min,深低温停循环时间9~27(16.8±4.1)min。所有患者均未输血,无严重并发症。术后上下肢动脉收缩压差值为–12~22(14.3±4.8)mm Hg,较术前显著下降(P<0.01)。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平均随访3~91(41.9±21.5)个月,随访期间仅1例患者术后需要服用1种降压药物,其余患者均正常。结论深低温停循环下经胸部切口行解剖外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治疗主动脉缩窄安全有效,未来需要更多病例进一步验证。
- 刘兴荣马国涛刘剑州张超纪苗齐李晓凤曹丽华
- 关键词:主动脉缩窄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深低温停循环
- 活动期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PUMCH经验
- 目的回顾分析北京协和医院159例活动期感染性心内膜炎(active infective endocarditis,AIE)患者手术治疗的近期结果。方法2001年1月至2013年1月,根据杜克诊断标准(Duke crite...
- 苗齐邓海波刘兴荣张超纪马国涛刘剑州王超李晓凤黄卓曹丽华
- 活动期感染性心内膜炎病原菌构成、药敏分析及早期外科治疗62例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 回顾性分析活动期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血培养及药敏结果,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提供依据,探讨早期手术治疗活动期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疗效.方法 2010年5月至2014年7月北京协和医院共收治62例活动期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其中男46例,女16例,年龄18 ~81岁,平均(44.6±12.7)岁.所有患者均行体外循环下早期外科治疗,回顾性分析并比较其易感因素、临床表现、超声心动图结果、血培养结果、药敏结果及预后.术后长期随访,终点为死亡或IE复发,随访内容包括评估心功能、有无IE复发等.结果 共分离病原菌65株,主要为链球菌42株、粪肠球菌7株和金葡菌4株.药敏结果显示链球菌对阿奇霉素、克林霉素、红霉素耐药率分别为50.0%、64.3%、66.7%;粪肠球菌对四环素、利福平耐药率均为71.4%;金葡菌对复方新诺明、红霉素耐药率均为50.0%,对青霉素G100%耐药;3种病原菌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敏感率均>80.0%.围手术期死亡2例,死因分别为感染性休克和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术后随访1~49个月,平均(16.9±10.9)个月,随访57例,失访3例.心功能NY-HA分级Ⅰ级42例,Ⅱ级15例,随访期间均无感染性心内膜炎复发.结论 感染性心内膜炎病原菌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临床医师需根据病原菌耐药情况合理选择抗菌药,早期手术治疗效果满意.
- 徐荣建苗齐刘兴荣张超纪马国涛曹丽华刘剑州黄卓李晓凤
- 关键词:心内膜炎病原菌药敏分析心脏外科手术
- 心脏恶性肿瘤四例临床报告被引量:1
- 1998年
- 原发性心脏肿瘤的发病率为0.0017%~0.03%,其中大部分为心脏粘液瘤,而原发性心脏恶性肿瘤仅占1/4。心脏转移癌多为各种肉瘤。北京协和医院心脏外科在近15年中,共诊治4例临床上少见的心脏恶性肿瘤患者。 1 临床资料 1980~1995年,北京协和医院心脏外科共收治4例心脏恶性肿瘤患者。男性2例、女性2例,年龄34~54岁,平均年龄42岁。其中原发性心脏恶性肿瘤3例、心脏转移癌1例。患者临床资料见附表。
- 苗齐任华于洪泉曹丽华刘晓程
- 关键词:心脏肿瘤原发性
- 二尖瓣修复技术治疗非缺血性二尖瓣返流的临床效果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总结二尖瓣修复技术用于治疗非缺血性二尖瓣返流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01年1月至2012年12月行二尖瓣成形术的连续104例非缺血性二尖瓣返流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58例,女性46例,平均年龄(45.3±16.8)岁(9-77岁),均在体外循环下择期行二尖瓣成形术,采取适当方法修复瓣叶,并放置相应型号的人工瓣环。结果术中修复成功率96.2%(100/104)。术后1例患者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率0.96%。1例患者手术后发生肾功能衰竭需要短暂肾替代治疗。中位随访时间46个月(8-141个月),失访8例。随访期间1例患者死于肿瘤,二尖瓣返流复发加重3例,其中2例再次手术行二尖瓣置换。免于二尖瓣返流率为96.7%(88/91),免于再次手术率为97.8%(89/91)。结论二尖瓣成形术应作为治疗非缺血性二尖瓣返流的首选术式。采取适当的修复技术,可以获得满意的近远期效果。
- 刘兴荣张超纪刘剑州苗齐马国涛曹丽华李晓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