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抗

作品数:556 被引量:1,729H指数:15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化学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73篇期刊文章
  • 70篇会议论文
  • 6篇科技成果
  • 2篇专利

领域

  • 507篇医药卫生
  • 9篇文化科学
  • 7篇化学工程
  • 4篇生物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理学

主题

  • 108篇红斑
  • 106篇狼疮
  • 99篇红斑狼疮
  • 93篇系统性红斑
  • 93篇系统性红斑狼...
  • 80篇细胞
  • 54篇皮肤
  • 51篇疗效
  • 49篇湿疣
  • 49篇尖锐湿疣
  • 40篇鬼臼
  • 40篇鬼臼毒素
  • 29篇银屑
  • 29篇银屑病
  • 28篇免疫
  • 27篇脂质体
  • 26篇外周
  • 26篇外周血
  • 24篇红斑狼疮患者
  • 23篇注射

机构

  • 369篇南方医科大学...
  • 169篇中国人民解放...
  • 3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9篇广州市皮肤病...
  • 8篇广东省第二人...
  • 7篇嘉应学院医学...
  • 5篇厦门大学
  • 4篇广州军区广州...
  • 4篇解放军第45...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4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广东医学院附...
  • 3篇广州医学院第...
  • 3篇南京军区福州...
  • 3篇中山大学附属...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福州总医院
  • 3篇珠海市人民医...
  • 3篇广州医科大学
  • 3篇第一军医大学

作者

  • 551篇曾抗
  • 230篇孙乐栋
  • 211篇周再高
  • 61篇刁友涛
  • 53篇彭学标
  • 49篇李国锋
  • 45篇江丽芬
  • 41篇王茜
  • 37篇朱晓亮
  • 36篇兰海梅
  • 32篇张三泉
  • 29篇黄良
  • 29篇陈明玉
  • 28篇贺凤姣
  • 27篇李莉
  • 27篇李建华
  • 23篇梁燕华
  • 21篇林子刚
  • 20篇张锡宝
  • 17篇颉玉胜

传媒

  • 53篇中国麻风皮肤...
  • 42篇中国皮肤性病...
  • 38篇临床皮肤科杂...
  • 36篇皮肤性病诊疗...
  • 33篇中华皮肤科杂...
  • 23篇岭南皮肤性病...
  • 21篇第一军医大学...
  • 18篇南方医科大学...
  • 17篇中华医学会第...
  • 15篇中国美容医学
  • 14篇广东医学
  • 8篇实用医学杂志
  • 7篇实用预防医学
  • 7篇中国组织工程...
  • 7篇实用皮肤病学...
  • 7篇2007年中...
  • 6篇中国药房
  • 5篇中华风湿病学...
  • 5篇2002中国...
  • 4篇中国现代医学...

年份

  • 3篇2023
  • 2篇2022
  • 5篇2021
  • 5篇2020
  • 5篇2019
  • 8篇2018
  • 10篇2017
  • 17篇2016
  • 16篇2015
  • 15篇2014
  • 31篇2013
  • 17篇2012
  • 17篇2011
  • 16篇2010
  • 33篇2009
  • 31篇2008
  • 46篇2007
  • 64篇2006
  • 42篇2005
  • 36篇2004
5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弥漫性表皮松解性掌跖角化病KRT9突变检测
曾抗梁燕华刘清秀
抗SmD1抗体在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抗SmD1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诊断价值。方法:12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和230例非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血清同时接受抗核抗体、抗DNA抗体、抗Sm抗体和抗SmD1抗体检测。结果: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抗SmD1抗体...
孙乐栋钟彩梅贺凤姣曾抗周再高黄良
文献传递
连接酶链反应检测男性就诊者尿标本中的沙眼衣原体(英文)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评价连接酶链反应(LCR)检测性病专科门诊男性就诊者尿标本中沙眼衣原体(CT)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取852例患者尿道拭子作CT培养;同时取患者较长时间(2 h以上)不排尿后的首次尿(FVU)标本,用质粒LCR检测CT。对培养法和质粒LCR结果相异的标本,用另一针对CT主要外膜蛋白基因的LCR进行确证,参照“扩大的金标准”来确定检测结果。结果质粒LCR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8.6%和99.4%,而培养法分别为77.4%和99.5%,前者敏感性高于后者(P<0.001)。在伴或不伴尿道症状的就诊者间LCR敏感性和特异性无显著性差异。结论LCR是一种既敏感又特异的CT诊断方法。FVU可作为筛检男性CT感染的一种非损伤方法。
彭学标曾抗
关键词:连接酶链反应尿标本沙眼衣原体
不同剂型鬼臼毒素治疗尖锐湿疣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3年
尖锐湿疣(CA)是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性传播疾病(STD)。鬼臼毒素能抑制细胞增殖,以鬼臼毒素为主药的制剂在临床已应用多年,疗效肯定。当前应用于临床的鬼臼毒素剂型主要是软膏、酊剂、凝胶剂等,而纳米载药新剂型,如脂质体、微乳凝胶、固体脂质纳米粒、醇质体、纳米脂质载体等仍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但其具有对皮肤、黏膜靶向性好、刺激性小、系统吸收少等优点。
肖艳李雪芽曾抗
关键词:鬼臼毒素尖锐湿疣剂型
角膜炎、鱼鳞病、耳聋综合征一例国内首报被引量:22
2004年
目的报告1例先天性鱼鳞病、感音神经性耳聋、血管化角膜炎患者。方法根据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证实该例患者的诊断。结果患者有典型的面部、耳及鼻部角化性损害,四肢皮肤过度角化,干燥呈皮革样,手足掌过度角化增厚。有典型的睫毛、眉毛脱失,脱发及眼的病变。患者发育正常,智力低下;MRI提示小脑发育不良,第4脑室囊状扩大,显示DandyWalker征象。结论口服阿维A3周后头皮损害明显改善,四肢及躯干皮损有改善,阿维A可用于改善患者的过度角化症状。
张锡宝曾抗温炬吴政光罗权刘利萍王艳芳徐晓张振平廖元兴
关键词:角膜炎鱼鳞病耳聋综合征基因突变真菌感染
解读2012版《欧洲特应性皮炎治疗指南》上下册
梁燕华曾抗王佳曼
尖锐湿疣的促血管生长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3
1995年
曾抗靳香玲彭小红王瑞善谭仲楷黄卓垣
关键词:尖锐湿疣血管生长因子
阿维A与甲氨蝶呤治疗泛发性脓疱型和红皮病型银屑病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被引量:18
2006年
目的:比较阿维A与甲氨蝶呤(MTX)治疗泛发性脓疱型和红皮病型银屑病的疗效。方法:将入选的泛发性脓疱型和红皮病型银屑病患者分为阿维A组与MTX组。结果: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共21例,其中阿维A组10例,治疗总有效率90.0%;MTX组11例,治疗总有效率72.7%。红皮病型银屑病共24例,阿维A组11例,治疗总有效率45.5%;MTX组13例,治疗总有效率61.5%。阿维A与MTX治疗泛发性脓疱型和红皮病型银屑病的总有效率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阿维A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95.2%,MTX组为25.0%,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1)。治疗1月后随访:阿维A组复发率9.5%;MTX组复发率4.2%,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的治疗中,阿维A的疗效优于MTX的疗效;在红皮病型银屑病的治疗中,MTX的疗效优于阿维A。阿维A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MTX组。
何玉清张锡宝曾抗吴志华罗权黄振明陈绍谦
关键词:阿维A甲氨蝶呤脓疱型银屑病红皮病型银屑病
大鼠外用脂质体鬼臼毒素后血液中鬼臼毒素浓度观察被引量:7
2002年
目的评价大鼠外用脂质体鬼臼毒素混悬液后经时血药浓度变化规律。方法观察组大鼠涂抹脂质体鬼臼毒素混悬液(载药量0.5%),对照组大鼠涂抹0.5%鬼臼毒素酊剂。涂药后1、2、4、6、8.10、12和24h心脏采血,用荧光光度法测定不同时间血中鬼臼毒素浓度。结果对照组浓度曲线下面积是观察组的2.3倍。观察组用药8h后鬼臼毒素血药浓度达峰值[(166.395±14.634)ng/ml],而对照组用药后2h即达峰值[(378.603±26.105)ng/ml]。观察组鬼臼毒素的峰值浓度较低,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 脂质体鬼臼毒素混悬液外用后,全身吸收明显低于外用鬼臼毒素酊剂,表明脂质体鬼臼毒素外用后能降低全身毒副作用。
张三泉曾抗江彬彬李建华颉玉胜朱晓亮李国锋
关键词:脂质体鬼臼毒素荧光光度法药物动力学
50例皮质类固醇激素所致皮肤萎缩临床分析
2007年
[目的]探讨皮质类固醇激素所致皮肤萎缩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皮质类固醇激素所致皮肤萎缩的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指出其发病原因,并对42例进行脂肪颗粒注射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结论]脂肪颗粒注射适用于治疗皮质类固醇激素所致的皮肤萎缩。
孙乐栋曾抗刁友涛陈明玉周再高江丽芬
关键词:皮质类固醇激素病因脂肪颗粒注射
共5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